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G4G] 北大清华代表的邪恶教育制度

北大清华状元之争揭示加分制造3成高考状元

2010年07月30日04:18 中国青年报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刘水 on 7/29/10

    报载今年北大清华录取的高考状元,三成人数靠名目繁多的高考加分,才获得状元名分。教育部和高校不要脸,就差自定标准论考生父母官位和钱财高考加分。今天中国教育官员已经沦落为畜生,他们是中国最大的罪人。中国人善于制造虚假的东西,然后自己骗自己,窝里斗,自己整蛊自己。面对国际竞争,男人不是男人,女人不是女人。
    高考制度的邪恶,罄竹难书。过去20多年,我常常做高考恶梦。曾经问过许多人,都会留下高考后遗症。
    我得承认,进入北大清华的都是考试能手,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人才。事实证明,中共建政60年来几十万(?)北大清华毕业生,几乎没一个国际公认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政治家。在每个考生和家长眼里,北大清华是圣殿,当我20多年前是高考生的时候,也是同样。西方国家一流大学,考察教育成果,他们底气十足能说出本校出产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商界名流和政坛领袖。诺贝尔得主不用多说,公认含金量最高;商界名流不是像中国的红顶商人,偷鸡摸狗积累财富、为富不仁;政坛领袖是靠民选而非暴力获得权力。
    北大建校时,即以盛产“嫖客”和“赌徒”闻名京华,是富家子弟堕落的巢穴,蔡元培扭其颓势。新中国60年来,北大清华一路堕落。我们判断的指标如上,它们从未出产一个国际上认可的人文大师和科学家;我跟北大中文系某博士,曾在媒体共事几个月,他原是南昌某大学教师,这位博士因为屡次给新闻报道起标题,抓不住要点,被同部门同事投诉辞退,尽管是个例。
    中国教育值得自豪的,应该是民国时期的西南联大。蒋介石独裁政权统治大陆22年,从未搞定大学和中共,他没把大学弄成衙门、官场和政府机构,大学尚有起码的学术自由和自治。但是,国民党没做到的,中共都做到了。大学精神颓败表现在培养的都是只会考试的白痴,和对权力俯首帖耳的奴才,没有科学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精神。
    中国30年经济积累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流入政府和官员口袋,但是教育投资在GDP占比不及世界平均水准,排名100多位;万人受大学教育者占比,也不及世界平均水准,也排100多位,不及非洲一些国家。这才是中国教育的现实。60年最大的祸害,是对教育的摧毁,民智被愚化。现在的教育制度,更加抵达疯狂和邪恶阶段。为什么会如此?愚民教育。这是专制政权对教育的投射和内在需要,并是他们乐见的。哪个高级官员子女不是留学海外,毁灭教育不会伤害他们毫毛。
    中国的学生家长都是王八蛋,在学校教育不跟自己发生关系时,谁都会骂学校有病,戕害人性,也心知肚明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只顾竞争和考分,不顾个性养成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当自己的孩子上学时,却改变嘴脸,让子女听话、考高分、看重考分排名,千方百计进重点学校,否则打骂伺候。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其次,大中学的语文、历史和政治等人文学科,充满了谎言和对历史真相的篡改。而对课本谎言的洗白,需要几十年的反正期。教育代价不光体现在不公平的考试制度,而是每个曾经的学生,都被意识形态洗脑,只有在成年以后的生活阅历和阅读中,才会发现自己是如何被学校教育洗脑的,学到的所谓知识都是无用的。个人为愚昧教育付出的代价是漫长而巨大的。
    大陆高考状元屡被香港各高校面试时拒斥,这很能说明“高分低能”的教育现状。今年最为恶搞的是李敖将儿子李戡送进北大,父子异口同声称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云云,李敖将他早年信奉的“全盘西化”丢进爪哇岛。谁若说今天的北大依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那TM一定大脑有病。老糊涂李敖,几年前大陆之旅中胡言乱语也倒罢了,现在也要搭上儿子;女儿李文几年前从美国返回定居北京,锋芒一时,现在销声匿迹。李敖曾经坐牢反蒋家独裁,争自由争民主,现在却全面拥抱另一个独裁。这就是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台湾大学历史系培养的文人龌龊德行。
    我不否认文明化和人性化的教育对个人素质和技能的养成。
    粗略分析一下下表。
    少数民族加分:本就是加大种族歧视,而不是实现公平。一个简单的道理,如要体现民族平等,要在基础教育阶段,首先政府要保证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其次政府保障农村和农民工学校的投资和教师配备。这个判断建立在少数民族学生主要集中于农村,城市少数民族学生不存在加分的依据。读大学期间,我班即有两名藏族同学,来自甘南藏区的卓尼和碌曲,但语言和服装全部汉化,几乎不会讲藏语。1980年代前(不含文革)的高考比现在干净多了。高考没有加分一说,只会降分录取,他俩高考成绩低于汉族学生100多分。少数民族的多样性文化应该得到保护,而不是用政治和经济手段强制汉化。60年来的少数民族政策(包括高考)已经证明是失败的。   
    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这是最为虚假的政治标志,如同“全国劳模”和“人大代表”。对未成年人以“德智体”约束衡量,完全违反人性,摧残少年自我发展天性。中国文化善于制造道德“模范”,如同中国人普遍多宗教信仰,其实言行是分离的——嘴巴里念着善真,行为上以为恶为霸为刁为权自大。谁能说出北大清华获得高考加分的哪个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走出大学校门成才了?
    优秀学生干部:这是最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监控同学的一类学生;虚假共产主义事业的潜在接班人。现在大学普遍设立学生“信息员”,与学校党团部门和国保勾结,秘密监控学生动态,有的领取奖金。
    奥赛奖得主:不大了解,有兴趣的网友可跟贴补充。
   
    取消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生,以中学会考和面试作为入学标准。前提是高校自治和学术自由,这又跟政治制度相关。
 
北大清华状元之争揭示加分制造3成高考状元
表格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文链接

北大清华状元之争揭示加分制造3成高考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04:1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雷宇 实习生 王渊

  连日来,关于今年各省区市高考状元统计数据的差异把我国高等教育的著名学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推上了风口浪尖。

  7月18日,北大宣称:全国各省份文理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收入囊中。一天后,清华招办发布今年的“捷报”: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了清华,这种情况已持续3年。

  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远远大于100%,舆论一时哗然。

  针对公众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清华和北大很快澄清,“其实,是因为数据统计的方法和依据不同!”在高分考生的数量上,清华依据的是考生的裸考分数(指没有额外加分),而北大采用的标准是各地省级招生部门提供的加分后分数。

  北大、清华今年的状元门口水战,揭开了笼罩在状元光环下的“新衣”——大量高考状元依靠加分制造。

  三成高考状元都有加分

  记者调查发现,除西藏、山西外,其他29个省区市的65名文理科状元中(部分省份有分数并列),共30人存在加分,所占比例为46.2%,这几乎占据“状元榜”半壁江山。此外,还有数名状元获得了北大、清华自主招生20到30分的加分成绩。

  这30名加分状元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贵州、云南、内蒙古等17个省区市。其中,北京、重庆、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福建、贵州、云南、内蒙古等10个省区市文理科状元均有加分。

  30名加分状元中,12人裸分即为该省最高分,加分或许是一种锦上添花;而对于剩下的18人,加分无疑是雪中送炭。依托加分他们得以越过全面分数高于自己者,并摘取“状元”桂冠。这18人占所有统计的65位状元中27.7%。

  状元加分类型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包括民族加分、全国奥赛加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好学生加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此外,不少人还有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加分。

  加分最少的是吉林省并列理科状元徐劲松,他的裸分为697分,因为获得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一等奖加5分,总成绩上升到702分,恰好和另一名裸分状元程思佳分数一致,同登状元榜。

  天津裸分状元比加分状元的原始分高出18分

  绝大多数加分状元的加分值为10分或者20分。这对于竞争激烈的高分考生来说意味深远:不少状元如果不加分,在全省排在十名开外,有些甚至比名次靠后的学生裸分低10多分,而真正的状元也因此湮没在加分中。

  比如,天津理科状元黄会真裸分为675分,因获得“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得到20分加分,而裸分状元、天津一中学生唐天琪考分为693分。单从裸分而论,唐天琪比加分状元黄会真高出18分。

  去年浙江高考状元榜的统计更为精确:当时的浙江省文科第一名和第二名学生的高考成绩都被加了20分;而理科前三名中,位居第一的也是一名加20分的考生。依据裸考成绩排名,去年浙江省文科状元的裸分排在浙江省文科考生的第28名之后,文科第二名的裸分在全省40名以外。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发现,2008年北大文科在重庆招生中,“裸分状元”只超北大当地投档线1分。

  在此起彼伏的状元争夺赛中,山西省的做法无疑是一抹独特的风景。

  与去年一样,山西省今年继续不公布高考文理科状元名单和身份。直到现在,山西省2009年的高考状元是谁也一直没人知道。这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山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任月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样做是为了让高中教育回归理性、回归规律,回归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来。

  他表达了一个朴实的思想:不炒作高考状元就是为了让高中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学校只要把每一个学生教育好了就可以了。学校更多的关注点应该放在3年教育中去。

  加分与分数一同衡量考生的水平与素质有违公平

  对于这场被热炒得沸沸扬扬的状元门,刚刚走出清华园的赵洋(化名)则选择了冷眼旁观。他说,无论是裸分状元还是加分状元,平时在学校里都很少会谈论,也没有听说过有谁因为是状元就找到一份好工作。

  一位与赵洋很熟悉的中部某省状元,至今在被问起自己的状元身份时,还会不好意思地脸红。“其实能进清华,大家水平都不差,是不是状元也许可能就是高考时,你的对手恰好得了一场感冒而影响了状态。”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重庆去年的状元何川洋的班主任周斌老师回忆,何川洋虽然一直是年级前十名,但从来没拿过年级第一名。当年考出659分的最高分是爆了冷门。由于民族加分造假,他被取消入大学资格。复读一年以后,他再次参加高考,尽管成绩还不错,但是已经离今年的状元有了不小的分数差距。

  大学4年,赵洋见证过不少状元在大学里成绩起起落落。而在学校里真正让他佩服的同学都是那种学习很不错、社会工作又干得很牛的人,“因为历届师兄师姐的发展证明这一切”。

  大学评价咨询专家蔡言厚提出了一个“杰出校友”指数:通过对1977年至2008年的高考状元逐一进行筛选,结果发现,这其中没有一位是在学术、政治或商业领域的顶尖人才。比如我国有48位45岁以下的两院院士,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曾经当过所谓的高考状元。

  一则消息让人警醒:今年在国内高校状元争夺正酣时,北京理科状元被美国11所名校拒录。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不赞成将加分后的排名冠之以高考“状元”、“榜眼”等称谓。在别敦荣教授看来,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加分政策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性措施,而其他加分政策往往是为了使学校能够招收到更有特点、更有水平的考生,“衡量同类事物的最基本原则是对等性,当这种政策通过加分,同时又用分数来衡量这些考生的水平和素质时,它就违背了公平”。

  只盯着状元的大学是没有希望的

  北京一位资深教育记者见证过多年来高考状元争夺赛中的悲喜故事。状元的偶然性极大,和第二名的差别就是一分,但当榜单出炉的那一刻,所有聚光灯都照在了状元头顶,政府奖励、上电视台,广告代言蜂拥而至,第二名即使在一旁哭泣也无人问津。

  “因为一个状元不仅是家庭的面子,还是学校的面子,当地政府的面子,也是北大、清华的面子。”他说。

  别敦荣教授表示,状元录取人数之争除了能够吸引一些人的眼球之外,对这些大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北大和清华并不会因为多招或少招了几位状元,就能发达或走下坡路。有关大学应当从简单的“唯分数论”的状元之争中超脱出来,认真研究自身的特点和教育要求,使招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的办学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只盯着状元,还可能导致大学间的不正常竞争,进而也推动了中学间的不正常竞争。很多中学的网页上,赫然标明本校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只以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论英雄。而在欧美等国家,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定位,每所大学都是不可替代的,老百姓的眼睛不是只盯着牛津、哈佛。优秀的学生在选择高等教育的时候,应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不是学校的层级。哈佛不可缺少,社区学院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顾海兵教授的答案是: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他说,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程度,大体可以观察三个方面的能力:考试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有有标准答案的考试,考生始终不能超越出题者的能力,也不能偏离少数出题者的偏好。所以,高考状元仅仅是所谓的考试能力突出而已。“而社会的发展决定于竞争力,竞争力的大小则决定于创新力的大小”。

  在他看来,中国大学教育的成熟,应该从不再盯着考分高低做起。他在一篇博客文章里写下这样的标题,“只盯着状元的大学是没有希望的”。

  本报北京7月29日电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