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G4G] 荷兰在线 开学季,一位母亲的心情全记录

乌特勒支大学学生会迎接大一新生

开学季,一位母亲的心情全记录

2013-08-28 11:39Fei Yang

(荷 兰在线)又是一年开学季,最近以来国内媒体上不断出现有关大学新生入学费用过高、家长怨声载道、舆论批评攀比成风的报道。笔者注意到,报道里说的几乎都是 父母在"慷慨解囊"的同时,把孩子升学叹为"开劫"。即使提到个别新生,也只不过引用他们诸如"别人都有,我也应该有"之类的话而已,升学成了孩子伸手、 父母推也推不掉的问题,这跟荷兰相比有不小的差别。

我觉得,之所以中国父母省吃俭用送孩子求学的催泪故事层出不穷,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多年寒窗苦读熬到这一天真的很不容易。社会普遍认为孩子升学是苦尽 甘来、旧貌换新颜的开始,他们理所当然地向父母提各种要求,而大人则更觉得有义务勒紧裤带迁就孩子花钱购物筹集支付学费生活费。

笔者在荷兰生活了二十年,女儿恰好也是今年刚刚升入大学。根据我的切身体验,在荷兰读大学虽然花销也不低,但没有人认为供孩子读大学只是父母应尽的责任。有关上大学后该如何赚钱、如何省钱、如何申请各种补贴和找工作的信息比比皆是,但都是针对学生而不是父母他人。除了政府的助学金和低息教育贷款政策以及有些家长自愿承担部分费用外,在荷兰,升入大学被看成孩子独立人生的开始,离家就读承受生活和经济负担以及责任的主角,还是孩子自己。

荷兰的孩子从小到大接受针对发展个性和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就是为了给18岁之后的成年生活打下基础。就拿我们家来说,作为家长的我们一直很 鼓励和尊重女儿在理财、参加课余兴趣班和选专业等方面作出自己的选择,她一共换了4个兴趣班,每换一次都拿出说服我们的理由;5岁时就开始有零花钱,12 岁时按月拿"置装费",安排选购自己喜爱的衣物,慢慢地对钱和物之间的价值关系有了初步的概念。去超市一起购物时也帮她对物有所值进行比较。如今,对18 岁的女儿我们根本不担心她会在商店的货架前不知所措或者挥金如土。她的身上已经带着18年来家庭教育的"烙印",这也让我们能够比较放心地放开手让她走。

荷兰的大学几乎没有像国内那样的校园,离开家就意味着自己租房开伙,意味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的结束,意味着她离开了熟悉的中学校园和每天嘘 寒问暖的朋友家人,开始读自己喜欢的科目、参与个人喜好的社会活动、交一群有着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的朋友和过属于自己的日子;意味着她不必再跟父母汇报每 天的行踪和交涉晚会后回家的最迟钟点和不必再听父母唠叨每天要吃多少蔬菜水果才有利于健康。而更重要的,是这还意味着她开始担负起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像很多尚未走出叛逆青春期的荷兰大学生一样,女儿为自己已经成人而自豪,觉得应该尝试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当中国大学新生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 之时,她根本没时间关心上大学要不要用新的电脑和时髦的手机。她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在网上填表申请政府发放的助学金、在陌生的城市寻找适合自己 的房间、比较和投保各种必需的保险、找打工单位和绞尽脑汁算计每月打工几个小时才不会入不敷出。整个一个假期,她几乎都在忙着安排即将开始的全新生活。她 很高兴我们帮她做出更周全的考虑,但并没有觉得我们的帮助是应该的,也不需要我们为她做什么选择。对于女儿来说,安排好收支、避免背负贷款是她的基本原 则。之前,我们从来没说过她去读大学我们会在经济上帮她些什么,在她仍然为'资金不足'而郁闷的时候,她从没张口向我们要求金钱上的帮助。当听说我们愿意 给她出学费和一部分生活费时,她喜上眉梢地说这样就能有充裕的时间再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多挣点钱,然后很快就不需要我们的资助了。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处于荷兰中产阶层的父母来说,每月给她足够的生活费也算不了什么。孩子刚刚18岁就离开了家,住在陌生的城市过既要忙功课又要买 菜煮饭的琐碎日子已经够让我们心疼的了,哪还愿意让她去打工赚每小时5、6欧元的辛苦钱?但荷兰是个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奋斗的社会,我们很希望她能逐步开 始适应这个社会、尝试规划自己的收支和生活。离家求学不仅意味着她脱离了父母的约束,更意味着父母的悉心照顾也离她渐远渐去。金钱上的依赖最终也意味着精 神上的依赖,这一点她心里也是很明白的。

我女儿的几个好友 - 包括家境相当不错的 - 都说父母不给自己上大学出一分钱。他们有的暂时动用以前打工攒下的不多的积蓄、有的利用暑期集中打工赚钱交学费,还有的申请了政府低息教育贷款。有个女孩 子甚至选择去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大学读书,因为那里的学费、房租和生活开销都比荷兰低得多。这些刚刚成年的大孩子却没有一个在抱怨父母,他们只是忙着做入学 前的准备,考虑如何为自己的前途买单。

当然,在孩子学着安排人生的过程中,她不可能什么事都能一下子做得很好。比如女儿自己找到的小房间在我们看来并不理想,但看着她兴高采烈的样子,我 们明白这一个成功给她带来了多大的自信,所以只是对她进行了鼓励。对已经成年的孩子的帮助,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表现在对她的一切表示出兴趣。我们所扮演的 角色,已经从她生活中的保姆和决策人,转变成遇事跟她一起探讨的伙伴。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经济上,我最想让孩子感觉到的是:父母已经不再是时刻为她遮风 挡雨的大树,但却永远是她疲惫迷惘时可以依靠的肩膀。

作为母亲我知道,孩子长大就是为了有能力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脱离对包括我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的依附。而我们,应该引导和成全她。

相关阅读:

中国荷兰大学费用大PK(图文)

作者

Fei Yang

从北京到荷兰,把听到和看到的事,分享给大家。

评论

太棒了

永久连接 Chris Fu (未验证) 星期四, 08/29/2013 - 12:57 发布

我就是国内一名17岁的高中生,读到这篇文章我很感慨!

「荷兰的大学几乎没有像国内那样的校园,离开家就意味着自己租房开伙,意味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的结束,意味着她离开了熟悉的中学校园和每天 嘘寒问暖的朋友家人,开始读自己喜欢的科目、参与个人喜好的社会活动、交一群有着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的朋友和过属于自己的日子;意味着她不必再跟父母汇报 每天的行踪和交涉晚会后回家的最迟钟点和不必再听父母唠叨每天要吃多少蔬菜水果才有利于健康。而更重要的,是这还意味着她开始担负起对自己对社会的责 任。」

「孩子长大就是为了有能力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脱离对包括我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的依附。」

感谢荷兰在线的努力!也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荷兰在线能让国内更多年轻人看到。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以下网址访问此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