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中国陷入了只让地主发财当富豪的怪圈中,无论是政治书上说的邪恶的原始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只有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命不久长,还未证明是否深爱地主富豪,但来自资本主义私生子的香港,最有钱的富豪却依然还是大地主,所以,假如有机会让香港的制度统治中国,大体下场还是一样,虽然首富不一定叫李嘉诚,但这个首富一定是地主却是必定的潜规则。本来,我曾经是一直相信进入到人类最高级别的社会主义模式后,中国这个地主富豪应该不会再出现的了,因为60年前无产阶级要专的就是地主的政,又怎么可能眼睁睁地让地主来收复失地重新崛起呢?
��
后来的事情发展,似乎也在验证着我的判断。虽然我那时候也是如当今的众多脑残青年一样,一直以“我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主人”自居,啥事都以“最有利国家和民族大义的方向”为出发点,以证明我的忧国忧民是站在爱国者的角度来思量这个社会。那时候,靠投机倒把赚了点钱的包工头们,第一未忘的古训就是盖房置业,包括那个“与伟人同乡的中国第一打工仔”,都喜欢把钱砸在房子上,结果被一锅端,输的惨不忍睹,许多挟“巨资”炒地炒房的人,花两三千块买一平方地的,后来几百块钱一亩也送不出去,花十几二十万“高价购买”的豪宅,后来七万、五万都找不到下家——现在回想起来,那“巨资”跟而今的小钱比都略显寒酸,但若你真捡便宜买了,后果并不见得有多好——许多现在被拆迁的场所,就是当年第一次炒房的主战场。
��
中国人一向信奉“土能生金”,所以潜意识里的盖房情结,早已自发成为一个藏在基因中的记忆因子,有钱了要添家置业,就像还小时候饿了会找奶吃一样自然,统治阶级打下江山最要紧的事情是干嘛?不是实现承诺给人们当初许诺的民主幸福、也不是大发慈悲给那些因战乱而伤残的人医疗救护,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自己盖一所能够匹配身份的豪华住所。
��
这土固然是生金的,但土也同样是销金的魔窟。倘若你把比尔盖茨与王石相比,你会发现有何不同吗?比尔盖茨的事业是以人为本,假如他赚了一百亿元,除了花个十亿元弄个办公场所,其余九十亿元都可以花在员工的身上,让这些员工有个好的生活,那些员工再通过自己头脑中的创意为比尔带来二百亿的利润;而王石赚了一百亿元,他若要在此基础上赚二百亿元,他应该控制员工人数,同时不能给他们太高工资,然后把房子盖的再漂亮一点,于是除了留下十个亿给员工,其他的都变成了硬梆梆的混凝土,比尔盖茨的一百亿经过员工之手流出去,不断的循环之后最少可以产生一千亿的流动市值,王石的一百亿变成钢筋水泥之后只能呆呆地站立在某地,经年累月的折旧之后又是一处“具有文物价值”的废墟。
��
比尔盖茨赚一百亿后向两百亿利润目标前进时,他能给人们带来的是福音,因为这意味着他又要增添人手了。王石赚一百亿向两百亿利润目标前进时,他将给人们带来的是噩耗,因为这意味着他又要拆迁了,同样的利润率,比尔会给人们更多收入,因为他的成本就是人,王石会剥夺更多人的财富,因为他的成本都变成了水泥块,他只有拆更多人的房子、减更多人的福利、抬更高的售价才能完成预定的目标。盖茨的发展是散发性的,公司每一次壮大都给人们带来更多收入,王石的发展是内敛式的,公司每上一个台阶都要消灭一批人的财富,把别人的钱收来变成自己的钱。
��
地主的被毁灭,也必然如他们敛财过程产生的悲剧一样惨烈。敛弱者之财成自己之富,仇恨必然无法避免,当形势逆转之后,地主曾经用过什么手段对待别人,别人也定然如法炮制把这套方法回报在他的身上,于是无解的方程就这样被求解者一次又一次采用错误的算法折腾着。在中国,“斗地主”绝不是仅仅一种纸牌游戏,它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轮回链,不停地陷入双方输赢互换的角色。
��
有时候我曾想,假设把比尔盖茨和王石捆起来放在大街上,然后让人们投掷石块判决他们,到底比尔被砸死的可能性大还是王石被砸死的可能性大?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比尔盖茨的世界里,我实在想象不出人们积累怨气的渠道,但在王石的世界里,我又实在看不到人们发泄怨气的渠道。当一个人不招你的怨恨,你又怎么下得起砸死他的决心?当一个人让你恨之入骨,谁又拦得住你想去砸死他的冲动?于是,这非要分出输赢的斗地主游戏,也只有在中国才会那么受人欢迎追捧。
��
我曾以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年代不会重现斗地主,但随着脑残年代的终结,与我一起清醒过来的同行者就是地主的重新崛起。我不知道中华在哪个朝代崛起过,但我是分明见证了地主重新崛起的人。第一批烂尾楼之后,土老财们都基本上死翘翘了,新一代地产商人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颇有“儒商”气质,知道背靠官家才能杀人不眨眼,也正是这些新生代地主才真正继承了老祖先的优秀基因。而这,也恰恰是加快轮回链条磨损断裂的催化剂,他们把路人最后一丝砸石头的怜悯也给踩熄,却烘干了他们本已湿润的愤怒火药库。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Subscribe to 牛博山寨头条 using Google Reader
-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