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星期六

[G4G] “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抗議美國政府對“雙橡園”升國旗的外交態度


近日,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處在華盛頓"雙橡園"舉行升旗儀式引發中共當局不滿而對
美國提出抗議,美國國務院也對臺北說出重話,表示"雙橡園"升旗的做法違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與美臺非正式關係的長期諒解。

對此,我們作為大陸人對美國政府提出民間抗議!

我們認為,"一個中國"就是是中華民國。美國政府對中華民國國旗的打壓,忽視了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也違反了國際法和美國法。

眾所周知,國際公認的中國疆土目前分裂為兩個政區:自由地區與專制地區,存在著兩個政府:民主政府與專制政府。其中的中華民國政府,曾經治理中國疆土的絕大部分,領導中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並頒行了符合民主國家標準、保障人民權利的民主憲法,隨後舉行了全民普選,獲得了現代民主國家不可或缺的民意合法性。中共叛亂得勢,使中華民國政府的治理範圍縮減至台灣和少數外島,也導致了持續多年的戒嚴,但即便是在戒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管轄地區的人民也享有遠遠多於中共統治區的自由。解除戒嚴之後,中華民國政府再度全面施行了民主憲法,在其有效管轄地區獲得人民民意授權並實現了政黨輪替,鞏固了民主制度。反之,中共發動叛亂、竊據中國大陸之後,厲行極權專制六十餘年,肆無忌憚侵犯人權,從未施行民主憲政,至今仍視憲政為洪水猛獸。所以,我們認為,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全部疆土上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共只是依靠暴力對中國大陸行使有效統治的一個外来強盜集團而已。

美國政府出於國際政治和本國利益的考量而對中共當局予以外交承認,並在其要挾下斷絕了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關係,我們無奈地接受這一事實,同時也提醒美國政府,貴國國會發表過的報告稱,美國關於臺灣的"一個中國"政策仍保有一點模糊空間,華盛頓、臺北和北京對其內涵也有不同解釋。也就是說,美國不承認中共當局對臺灣的主張,也不承認"臺灣是主權國家",但美國並沒有把臺灣等同於中華民國,也沒有明白揭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對"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採取模糊化處理。

1949 年中共建政以後,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蘇聯政府的電文中,明確表示承認的是一個新政府,而不是一個新國家。以後,絕大多數國家和政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一般在宣佈承認的外交電文中,有的說"法律的承認",有的則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合法政府"。所謂"法律的承認"就是承認為該國家主體的法律上的政府之簡稱,並沒有國際法意義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法律意義,除了中共對內的意識形態欺騙之外。中共當局也試圖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打扮為既存的中華民國的延續,而不是國際法上的另一個新國家。中共當局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鳩占雀巢,用"中國"二字模糊二者,然後侵蝕奪舍。 所謂"一個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支撐點,就是聯合國大會 2758 號決議。可是從聯合國大會決議的法律效力來看,國際法學者都知道,聯合國大會 2758 號決議是內部決議,不是國際法的淵源,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這類決議沒有約束力,意味著所有國家都不是必須按照決議去做,與投贊成票、反對票或棄權票無關。國家主權無需聯合國大會來決定。國家和主權在聯合國之外,不在聯合國之內。蔣介石決定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也無關中華民國的存在和主權的完整。聯合國 2758 號決議文並沒有產生國家繼承,甚至沒有產生政府繼承的國際法效果,因為這不是聯合國大會決議這種內部決議能解決的。

美國和中共當局的建交公報僅僅是美國的外交政策,並不是雙邊協定,而且只經過白宮簽字,沒經過國會審議通過。中國大陸一批民間人士正在準備聘請律師,到美國國會要求否定中美建交公報,或者提起憲法審查,到聯邦法院控告美國白宮。

我們認為,西方國家把對華外交政策押寶在中共"改革"之上,但"改革"就是一個騙局,把國民財富掠奪到五百家手上然後轉移到國外,留一個焦土和動盪的局面給大陸人民。我們敦促西方國家預設後手,擴大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並準備迎接中國大陸人民在大陸對中華民國的光復和兩岸中華民國政府在同一個國號、同一部憲法基礎上的民主統一。

領銜發起:光復民國(大陸)工作委員會

附議:       大中華民國復興會

民國 104 年(2015 年)1 月 8 日

--
民國復興  民主繁榮


        大山的部落格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上的"参考消息(G4G)"群组。
要退订此群组并停止接收此群组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群组,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访问此群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