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G4G] 美军对外宣传议程设置中的关联手段 ――以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为例

美军对外宣传议程设置中的关联手段 ——以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为例 http://sinaurl.cn/hbyyem // http://sinaurl.cn/hby5mV


美军对外宣传议程设置中的关联手段
时间:2009-09-01 21:11:00  作者:;  来源:


——以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为例

  ● 翁新春
  3月8日发生在中国南海的中美舰船对峙事件引起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南海主权争端等成为了国际舆论的重点,而就事件本身的法理争端报道却淡出受众的视线之外。究其原因,和美国在对外宣传中进行的议程设置是分不开的。
  在构建议程的过程中,美国处心积虑地运用了关联的手段,试图影响世界的关注视角,以达到其设置议程、调控舆论的目的。本文试以此次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为例,分析美国在对外宣传中是如何运用关联手段进行议程设置的。

  横向关联:营造新闻事件的现实生态,置对手于不利态势
  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是在3月8日发生的,而3月9日美军的新闻处网站,彭博 新闻社网站就报道了这一事件,中国外交部则在3月10日才对此事件进行说明。美国赶在中国的前面主动公布了对峙事件。而在此事件发生之前,美国的军舰和侦 察机就曾频繁地在中国的南海海域和领空进行活动,中国也对美国的船只采取过警告行动。美国主动公布这次对峙事件并进行大肆渲染,选取的时间节点是极具“关 联意义”的。
  就在不久前的3月5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宣示了对该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这是继今年2月中旬菲律宾国 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我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的南海主权争端的又一重大事件。国际媒体还正在对南海主权争端进行高度关注的阶 段,美国对南海舰船对峙事件的大肆宣传,无疑使南海的主权争端事件在国际舆论面前显得更加重要。事件发生两天后,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领海基线法 案”,中国赴南海执行任务的311渔政船也于当天出海。
  虽然南海主权争端由来已久,但是年初发生的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事件,马来 西亚总理巴达维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并宣示对其拥有主权事件,把南海主权争端进一步激化。对峙事件发生的地点正是在主权纷争的中国南海,公布该事件,无形 中就使国际舆论焦点转向“南海主权争端”。
  南中国海海底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美国及东南亚各国所觊觎的,南海海域也是世界商业海运的重要通道,这些也是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南海争端的原因所在。同时,美国对中国的防范心理由来已久,且欲插手南海争端,为巩固其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做必要的努力。
   路透社3月10日的一篇消息报道了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在听证会上说的“中国一方面派军舰积极参与打击海盗行动,而另一方面却在南海采取‘更具攻击 性’的立场”,这则消息提到了中国的亚丁湾护航,也与国际社会近段时间来关于“中国亚丁湾护航意在展示其军事实力,中国的军事立场更加具有威胁性”议题具 有密切的联系。亚丁湾护航本就是国际舆论纷争的话题,关于中国军事威胁的舆论早已有之,美国运用这些关联事件,联合南海争端对峙事件,营造了中国有意扩大 海权的现实生态,把中国置于不利的舆论态势。
  美国在对外宣传中利用南海主权争端、亚丁湾护航背景下世界对中国的不利舆论环境因素,并极力地把这些背景中的事件关联起来宣传,把中国置于不利的现实生态环境中,为其插手中国南海主权争端的意图作舆论铺垫。

  纵向关联:建构新闻事件的历史背景,置对手于不义境地
  运用背景新闻进行关联是美国对外宣传议程设置中的又一手段,选择事件发生的所 在时段国际舆论正关注的重要议题,并把引发这些议题的背景新闻和所宣传的事件连接起来,产生关联效果,为其议程设置服务。背景新闻的选择是为其舆论攻击服 务的,企图通过这些新闻事件的关联效果设置议题,把对手置于不义境地。
  2001年撞机事件。美联社3月10日报道了美国一名高级官员的言论, 说该事件是2001年以来中美之间最严重的事件,美国提及这个背景事件,意在把中国置于故意“挑衅”的议程中。2001年的撞机事件和这次的南海对峙事件 都是在新任总统上台后不久发生的,关于中国对新上任政府的“挑衅”的言论也都曾出现在美国的对外宣传中。一名美海军预备役军人、共和党众议员马克・柯克称 中国骚扰美舰事件是对奥巴马政府的“初期考验”。美国利用这两个事件的关联性,把中国在这次对峙事件中置于“挑衅”的不义境地,为自己所要做的下一步计划 提供舆论口实。3月12日一名美国官员表示即将派出全副武装的驱逐舰,为在南海执行任务的检测船护航,并称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美国的“钟云”号驱逐舰开 始伴随“无暇”号监测船在同一海域航行。由此可见,美国的对外宣传中所要设置的议题是和其战略目标紧密相连的。
  中美军事交流。彭博新闻社网站 3月9日的报道就表示,此次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是在中美恢复军方官员间的交流8天后发生的,而去年的10月中国就曾停止部分军事交流,抗议美国对台军 售。把中国此次对美国在中国南海的军事监测船警告的事件放在中国是“挑衅”,是故意展示军事实力,以表达对美国的不满而为之的议题中。美国的对外宣传向来 把中国置于“军事活动不透明”的议程框架中,选择这样的时间对这一事件进行宣传,或者提及这样的关联时间,也是为其设置议题服务的。
  运用新闻 背景的关联手段进行议程设置,并把对手置于不义的境地是美国常采取的宣传手法,2007年11月21日的“小鹰号”访港事件中,美国在事件渐已平静的时候 利用了我国海军“深圳号”访日的新闻背景,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给“中国军事威胁”的议题又抹上了重重一笔。

  意见关联:制造新闻事件的解读语境,置对手于舆论孤岛
  在选择了对外宣传的时机,利用了可为其设置议题服务的背景新闻以后,议程设置 还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策略。报纸突出报道某些事件或活动,继而进行广泛的报道,同时对突出报道的事件赋予相关的意义,再运用语言的修辞技巧等手段使事件产 生象征联系,最后具有一定知名度且具有可信度的人的加入可产生意见性的舆论引导。
  发布意见性的消息,对事件的解读语境进行再制造,旨在把对手 置于舆论的孤岛中。3月10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称,中国有意展现自己的军事实力,并具有逼人之势。3月19日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海军上将在美国国会指责对峙事件是中国在中国南海表现出了“挑衅性”的行为。这些意见性消息的发布,意在使中国处于被动 的舆论境地,事件的解读语境已转向中国意在展示其军事实力,谋求在南海的利益,有“中国威胁论”的色彩。美国军方也表示他们的监测船是在国际海域上活动, 并且船上都是平民身份的人员,也并未携带武器装备,为把自己置于被“骚扰”的语境寻求合理的依据,也为把中国“挑衅性”的行为放大。
  并且,在 意见关联上,军方和政府统一宣传口径,诉诸理性和诉诸情感相结合。在对峙事件的报道上,美联社还称中国的行为是“危及生命的不计后果”的行为,在美国媒体 上出现最多的字眼是“挑衅”,美国对外宣传称他们的海军监测船是在国际海域上活动,也并未触及中国利益,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相结合。通过这些手段为事件制 造有利于自己军事外交战略的解读语境,并把对手置于舆论的孤岛。
  总之,美国在对外宣传中把舆论攻击的对方放置于怎样的议程框架中,选择什么样的事件,确定该事件具有何种程度的重要性,并决定运用怎样的方式,在什么样的时间对该事件进行何种程度的报道,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并且是为其军事和外交战略服务的。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8月中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