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易幟六十年,台海兩岸驀然回首發現,一九四九時國共雙方的意識形態大多被自我顛覆:中國共產黨不再被馬列毛所囿,中國國民黨也走出獨裁政治。唯
有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以做中國人為榮,成為國共雙方的共識。推動兩岸融合,超越了一九四九的恩怨情仇,也刺激雙方內部的改革,以軟實力和巧實力超越硬實
力,創造中華民族在現代化過程中後發制人的機緣。
--------------------------------------------------------------------------------
如果蔣介石和毛澤東於二零零九年從墳墓中醒過來,就會赫然發現一九四九年他們生死相鬥的意識形態,已經被自己的陣營所「自我顛覆」:中國共產黨不再受馬
列毛的意識形態所囿限,而是全力與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接軌;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也揮別了「主義、領袖、國家」的獨裁政治,全民直選總統。
但毛蔣兩人也許都會很欣慰,他們所認同的民族主義,歷盡滄桑,卻頑強地成為今日國共雙方的共識,推動兩岸融合,超越了一九四九的恩怨情仇,讓兩岸人才和
資源加速融合,創造中華民族在現代化過程中後發制人的機緣。
正在中國大陸上演的建國六十週年獻禮片《建國大業》,也許就描繪出毛蔣兩人的心情。這部由中影集團的韓三平策劃,動員了全球一百七十多位華人明星參與的
電影,一開始就進入了當年毛蔣重慶談判的場景。由唐國強所演的毛澤東,以及張國立所演的蔣介石,被記者問到為何都穿上中山裝,而毛回答,他們兩人都是孫
中山先生的弟子,國共兩黨繼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缽。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首要之義就是民族主義。這也是兩岸政治的「最大公約數」。最近主張新疆獨立的熱比婭計劃應綠營團體邀請,前往台灣訪問,但最後被馬英
九政府拒絕,國民黨的機關報《中央日報》網絡版就評論說,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反對疆獨,也一直視新疆為中華民國領土的一部分,怎麼會容許主張疆獨的政治
人物訪問台灣?
這就是國共雙方最新一次的合作,在共同的民族情懷下,一致對外,以保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中華民族主義的回歸,也使兩岸超越了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之爭,不再糾纏在親共和反共的漩渦中,而是心繫整體的中華民族利益和願景。北京揮別了那些從馬克
思列寧到毛澤東的左翼思維,也不願沉迷在「沒有免費午餐」的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盛宴中,愛國主義成為一種最穩當、最保險,也最能維持政權正當性
(Legitimacy)的行動平台。
在台灣,中華民族主義曾一度被台獨力量所腐蝕。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都企圖用台灣的民族主義來代替孫中山的中華民族主義,但這也刺激了台灣大部分民眾內心
深處的中華民族感情,連一些主張台獨的政治人物,也不能否定台灣和福建的情緣與人文的淵源。事實上,也恰恰是李扁的台獨操作,讓兩岸領袖和人民幡然醒
悟,不要讓現實權力的操弄,破壞了台灣的前途。台灣不能「贏得了民主,卻失去了中國」;因為中國不等於中共,而是屬於兩岸三地的老百姓。
對中共來說,回歸孫中山和中華民族主義,是對過激意識形態的「自我修復」,不再強調「階級感情」高於「民族感情」。中共曾經受列寧的反帝論述的影響,被
激進的理論所綁架,認為民族主義不夠革命;階級鬥爭比民族大義更重要。但在文革之後,文革的論述和毛澤東的「階級鬥爭是個綱,綱舉目張」的提法,終被徹
底否定;「愛國」的右派被平反。而改革開放三十年所推動的市場經濟及全球化,也在實質上自我掏空了階級鬥爭的論述和實踐,而改以愛國主義團結不同階級和
不同背景的中國人。
這也使台灣和大陸走出了內戰的陰影。最近兩岸落實直航三通,台北的松山機場到上海的虹橋機場,才一個多小時,實現了「一日生活圈」的理想,也使人民的接
觸更頻繁和更有深層的發展,可以開拓更多合作互助的空間。
其實來自台灣的商人,自八十年代就開始進軍中國大陸。而兩岸的經濟互惠,促成了兩岸的團結。近三十年來,百萬台商成為中國經濟變革的先鋒,也成為培養軟
實力的平台。台灣文化中的軟實力,也成為中國大陸的軟實力。最近中國大陸網民選舉近三十年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物,名列榜首的赫然是鄧麗君。這一位
從來沒踏足過神州大地的台灣歌星,以她的甜美聲音,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穿越意識形態的圍牆,進入了千家萬戶,讓那些溫柔的旋律,撫平了多少革命的
傷痕,也撫慰了多少被政治折磨的心靈。
而中華民族主義的背後,其實是國共雙方追求「現代性」的旅程,彼此實踐不同的藍圖,來擺脫中國近百年落後與屈辱的局面。今日雙方在孫中山所強調的民族主
義大旗下融合,彼此不再懷疑與抹黑對方的用心,而以深層的交流取代昔日的惡鬥,以積極的互動改變長期的內耗。
民族主義不是遮羞布
由於神州大地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老百姓都難掩心中的文化自豪感,因此任何政府都要確保可以抵擋列強的巧取豪奪,彰顯中華文化傳統的優秀之處,確保民族
的主體性,也確保每一個人民的權利。
但民族主義絕對不是「流氓最後的避難所」,不能以民族主義之名,作為濫權的遮羞布,不能在對外關係上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之後,卻又在內部問題上讓「中
國人民跪下去」。反右、文革到六四,都展示中國政治制度的缺失,導致權力的傲慢與濫用,無法迴避「馬上得天下,卻難以馬上治天下」的困窘。
而今日兩岸不約而同地重新尋回民族主義,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互動關係,分享雙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過去十年間,中國大陸不僅張開懷抱歡迎台灣的流行文
化,唱紅鄧麗君、蔡琴、張惠妹、周杰倫等歌曲,並且也回首傳統文化的版圖,掀起一陣的「國學熱」。兒童讀經、背誦唐詩宋詞,成為社會的熱潮,而央視百家
論壇紅透半邊天的于丹、易中天、錢文忠等人的作品,也在台灣、香港等地熱賣,反映文化上的良性互動,為民間帶來更豐富的精神生活。
而另外一方面,中國大陸的經濟強勢,也為低迷的台灣經濟打下了強心針,挽狂瀾於既倒。台灣的股市和房地產,都出現了「中國概念」,扭轉了金融海嘯的危
機。而在中國大陸活躍的台商,也在中國啟動內需經濟的過程中,享受「家電下鄉」等政策優惠,落實兩岸經濟雙贏的理想。
也就是說,兩岸經濟的融合,打造了一個更大的空間,讓中國大陸的規模經濟和台灣的管理經驗及人才結合,台灣的IT產業,早就了解這一點,全力投入。郭台
銘、張忠謀、施振榮、施崇棠等人,早就在大陸布局,也收割在大陸生產和銷售的雙重優勢。
而更重要的是台灣的民主和言論自由,對大陸默默地發揮影響力。大陸不少旅客到台灣,意外地發現最好的風景是旅館內的電視機,每天晚上可以看多采多姿的政
治模仿秀和政論節目。這也刺激上海演員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對現實政治加以諷刺,開拓更多的言論空間。這也吸引了不少台灣的觀眾,對大陸演員「戴著鐐
銬來跳舞」的勇氣和智慧,大感驚奇和佩服。
台灣的「中華民國」六十年前在南京倉皇辭廟,而在今天的台北面對如何轉型的挑戰。如果說「民國」是它的「下半身」,那麼它就長期被台獨力量搶奪,要借它
來落實台灣獨立,而它的「上半身」是「中華」,也一直被中共的統戰單位所瞄準,要將它接收。但其實中華民國是一個歷史綿延至今的整體,它上半身和下半身
不能分開,不能讓民主的實踐與中華的認同割裂。它既要贏得民主,也要保存中國。這樣的政治能量,也當然造成了一種奇特的現實張力。
這樣的張力,讓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出現一道從歷史通向未來的橋樑,可以彌合一九四九的裂痕,也可以化解台獨的危機。一九九九年,中共元老汪道
涵接見台灣藍營大老許歷農等訪客時就傳出要超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改用「中國」代替。這樣的討論也許冒中共黨內政治之大不韙,但
卻引起全球中國人的熱烈而又正面的迴響,關注這是否可以一舉而化解兩岸之爭。
儘管北京當局和汪道涵後來對此不予證實,但也開啟兩岸問題思考的新方向,也就是兩岸的和平統一,其實內容很豐富,可以有很多的選項,而不是獨派或統派所
設定的教條。
在中國大陸,「走向共和」的願景,一直都是改革的動力。幾年前央視推出的電視劇《走向共和》轟動一時,主要是說出當年孫中山的理念,要建立一個民主共和
國的政體,讓權力獲得制衡,讓民權獲得伸張,也讓民生獲得保障。這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的精髓。當年這電視劇播出之後,也許是全片最後內容牽涉到這部分
而被視為敏感,因此沒有重播,但權力需要制衡的道理,其實早已深入民心。
沒想到這次建國六十週年的獻禮片《建國大業》,就出現了與現實政治有無限聯想的空間。片中毛澤東有一句話,震動不少觀眾的心弦。他說,由於現在是戰爭時
期,不能舉行公民普選。觀眾的立刻反應就是:新中國已經是建國六十週年,也不是戰爭時期,為什麼還不能公民普選?
因而關鍵是下一個六十年怎麼走?或者更緊湊的說,下一個六年和十年要怎麼走?長期滯後的政治改革的問題,是否還要一直拖下去?中國的制度建設和創新,是
停不了的挑戰。但可以肯定的原則,就是權力必須制衡,制度必須建立,擺脫人治的窠臼,也要擺脫法治不彰的陰影。公權力不能成為官僚濫權的機器,避免陷入
執政黨和政府失去公信力的危機。就好像《建國大業》「戲說」蔣介石在下台前對蔣經國痛切之詞:反貪就會亡黨,但不反貪就會亡國。由編劇王興東和陳寶光創
作的這個劇本,真真假假地調侃了蔣介石,但由胡錦濤和溫家寶所領導的中國政府,又要如何寫出中國改革的劇本,衝出「政治改革難,不政治改革更難」的兩難
局面?
要發揮後發制人效應
這考驗當代中國人的努力和智慧,是否可以在兩岸三地和全球中國人的努力下,發揮「後發制人」的效應?如果說中國經濟在二十一世紀中葉有機會超越美國,那
麼中國政治什麼時候才啟動改革,在人權的保障和環境的保護上,也可和美國爭一日之長短?而除了政治改革之外,中國社會是否能建設更多的軟實力,超越財大
氣粗、船堅砲利的硬實力,讓中國人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足以自豪的價值?目前北京當局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但除了教外國人漢語和太極拳之外,還能輸出什麼的
「當代中國價值」,可以讓人心悅誠服,可以不遜於任何先進國家。
而軟實力的背後是巧實力,軟硬兼施,巧妙使用。國共六十年的自我顛覆,讓中國人超越了意識形態之爭,超越現代性之爭,超越國號之爭。兩岸也要提升自我修
復和自我糾錯的能力,讓民主的制衡和國家的統一相輔相成,互相輝映。六十年一覺家國夢,夢醒時分,一切都從中華民族主義的勝利開始,也從中國民權與民生
的勝利開始。■
中共崛起的前世今生 .章海陵
中共建政洗刷中華民族百年屈辱,以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贏得廣大民意。對理想主義、平等主義、為政清廉及民主理念的追求,令中共挾強大的正當性,快速實現
「得民心、贏口碑、奪天下」。但當下中國,政治改革嚴重滯後,權貴資本主義猖獗,群體性抗議事件激增,也面對執政的正當性快速流失的危險。
--------------------------------------------------------------------------------
一個巨大的困惑,在一些人心中揮之不去:六十年前的中共建政是否只是一種歷史偶然?因為當下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猖獗,中共早年的平等主義、理想主義黯淡
退場,令人扼腕。
但對許多中國人而言,最難消的屈辱記憶,仍是西方列強的耀武揚威與欺人太甚。自鴉片戰爭英國砲艦轟開神州大門以來,北京被迫簽訂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
約,連「蕞爾小國」日本也猖狂進攻,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晚清王朝、北洋軍閥與國民黨政府「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最終被視為仰仗外國勢力鼻息的力
量。
中共強烈的民族主義性格與色彩,卻贏得了廣大民意。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即中共建政前五個月,執行封鎖長江任務的解放軍,向不聽警告繼續航行的英國紫石英
號軍艦開砲,雙方發生歷時幾分鐘的砲戰,英方艦體被洞穿,正、副艦長負重傷,最終掛起白旗,解放軍則停止砲擊。事後英方不認錯也沒提抗議,但西方國家從
此停止了自鴉片戰爭以來軍艦隨意進入中國內河的舉動。英國更在一九五零年一月初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在西方國家中是第一個。對於曾大力支援中國革
命的蘇聯,中共也早在三、四十年代顯示了「不跟指揮棒轉」的鮮明自主性,為日後的徹底決裂埋下了伏筆。中國尚沒強大,但國人可揚眉吐氣了,這就是建國之
初毛澤東在全國政協會議上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民眾及全球華人熱淚盈眶的原因。
人民對舊中國有太多的切膚之痛,而其中最受折磨的,是國家內部四分五裂、封建軍閥掠奪成性、地方勢力各自為政並引發內亂。最不堪的是一些領不到軍餉的士
兵竟搶掠同胞,他們血液中「搶百姓」傷天害理的基因,是北洋軍閥老祖宗袁世凱種下的。民國元年,孫中山派人赴北京恭請大總統袁世凱到南京就職,他不肯南
下,由手下製造駐軍劫掠百姓事件,再以平定亂局為由,達到繼續賴在北京的目的。擊潰舊軍閥的國民黨也難逃腐敗無能的政治怪圈,二戰後中國行政效率低下而
落後,更爆發吞噬民脂民膏的通貨膨脹和金融崩潰,國民黨終於揮別神州,敗走台灣。
軍隊穩定保證國家統一
軍隊穩定是國家統一的保證。其實,毛澤東論述「槍桿子裏面出政權」並無原創性,這原本是袁世凱、北洋軍閥及國民黨的經驗。但中共長期推行「支部建在連
上」、「政委制」與「黨指揮槍」等鐵律,從根本上遏抑了割據思想與地方主義的蔓延,用林彪的話來說,就是「承認山頭、照顧山頭和消滅山頭」。七十年代文
化大革命期間,軍隊勢力膨脹,而毛澤東帶領「軍頭」高唱「一切行動聽指揮」,就完成了八大軍區司令員的對調。此事擱在舊時中國,是堪比天方夜譚的最美麗
神話。
中共還爭取到中國革命最關鍵的農民的支援。美國知名社會學與歷史學家巴林頓.摩爾指出,「在中國,農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過了俄國。他們為最終摧毀舊
秩序提供了炸藥」;「中國農村缺乏一種內聚力,這有助於共產黨能夠不斷地把農民吸引到共產黨控制的地區。這也使共產黨打碎並改造舊的農村制度的過程變得
比較容易」。據社會學家費孝通回憶,國共內戰時期,他曾在夜間公路上親眼看到成千上萬的農民用手推車為解放軍運送軍糧,卻見不到一個執行押運任務的中共
士兵,每輛手推車前面有一盞燈,「形成一股鐵流,一股無比的力量」。中共軍人在戰爭年代盡量不擾民,更身體力行「軍民一家」,所到之處都能聽聞《三大紀
律八項注意》,被認為是中共軍隊的軍歌,在神州大地颳起一股清新的道德之風。
比平等主義左翼思想更凝聚人心的,則是中共對民主政治的追求與堅持。抗戰勝利後,毛澤東赴重慶參加國共和談,大受歡迎,面對有關國家未來的種種提問,他
豪邁自信地回答:「一切都在民主政治裏了。」毛澤東也對名人黃炎培說,中共建國不會追隨斯大林主義,因為「我們信仰民主」。國共唇槍舌劍爭論民主,國民
黨挖苦中共:一個國家如果四分五裂,還能搞什麼民主﹖而中共回敬道:沒有民主,國家統一對人民有什麼好處﹖
為了國家統一,中共準備了一支出色的幹部隊伍。至一九四九年,中共已擁有經過二十年鐵一般嚴格紀律訓練、具共產主義覺悟與儒家道德觀、人數達百萬的幹
部,其中有久經考驗的老黨員,有經驗豐富的行政官員,體現劉少奇《論共產黨員修養》的要求,具有鮮明的「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抱負與
品格。思想解放先驅、新中國成立後上海首任財稅局長顧準,被分配到一套帶家具的豪宅,供他與家人住。顧準認為房子可住,但享受高級家具則屬過份。母親堅
決不同意搬走家具,情急之下,財稅局長顧準在母親面前長跪不起,直到老人家放棄要求為止。
平等主義、民主追求,令中共挾強大正當性,迅速實現「得民心、贏口碑、繼而奪天下」的革命歷程。建國初期一些地區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狀況,就
與一些優秀的中共黨員的道德表率有關。當時,佔中國人口大多數的工人、農民、城巿貧民及知識分子都被中共的清廉所感動,錢學森、老舍等一批海外精英選擇
歸國服務。甚至一些老板也表示要當「紅色資本家」。
強闖革命關付慘烈代價
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正是在中共建政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基本統一。但以正統馬克思主義觀點看,中國最不具備實現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
和社會條件,何況在馬克思心目中,亞洲的萬里長城是「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儘管馬克思也稱當歐洲反動派逃抵中國的大門時,「說不定會看到這樣的字
樣:中華共和國——自由、平等、博愛」。明眼人都看得出,馬克思的這一描述分明是調侃,而非期望。
事實證明,像俄國與中國這種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條件的國家強闖「革命關」,須付出極慘烈代價,甚至被革命自身所顛覆、所吞噬,前蘇聯就因此一夕解體。中
華人民共和國的經也極其兇險。由於無制度保證、黨大於法、寧左勿右及「和尚打傘,無法(髮)無天」等極端思潮的大行其道,特別是自一九五六年起,中國
現代化進程開始受到毛澤東極左路線和烏托邦思想的嚴重干擾。從反右、大躍進、六十年代初四千萬民眾被餓死、再到文革,中國也數度面對幾近崩潰的敗局。
「可悲之處在於,無論是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條件之下,窮國要為現代化付出最沉重代價。而這種代價唯一正當的理由就是,如果不付出,情況會更糟」(巴林
頓.摩爾語);的確,沒有革命,國力不如德、日的俄羅斯不可能躋身一流國家與超級大國之列,中國又如何實現後來的土地革命與工業化?而土地產權與工業化
是現代國家至為關鍵的必由之路。至於深刻改變中國面貌的改革開放,如果沒有革命帶來的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也只能是尷尬的嘆息,縱使中國具備了遵守國際
資本主義遊戲規則的決心。
崛起的正當性,無法永葆革命的青春。如果說建國之初新中國鎮壓反革命的霹靂手段尚可得到理解,那麼今天替弱勢群體講話的維權律師遭刁難、受迫害,群體性
抗議事件去年高達十萬件,使中共面對執政的正當性大面積快速流失的危險。■
禮片不談執政歷史的尷尬 .江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週年,《建國大業》、《解放》、《天安門》等系列獻禮片上映,超豪華明星陣容是賣點,也呈現商業愛國主義的新模式;但被批評內容限於
一九四九奪權前後,而缺少執政六十年的總結與反思。
--------------------------------------------------------------------------------
六十個璀璨的十月彈指一揮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六十週年,縱觀過去的六十年,中國表現毀譽參半。它克服了各種嚴重的國內危機、邊界戰爭、國際孤立,特
別是經濟上取得全球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所暴露的問題同樣觸目驚心。當下鳳凰涅槃的神州大地舉國同慶,滿眼紫嫣紅,滿耳歡呼慶賀。六十年是中共執政的六
十年,中國人民需要鮮花,需要歌舞,也需要對歷史的思考。一個自信的執政黨,理應反思自己走過的路,成功的,不足的,錯誤的,以致展望願景而繼續前進。
這才是一個成熟的理性的執政黨的作為。輝煌成就和慘痛教訓的辯證中,才有這六十年。六十華誕之際,不是為慶祝而慶祝,在喜悅心情歡慶時,還要想到沉重的
歷史責任,發展起來之後的問題比解決發展問題更困難。不過,為慶賀六十華誕的出版、電影、電視、音樂、舞蹈,對一九四九年以來的歷史反思卻幾乎空白。被
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等領導部門定為六十華誕重點節目的獻禮電影《建國大業》、獻禮五十集電視連續劇《解放》,獻禮話劇《戰神·一九四八》、獻禮大型歷
史詩劇《黎明·一九四九》、獻禮大合唱《十省市大聯唱<黃河大合唱>》、及獻禮電影《風聲》、《可愛的中國》、《天安門》、獻禮電視劇《東方紅一九四
九》等,全是一九四九年之前的內容。
被中國網友熱捧為「史上最牛獻禮片」的《建國大業》,九月十六日起在內地公映。該影片是中宣部文藝局、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確定的國慶六十週年重點影片,
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等十一家製片單位聯合出品。《建國大業》濃縮了一九四五年重慶談判到四九年開國大典這段波瀾壯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史,以宏大的歷
史視野,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值得銘記的一段歷史,濃縮於一百三十三分鐘的影片中。影片上映三天半票房就輕
鬆突破億元人民幣。出品方已瞄準這部影片的最終票房為四點五億元人民幣(約合六千五百九十二萬美元),力圖刷新剛剛由《變形金剛二》創下的大陸電影票房
最高紀錄。
鏡頭前,王寶強扮演的解放軍通訊員小跑而來:「報告,前面有一個地主大院,圍牆太高,爬不上去。」葛優扮演的解放軍團長說:「那就放兩顆照明彈看看。」
他拿起望遠鏡向前一望,發現這個「地主大院」竟是北平城門,便用無線電向後方報告:「已經到了北平城下。」觀眾頓時樂成一片。在影片放映現場,這般有趣
場景不斷。在「為共和國母親送一份禮物」的召集下,以區區三千萬人民幣的投資,集聚了兩岸三地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零片酬參演,港台明星紛紛獻身而湊熱鬧,
也引發熱議。
在這「超豪華的全明星陣容」中,唐國強扮演毛澤東,張國立扮演蔣介石,劉勁扮演周恩來,陳坤扮演蔣經國,史鑫扮演鄧小平,王伍福扮演朱德,劉沙扮演劉少
奇,尤立平扮演林彪,許晴扮演宋慶齡,鄔君梅扮演宋美齡,江珊扮演鄧穎超,李連杰扮演陳紹寬,成龍扮演記者,劉德華扮演俞濟時,黎明扮演蔡廷鍇,馮小剛
扮演杜月笙,陳道明扮演閻錦文,趙薇扮演選國歌的女代表,黃聖依扮演戰地播音員,周星馳扮演周作人,梁家輝扮演解放軍代表,章子怡扮演文化界代表……廣
電總局說,「這體現了偉大祖國對於炎黃子孫的強大感召力」。
娛樂化壓倒主旋律
《建國大業》何以請到那麼多明星?劇組有個「撒手」:「咱們爹媽要過六十歲生日了,你作為人民的演員,不應該出來為六十華誕做點什麼貢獻嗎?」一句
話,再大牌的明星也乖乖就範。發展到後來,似乎是你不參演就表示你不愛國了。明星紛紛主動打電話要求參演,哪怕沒台詞,哪怕跑龍套,只要能在影片中露一
臉。這部影片由此成了中國影視界的集體大聯歡。
影片中開會場景佔了一半,數明星成了看片的最大樂趣。影片從「主旋律」變為「娛樂化」。「娛樂化」氛圍濃得把「主旋律」意圖擠到了角落。儘管主創一再聲
稱「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才是電影之魂」,但在觀眾眼中,指點明星才是看《建國大業》的最大理由。觀眾忙著數次第登場的明星已應接不暇,哪還會在乎影片的
內容思想呢。
影片中,蔣介石讓蔣經國去上海反貪「打老虎」,最終卻無可奈何地勸告兒子放棄,他說,不反腐敗要亡黨,反腐要亡國。有評論指,《建國大業》是國慶獻禮片
還是反共宣傳片?是人民「建國大業」還是反動派「亡國輓歌」?「《建國大業》是一部以春秋筆法精心設計的電影。是民社派的大作,號召精英階層大聯合的集
結號。是他們獻給祖國六十華誕的墓誌銘(生於民主共和,亡於獨裁腐敗)。片尾演職人員表就是時代新戲《竊國大業》的序幕」。
摒棄說教的形式
該片主創者力圖引進商業片元素即明星元素,摒棄說教形式,以集體出擊成功轉型。他們試圖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片樣式承載主流價值觀,達到票房價值和社會
效益雙豐收。不過福建文化批評家曾念長認為,《建國大業》是商業愛國主義新模式。《建國大業》假「愛國主義」之名行「商業」之實,讓「商業」與「愛國主
義」成了兩張皮。對此,「勸諫韓三平導演︰第一,借鑑好萊塢的商業愛國主義電影的操作模式,要把商業片和公益片區分開來。第二,如果確實是為了『獻
禮』,就免費讓觀眾們接受一次愛國主義的美學洗禮吧。演員們的片酬都免費了,還有不對觀眾免費的理由嗎」?這部影片在中國大陸近兩千家影院上映。被評為
「一部枯燥的真人歷史書」,商業愛國主義新模式。據悉,該片十月將參展東京電影節。《建國大業》後,中影宣布將籌拍《建黨大業》,依然起用全明星出
演。
獻禮重點電影《建國大業》描述的是共和國誕生史,當下,中央電視台第一套黃金時間正播出五十集長篇獻禮電視劇《解放》,講述的也是四九年前的歷史。《解
放》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飆升,頗獲觀眾追看。該劇以編年為體例,從容表現這段歷史演進的來龍去脈,並連綴起方方面面的人物與事件,國共人物塑造的個性
化,以及細節描寫,滿足了國人好奇大人物所有一切的嗜好。這部對解放戰爭歷史上的各個重要戰役作了全景式展現的作品,演員多達二千四百名,劇中最盛大的
一場戰爭戲總共調配了上萬名演員,場面之巨大可想而知。《解放》一共出現四百七十三名有史可查的歷史人物,這在同類題材歷史劇上是空前的。在劇中飾演毛
澤東的唐國強說:「《解放》老被拿來和《建國大業》相比,但我覺得《建國大業》沒法和我們比,《建國大業》才兩個多小時,而我們的五十集相當於幾十部電
影的量。」
《解放》演繹了國共兩大統帥部在軍事、政治、經濟、統戰等各領域的全面較量,被稱為新中國六十華誕的熒屏力作。該劇描述的歷史區間,與《建國大業》大體
相當。有網民將《解放》稱作《建國大業》「完全加強版」。對癡迷歷史的觀眾而言,前者會更過癮。《解放》既有千軍萬馬的大場面,又有感人肺腑的小細節。
不過,有評論認為,全劇尚有遺憾,人物形象存在距離,虛構細節難經推敲,歷史事件時間有誤。這部電視連續劇說的也不是一九四九年以後的事。
電影《風聲》也是六十華誕獻禮片,從一開始就定位為主旋律影片,不同於以往砲火紛飛的宏大戰爭題材,這是一部立足無名英雄、講述潛伏於敵營的地下工作者
與敵人暗戰的影片。九月二十二日,《風聲》在影片第一個鏡頭的拍攝地天津舉行了盛大的全球首映慶典,導演陳國富、高群書、主演周迅、李冰冰等眾多明星先
後出現在紅毯上。十月,《風聲》在香港、台灣全線上映,十月八日開幕的第十四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風聲》是閉幕影片。據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透露,《風
聲》拷貝數量與《建國大業》基本持平,相信兩部影片在國慶檔期將獲得雙贏。《風聲》講述的也不是四九年以後的歷史。
由張繼鋼任總導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九月二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至十月五日演出十三場。《復興之路》匯聚了三千二百名演職人員。根
據「當代和歷史穿越時空展開對話」的核心創意,中國一百六十九年的滄桑巨變,透過三十三個節目表現。全劇分為序曲、《山河祭》、《熱血賦》、《創業
圖》、《大潮曲》、《中華頌》六個章節。有南昌起義、長征和八年抗戰等歌舞。雖說節目首次涉及了「文革」,但只是以配樂朗誦詩《沉思與抉擇》的幾十行詩
表達。這幾十行詩前後還修改二十多稿。一九六四年《東方紅》是中國音樂舞蹈史詩「開山之作」,曾引起巨大轟動。
被稱為六十週年獻禮話劇的《戰神·一九四八》於九月二十一日在上海上演。在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樂聲中,天幕上呈現藝術家用手指撥沙,寫出「戰神·
一九四八」幾個字的視頻,接著舞台上的「領袖」和「元帥」從側幕走出,一身戎裝的粟裕從舞台深處走向觀眾。這部獻禮話劇說的是四八年的事。
劇作家谷白創作的大型歷史詩劇《黎明·一九四九》,是上海市作家協會推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的獻禮作品。該詩劇選取了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這一天,毛澤東在西柏坡,蔣介石在南京,他們分別準備撰寫《新年獻詞》和《元旦文告》。這部獻禮詩劇說的是一九四八年的事。
華夏十地同歌不朽名作。《偉大的史詩——<黃河大合唱>誕生七十週年紀念特別節目》九月十九日在上海、青海、山西、陜西、四川、寧夏、甘肅、內蒙古、河
南、山東等地上演。本次活動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向祖國匯報」建國六十週年重點文藝活動項目》,多家電視台以衛星連線、十地聯動的方式,全天大直播長
達七小時。這是中國合唱史與電視史上的創舉。上海江灣體育場,鋼琴家許忠激情奏響《保衛黃河》,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四百支合唱團二萬多人以黃色錦緞相
連,一條黃河流域圖徐徐展現。他們上演唱誦《黃河大合唱》的壯觀一幕。黃河流域九個省、自治區以「分會場」的形式參與這一活動。《黃河大合唱》誕生於七
十年前,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包括《黃河船夫曲》、《黃河頌》等八個樂章。《黃河》是四九年前的記憶歌聲。
國慶獻禮影片《可愛的中國》,由胡雪楊導演,該片打破常規,用三段式的方式講故事,有史詩片的大氣磅。影片《天安門》,採用揭秘歷史內幕的方法,把開
國大典前夕一段不為人知的軼事娓娓道來,角度獨特,故事生動。《中國巨變》大型圖片展,已在天津、重慶、香港、澳門、廣州、北京展出,上海是最後一站,
九月二十三日上海展揭幕,首日觀眾一萬二千人。由唐國強、杜雨露、殷桃等主演的獻禮劇《東方紅一九四九》,九月十八日起在上海開播。此劇由王彪和趙銳勇
編劇,兩人歷時兩年,十易其稿。劇本以軍統特務「刺殺毛澤東」為主線,被喻為「中國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將主旋律與反特諜戰結合,此前,該劇在成
都、西安、南京等地播出時收視紅火,受到廣泛熱捧。《東方紅一九四九》最大看點在於以軍統特務多次策劃刺殺毛澤東為線索,從城南莊敵機偷襲到西柏坡投
毒、從香山兵變到玉泉山刺殺、從先農壇暗殺到預謀在開國大典上砲轟天安門……此劇圍繞著毛澤東的安危披露了眾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志強說,《建國大業》「一方面是對共和國歷史的影像演義,另一方面則大秀活人臉」,「在平鋪直的『大事記』一樣的銀幕前
面,人們對各大偶像指指戳戳一番之後,微笑著起身離開」。他說,「紅色歷史變成了一種失去了深度和激情的東西,甚至於在無法呈現新的歷史思考視野的同
時,也無法再充分使用傳統紅色意識形態的政治道德內涵,這就使得《建國大業》失去了『活的歷史生機』,既不令人感動,也不催人反思」。他說:「在這個世
紀裏面,最為可貴的精神就是那一代人為了謀求公正、平等而獻身的理想主義激情。這是烏托邦政治最為可貴的品性。對這種品性的輕視,才造就了空殼化的紅色
事。《建國大業》中,當人們哭著唱《國際歌》的時候,這種激情主義政治理想靈光一閃,卻散落到影院裏人們輕微的笑聲之中。我們可以到歷史中旅遊,卻已
經失去了理解和感受追求公正與平等的政治理想的能力。《建國大業》無法成為中國版的《愛國者》,因為它只有述歷史。」
何時拍治國有方?
正如面對鋪天蓋地的六十華誕獻禮大潮,上海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陸谷孫呼籲:「是電影工作者們拍攝『主旋律』其他方面內容的時候了,譬如說拍部
《治國有方》。」上海政治評論家周瑞金認為,六十年走過的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很多歷史教訓,不忘記教訓,才能繼往開來。六十年的成就是輝煌的,現在
只講輝煌的一面是不夠的,歷史上產生那麼多不愉快的事,雖然過去了,但這種教訓今後還會不會發生呢?新的歷史條件下,會不會重複以往的路呢?這應該深刻
思考。這六十年是輝煌成就和慘痛教訓辯證的六十年。在喜悅心情歡慶時,還要想到沉重的歷史責任,發展起來後的問題比解決發展問題更困難。■
《中國近代史》刪改風波
旅美歷史學家徐中約(Immanuel C.Y. Hs?)的經典著作《中國近代史》,是國慶六十週年前夕大陸眾多學者的必讀書。《中國近代史》英文原
名《The Rise of Modern China》,此書是英語世界中介紹中國近代史發展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徐中約生於上海,留學美國,自一九
五八年起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歷史系,零五年去世。英文版由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七零年出版,多次獲獎,全書客觀地將清朝以來近四百年的中國歷史作
了解說,是歐美眾多大學指定的教科書。
--------------------------------------------------------------------------------
此書長期沒有中文譯本。自二零零零年起,南京大學學者計秋楓、朱慶葆著手翻譯。中文版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二零零零年第六版翻譯。由於書中涉及六四事件、
改革開放路向、九六年台海危機等敏感章節,大陸學者不便翻譯,於是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副教授鄭會欣翻譯。《中國近代史》中文繁體版零二年
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推出,而簡體版則由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零八年出版。北京大學教授賀衛方最近將兩個版本作了比較。他發現,本來的四十二章居然被刪
得只剩二十九章,關於共和國「第一個十年」之後,就直接進入到「中國重入國際社會」,中間近三十年的歷史刪除殆盡,整章連篇地砍殺之外,還有不間斷的字
句刪改。政治評論家曹景行日前也說:「如果沒有包容的氣度,就乾脆別出版了。」(江迅)■
邱立本:源於革命也高於革命
源於革命,高於革命,是法國作家雨果的總結,指出在一切革命原則上,還有人道原則。
--------------------------------------------------------------------------------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是毛澤東在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論述。但這其實不是對文藝的分析,而是他對文藝發展的陽謀,要將黨性置於人性之上,要將文
學變成黨的機器。
這不僅開啟了中國文化界的災難,也讓中國人的生活陷入泛政治化的痛苦中,埋下日後文革的伏筆。
但中國民間對這樣的「生活」,都有清澈的體會,因此當毛澤東在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去世後,不到一個月,他的遺孀江青就在十月六日被中南海警衛團八三四一
部隊抓起來。四人幫的餘黨 ,都要面對被老百姓「吃生活」(上海話,打一頓)的危險。國際媒體採訪民眾談四人幫,老百姓卻舉起了五根手指,盡在不言中,
用身體語言來說明一切。
但毛澤東的文革歷史和失誤,在中國仍然是若隱若現的禁區。因為他已經是中共革命的巨大象徵,也是「政治正確」的代表。即使在這次六十週年的國慶閱兵綵排
中,也出現了「毛澤東思想萬歲」的標語,讓民眾有時空倒錯的感覺,也有那一絲源於革命的懷舊情懷。
但源於革命,也要高於革命。這是法國作家雨果的總結。他指出在一切革命的原則之上,還有人道的原則。這也是中國多少政治運動受害者的感嘆。文革期間,共
和國的主席劉少奇慘死獄中,朝鮮戰爭英雄彭德懷元帥被整死,紅軍元帥賀龍、「南天王」陶鑄等,也都難逃死劫。作家老舍、鄧拓、馮雪峰、傅雷、演員嚴鳳
英、上官雲珠、國歌作詞者田漢等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更不要說多少平民老百姓的悲慘命運,都沒有任何詳細的記錄。在法治缺席的情況下,在革命的名義下,
人道的原則就被踐踏,也為新中國的歷史,抹上荒誕的色彩。
但這些荒誕的情節都沒有在這次建國六十年的歷史總結中出現,巴金所呼籲官方成立文革博物館,一直不能實現。而一九五八年大饑荒餓死三千多萬人的歷史,雖
然被新華社老記者楊繼繩的《墓碑》所揭露,作出詳細的研究,但官方對此仍然諱莫如深,歷史的真相,仍然見不到陽光。
因而源於歷史,才能高於歷史。沒有全面的歷史知識,中國的新一代,就無法真實掌握自己民族的過去,也因此無法掌握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共和國的六十年的慶
典,也應該是歷史再教育的里程碑,讓那些被掩蓋的真相,從政治的黑盒子解放出來,也從被扭曲的價值觀釋放出來。
而互聯網就是歷史教育的救贖。文革的秘辛和共和國的黑幕,大都可以在中國強大的搜索引擎中找到,趙紫陽的口述史是中國大陸的禁書,但它的電子版卻在網上
出現。這就是中國的希望,因為源於網上,最後也會高於網上。讓網民刁鑽的身影,鑽進歷史黑夜的禁區,也走向中國未來沒有思想禁區的黎明。■
《建國大業》諷刺現實?
電影《建國大業》的劇情真假夾雜,一些政治人物的說話並無史實根據,似為編劇天馬行空之說,被認為強烈諷刺現實,用心良苦,以下是一些引述句:
--------------------------------------------------------------------------------
毛澤東:「戰爭情況下,很難做到公民普選,但是這件事情必須先徵求各黨派的意見。」
蔣介石:「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裏了……。反貪腐是件大事,要講求時機,講求分寸,難哪!反,要亡黨;不反,亡國。」
周恩來:「政治協商,協商的對象就是資產階級政黨和民主人士,我們是請人家來共同執政的,不是消滅人家的。」
朱德:「鬧革命我們天下第一,搞經濟,我們可比不了他們(資本家)。」
蔣經國:「經國此番來,只打老虎不拍蒼蠅」。
杜月笙:「老虎好打。冰山,只怕小蔣先生搬不動啊。」
專訪: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Alan Cohen)
台灣應發展陪審團制度 .張殿文
孔傑榮是馬英九和呂秀蓮的哈佛老師,熟諳兩岸法律。他認為扁家族的貪污案中,雖然阿扁的作為「令人不齒」,但在審訊的過程是否就可以無限期拘留阿扁?他
說台灣應該建立陪審團制度。
--------------------------------------------------------------------------------
對於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可能訪問台灣引起的爭議,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Jerome Cohen)反應非常強烈,他說:「熱比婭是恐怖分子?那我
們在華盛頓不是危險了!」這位精通兩岸法律的學者,向來都很關心台灣事。
被視為美國學界中國法的權威,孔傑榮從一九八五年為「江南案」遺孀辯護,也是西方學術界最了解亞洲國家政治與法律發展糾葛的學者,近半年來,孔傑榮對於
大陸維權律師被打壓的一連串為文聲援,透露了他對於亞洲國家「人治」凌駕於「法治」之上越演越烈的關心和憂心,他除了和許多亞洲領導人有著長期情誼,一
些哈佛大學的學生更已是「國家領導人」,最有名的就是台灣前後任副、正元首:前副總統呂秀蓮、現任總統馬英九,這也讓孔傑榮被貼上了「國師」的標籤。
但這名「國師」對自己學生領導下的台灣法治環境頗有微詞,除了對於民國史上首度審判「前任元首」的過程,直指審判過程中沒有充分保障陳水扁人權,更點名
像是法務部長王清峰諸多行為不當,反而對於台灣司法造成自我傷害。
以南韓為例,過去十多年間,靠著連續判處涉貪前總統全斗煥本人、前總統金泳三、金大中兒子有期徒刑,建立起了強勢的司法體制,令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畏懼
司法機關的鐵腕,儘管陳水扁涉貪金額比南韓前元首高出許多,且陳水扁在案件進行審理中採行法庭外抗爭,是法院採取最高刑度之因素之一,但孔傑榮認為,台
灣的司法必須堅持「獨立性」,才能繼續推動民主法治進步。
所謂「獨立性」,依孔傑榮的看法,必須有兩個同時存在的前提:一是公平過程、一是人權保障。兩者缺一不可,也考驗政治人物更長遠的思考格局,孔傑榮曾以
趙紫陽在六四事件之前有關司法改革的問題作例子,意識到一個獨立司法系統的必要性:沒有司法獨立,法院就不能以不偏私的態度判決,但當時趙紫陽「已對黨
的各級領導層極力反對司法改革而感到吃驚。」
長期觀察亞洲政治領導人的審判過程,不但做為學術研究的題材,對孔傑榮來說,更是一種參與法律「文化體驗」過程,孔傑榮認為,法律見解許多差異從「文
化」中發生,卻也刺激更多思考,或許這是他積極表達意見,儘管這些意見讓馬英九很沒「面子」的原因。以下是專訪內容:
台灣首度對前任總統提出宣判的這段時期你曾特別在台灣,你的觀察如何?
我認為主要是二零零三年之後台灣修改刑事訴訟法,朝向「當事人進行主義」(當事人進行主義係從「保障人權」之角度思考,希望當事人地位平等及攻擊防禦之
武器對等。而台灣司法界將其進行改良。)發展,但是從扁案中大家還不了解和習慣「當事人進行主義」中每個人應該扮演的角色功能和位置,包括律師有什麼行
使權利的自由?羈押及保釋條件如何透明?決定審理法官的程序之後,二審程序要怎麼進行?
但我這次從扁案宣判及上訴過程中看見,從法官到檢察官都還沒有習慣新的法律系統,走向「當事人進行主義」系統的要求,事實上零三年以後檢察體系、法院作
用、律師等參與的人員都有不同作用,說明修法五年來還需要一些時間來培養。
你在最近一連串的專訪中也提到台灣法制仍有很多「改革空間」,如何從陳水扁一案看見不足的「當事人進行主義」?
法務部長王清峰就做了一個很不好的示範。像法務部試圖將陳水扁所委任的辯護律師鄭文龍移送「律師懲戒委員會」懲戒,主要理由是鄭文龍在會見陳水扁後,公
開發表質疑司法不公以及其他言論,法務部認為鄭涉嫌違反律師法與律師倫理規範,而法務部如此打壓,讓人聯想到中國對維權律師的打壓,以及新加坡對敢言司
法不公者的對付手段並無不同,更不用說檢察官熱衷地要把陳水扁繼續羈押,又傳出將偵查秘密持續洩漏給媒體,這一切,都有損本案檢察官的嚴肅性。
對於當事人的律師來說,鄭文龍本應有使用各種方式的自由為當事人做辯護,這並沒有違反律師道德,不管他在法庭內還是法庭外,包括他對記者發表一些言論,
及活躍的在法庭外活動,都是在為當事人奔走,我還記得一九八五年時我來台灣代表江南的夫人參加二審辯護,當時台灣媒體稱孔傑榮是一位「厲害」的律師,我
想,每一個當事人都有權利找一個「厲害」的律師。
所以儘管你在文章中提及台灣年輕而朝氣蓬勃的民主,被嚴重貪污、秘密政治獻金等頑疾所苦,但此案的意義其實不應該是新任馬政府追殺前朝政敵,而在於台灣
更久遠的法治精神追求?
儘管陳水扁的作為令人不齒,但更考驗執法者的守法勇氣,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台灣檢察官居然在司法節慶祝活動上搬演短劇,模仿陳水扁為抗議不公而高舉雙手
手銬的樣子,嘲弄已經在押的前國家元首,當時法務部長也在場,不僅沒有譴責該短劇明顯違反法律倫理風紀,更進而為之辯解。政府內部,也根本沒有人去批
評,我必需一再強調,扁案的判決,應是一個體制的莊嚴宣告:沒有人,哪怕是總統,可以凌駕在法律之上,而不是改朝換代的清算過程。
按照你的觀點,台灣整個法律體系還在適應「當事人進行主義」的階段,那目前誰來保障當事人的人權?
所以我對於台灣的「大法官會議」寄望甚深。今年三月大法官就舉行了聽證會,聽取了相關專家的意見,原本可望四月底作出解釋,若是大法官認定扁案更換法官
違憲,扁案的審判將被認為無效,大法官解釋也有機會提高陳水扁被釋放的可能性,但是不知為什麼,過去聲譽卓越的大法官會議,迄今卻一直沒有消息。
要知道,台灣的高等法院不像英美法系國家的上訴法院,台灣的高等法院受理案件之後,又要全部重新審理證據和事實,耗時多久?沒有人知道,陳水扁也可能在
本案定讞前繼續被羈押多年,那這段時間陳水扁的人權怎麼辦?第二審、第三審需要多少時間,有人說很快,有人說會拖到七年,如果延長這麼久,陳水扁在哪
裏?他在看守所嗎?中間的過程如何保障陳水扁的人權,這樣公平嗎?
事實上台灣長期來看,也可以考慮是否發展陪審團的制度,目前日本也有、韓國也有不同的陪審團制度,如果陳水扁案中有陪審制度,過程和結果也許不一樣,像
很多政治人物都對於自己家人獲取不法利益推說「自己不知道」,這個案子如果發生在美國,陪審團一般人不會輕易相信的。
過去你在馬英九擔任國民黨副秘書長及蔣經國英文翻譯時,透過馬英九建議蔣經國把呂秀蓮釋放,這次你會建議馬英九對陳水扁進行特赦或大赦嗎?
我當時是透過馬英九告訴蔣經國,江南案後,國民黨在海外的聲譽很不好,如果要逐步的恢復,可以考慮的第一步,就是把呂秀蓮釋放,我和馬英九還 去監獄醫
生看呂秀蓮,結果馬英九很幫忙,三星期後呂秀蓮就釋放了,我和馬英九兩人還去監獄醫院看呂秀蓮,問題是,呂秀蓮出來後要幹嘛?政府不希望她待在台灣,我
就安排呂秀蓮到哈佛大學繼續做研究。而呂秀蓮和陳水扁兩個案子完全不同,我很強調要給腐化的官員最嚴厲的懲處,但是問題是需要公平的審判、和公平的過
程,兩者都要同時存在,缺一個都不行,兩者都要同時存在!至於特赦或大赦,應該由台灣的司法制度決定。■
*「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重點在於貫徹無罪推定原則,檢察官應就被告犯罪事實,負實質的舉證責任,法庭的證據調查活動,是由當事人來主導,法院只在事
實真相有待澄清,或者是為了維護公平正義以及被告重大利益時,才發動職權調查證據。 (http://www.judicial.gov.tw/
work/work02/work02-01.asp)
孔傑榮小檔案
--------------------------------------------------------------------------------
Jerome Alan Cohen,1930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1955年取得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先後任教於柏克萊加州大學及哈佛大學的法
學院。目前任教於紐約大學,專門研究中國法律,對台灣的司法體系改革也非常關心。作品有"People's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Law"、"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等等。
■
中共高官培訓與貪腐誘惑 .江迅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為中共組織系統培訓高官,李源潮任院長。對街相望的上海「星河灣別墅」熱銷,購房業主不少是企業老板和各地官員,他們瞄準浦東幹部學院
的「學員」,以結攀組織部高官。
--------------------------------------------------------------------------------
很多人知道北京有一所中共中央黨校,但很多人不知道上海有一所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它的地址是浦東新區前程路九十九號。有趣的是,這所幹部學院另一側與前
程路交叉的是錦繡路。於是,有上海人說,到這裏學習的官員必定是「前程錦繡,錦繡前程」了。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由李源潮任院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殷一璀任第一副院長。這是一個由中共中央組織部管理的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可見,到這裏學習的
都是各地組織系統的官員。九月二十二日,來自全國各地省市組織部長,聚集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這是為期五天的學習貫徹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培訓班。中共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出席並作了報告。舉辦全國組織部長集中培訓班,是組織系統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的舉措。省、市、縣黨
委組織部長、中央國家機關組織人事部門主要負責人等,將分九期參加培訓。省、市兩級組織部長參加了第一期培訓。
與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對街相望的是聞名全國的「星河灣別墅」。很多人知道廣州、北京有營造高品質住宅、高品位生活的「星河灣」地產項目,不知道上海也有了
一張新名片「星河灣豪宅群」。八月一日,上海香格里拉酒店舉辦了一場浦東星河灣房產項目推介會,當天到場的意向購房者達六百人,大大超出星河灣方面的預
料,很多人沒能擠進大廳,門外的走廊都站滿了希望預訂到浦東星河灣的購房者。據悉,這裏的均價是一平方米四萬六千元人民幣(約六千七百六十五美元)。
「要訂購浦東星河灣房子相當難,星河灣老板黃文仔的很多好友都不一定能訂得上」,這是從星河灣公司內部傳出的消息,更誇張的是,「一些人為買到浦東星河
灣的房子,承諾可以付給銷售人員一定比例的佣金」。這次推薦會吸引了二百人從北京和廣州趕來購房,有一位北京星河灣的業主在常州出差時得知這次推薦會,
因沒買到火車票而在凌晨從常州一路坐出租車趕到上海,希望佔得購房先機。
星河灣散發出如奢侈品般的魔力,讓人幾近「癡狂」。號稱要「打造中國地產的勞斯萊斯」的星河灣,用最好的材料造最好的房子,這是星河灣的信念。以昂貴的
黑檀木作室內裝飾,以中國四大名石黃蠟石用於園林之中,星河灣建築的「魔鬼細節」更顛倒眾生。這裏管理模式是由五星級酒店演化而來的「金鑰匙家政服
務」,豐富而私密的生活完全可在園內解決。
零九年,星河灣落戶上海浦東。知情人說,星河灣將廣州的「商場」、「官場」、上海的「洋場」勾畫成一個財富三角,打造中國「金三角」價值平台,擴大各地
高端客戶溝通的平台,並實現高端資源的最大化共用。透過這個財富三角,客戶可順利地從廣州的「商場」,進入北京的「官場」和上海的「洋場」。星河灣的高
端消費人群,構築了一個特殊的「生活與社交平台」。用星河灣人的說法是,「業主不單純是買下一處精緻的房子,而且還因此獲取了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和令人
艷羨的高端人群社交圈子」。
不過,知情人透露,上海星河灣的購房業主不少是企業老板和各地官員,他們當中很多人並非是自己居住或炒樓,而是將目標對準了對街相望的中國浦東幹部學院
的「學員」,企業老板做生意要攀組織部高官,地方官員升遷需求助組織部高官。這些組織部門的官員前來上海學習幾個月,這些星河灣的業主就透過各種關係,
將自己優質的居所無償提供給組織部門的學員使用,正派點的官員「學員」會安排自己的家眷來此居住,浪漫點的官員「學員」就安排自己的小蜜、情人、二奶來
此居住。官員學員出了幹部學院大門,三五分鐘就到了星河灣居所。星河灣別墅群以「私密生活」而著稱,有品位,講身份,這正是那些官員「學員」求之不得
的。當這些官員「學員」學成而返回自己的工作原地,星河灣居所又回到那些業主手裏,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損失,卻為「他人」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以後開口求助
辦事,這些官員「學員」一般就難以拒絕了。星河灣樓盤熱賣的面紗,由此揭開一角。
這也是官場腐敗的一角。有學者說,組織部門官員外出學習,企業老板和地方官員連這樣的機會都考慮周詳而長期運作,可見腐敗已無孔不入了。李源潮在浦東幹
部學院講話時指出,「組織建設是黨的基本建設,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組織系統首當其責。各級黨委組織部長要深刻領會四中全會精神,清醒認識當前黨的建
設和組織工作必須面對的突出問題,提高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
陽光法案的陽光不足夠
四中全會規定,領導幹部及家屬財產須申報,但不公開透明。
--------------------------------------------------------------------------------
為期四天的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於九月十八日閉幕,翌日,第十七屆中紀委第四次全體會議舉行。四中全會得出「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
都更為繁重和緊迫」的重大判斷,全會提出,反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為此,這次全會「對反腐倡廉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其
中,多年來人們最為關注的無疑是被稱為「終極反腐」的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規範和執行。中紀委十七屆四次全會明確提出,把領導幹部的住房、投資、配偶子女
從業情況等列入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的報告內容。自此,官員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範圍,將不但包括工資收入和住房、投資等家庭財產內容,還包括官員配偶、
子女從業等。中紀委全會作出的這個制度安排,超出了此前人們的預期。
不過,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究竟是以法律形式,還是黨紀和政紀形式作規範,依然沒有給予明確。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林認為,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應提升到
法律層面,盡早出台《反腐敗法》。目前官員財產申報仍主要在黨紀方面。憲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其法律效力和地
位僅次於憲法,而行政法規其地位則次於憲法和法律。當下,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財產申報法」,只是有「收入申報制度」。
按目前申報規範,官員收入、財產、投資,以及官員配偶和子女從業情況只要求上報,無需向社會公開。不公開則不知情,無知情則無監督。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
教授、制度反腐敗理論學者胡星斗認為,這些規定的權威性不夠,不是法律;可行性、可操作性很差,沒有實施細則,沒有稽查核實的手段,沒有後續監督的措
施。這些規定註定會流於形式。申報內容只供相關領導參考而不向社會公示,申報制度形同虛設,那些貪污受賄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落馬官員,幾乎沒一個因申報
財產而露出馬腳。胡星斗認為,「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路燈是最好的警察」。反腐首先要實行陽光政治、陽光行政、陽光財產。所謂陽光財產,就是建立官員財
產申報、公開的制度。
零九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區率先在網上公布上千官員的家庭財產,隨後浙江慈溪、湖南瀏陽等地也開始效仿。零九年「兩會」前夕,總理溫家寶與網民聊天時指
出,要實行政務公開,也要對官員財產收入實行公開,必須建立制度和制定法律。官員財產申報和公開制度,如再由中共幹部推廣到全體公務員,那「陽光透明」
指日可待。(江迅)■
專訪:作家齊邦媛
巨流河滾滾沖刷家國悲情 .張殿文
齊邦媛自傳《巨流河》描述本身家族從東北到台灣的顛沛流離,反映兩代中國人的苦難。對於中國人因為無知而被日本人欺負,她深感憤怒。她也不能接受毫無經
驗的張學良繼承東北,以及蔣介石派蔣經國到俄國談判。
--------------------------------------------------------------------------------
小說家白先勇形容《巨流河》作者、前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齊邦媛:「她一生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真!」並且強調她在中國近半世紀動亂中是「守護文學的天
使」。誰又會想到這名「天使」在她八十五歲的高齡在台塑養生村裏耗費四年時間、一舉完成史詩場景的自傳,來見證中國近代史、闡釋悲憫的深度?
巨流河位於齊邦媛的東北家鄉。掩卷這二十五萬字的讀者,恐怕都不免一聲長吁,如果當時「新軍領袖」郭松齡將軍跨過巨流河將張作霖拉下台來,全力改革東北
三省,不致讓東北成為日本和俄國的俎上肉,二戰後東北也不致於快速易幟、整個「建國大業」將重新改寫……,而如果讀者也認同一個國家真正的富強,不在於
窮兵黷武、不在於人口眾多,而在於國民素質、在於教育生生不息,更會景仰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如何創辦東北中山中學,並且護送全校師生從東北到西南一路流
離,而本書最可觀,也是最可貴之處,就是作者從「受教育」及「教育者」身份,見證了一九四九前後中國往前五十年、往後六十年的中華民國的發展和理想,這
些理想不因台灣海峽而阻斷,經由齊邦媛的「巨流河」,整個歷史更生生不息、更有力量,也不枉「文學天使」退休後的力量,遠離親愛的孫兒和學生,伏案完成
巨著,齊邦媛說,專心一志下筆總要犧牲一些生活中溫暖舒適的習慣,以下是專訪內容:
你畢生投入英美文學教育,把台灣小說翻譯給全世界,一向給人溫和的形象,許多人都很難想像這樣一部充滿了歷史能量的鉅著會出自你的手中?
中國人因為無知,而被日本人欺負,憤怒其實一直在我心裏,和從事教育工作無關,所以很多身邊的人不一定了解,就像荷馬史詩《伊里亞得》(Iliad)的
第一句「I sing the rage of a man」,我不但憤怒,而且是很大的憤怒!因為我真的在場,至今仍想不通日本島國軍人可以跑到中國
來搞得千千萬萬人家破人亡、而俄國人又在日本投降前一星期宣布參戰,就可以分配整個東北資源,我更想不通八年抗日,國民政府至少死了兩百位將軍,共產黨
才死了兩位,結果共產黨宣稱抗日是他們的功勞,我更不能接受的是,張學良二十歲時在沒有經驗、沒有訓練的情況之下繼承了東北,決定了東北人民的命運,這
本來就是件荒謬的事,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竟然還被有些人視為英雄?而受了蔣經國自以為是俄國通的影響,其父蔣介石派出了不了解東北的人去和俄國商
討東北的前途,就這樣輕易的決定了東北人的命運,那些曾為東北而死的數十萬軍民何等令人悲憫。
所以你是靠悲憤完成了這部作品?
我會用這四年時間寫完二十五萬字,別說我的學生想不到、我的朋友想不到,恐怕連我去世的父親都想不到,這件事就算要做,他們會想應該是我哥哥(齊振一)
來完成,誠如書上所載我的哥哥是中央社最早隨軍記者,後來又擔任《大華晚報》總編輯,一直到《大華晚報》報道宋美齡出國,他被當時警總約談,到底是哪一
位記者透露的蔣夫人行蹤,我的哥哥堅持不說出記者姓名,最後被開除了,不過我們認為真正的原因,還是父親在一九五四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有關。唉,我們家
全都是當權者眼中「太不馴服」的人吧!
不過這部二十五萬字的自傳式作品,震撼的是台灣的讀者?
寫作過程之中我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渲染,不要抒懷,盡量讓歷史和事實說話,所以我很高興台大教授陳芳明說,這是一部用簡單句、肯定句完成的作品,其實完
整版是三十多萬字,但是考量現在讀者一時接受不了,所以控制在二十五萬字,像許多讀者問我,為什麼張大飛的父親瀋陽警察局長被日本人用「油漆」燒死,而
不是用汽油?我才另外解釋,汽油幾秒鐘就可以把人燒死。但是日本人希望用「油漆」可以慢慢把人燒死,另外有些值得回味的故事,你知道一面逃難一面如何教
書?有一位化學老師就直接把公式用粉筆寫在他的黑色大衣背後,讓學生一面看著他背影一面記誦,晚上把大衣上的公式擦掉,再記另外一個,白天讓學生記誦,
有太多這種小故事,但我書上都寫不下了!
你對歷史的憤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年前夕出版,是否有和強權對抗的企圖?
我不是趕熱鬧的人,更不怕歷史被強權者所詮釋,因為在一個大的文化之中,總是會有人慢慢開始真誠的面對歷史。上一個月《時代》雜誌還特別刊登了一篇文
章,回顧了雅爾達(Yalta)密約中「滿州國」的處境,只是列強談判的籌碼,中國本來就不在場,卻被別人決定了命運,誠如歷史學家Jay
Taylor的「The Generalissimo」書中就一再引用資料,說明了蔣介石在和中共談判的過程中,不只一次有放棄東北的準備,東北人也無
法決定的自己的命運,我想探討原因,中國和東北,為什麼終於無法守在家門口,保護自己的人民、決定自己的命運?這也是為什麼我的父親從德國海德堡大學歸
來,決定投入教育,因為唯有教育,才能提升人民的素質,不會被軍閥和列強把我們的東北子弟兵一批一批送上戰場!
其他描寫橫跨一九四九前後的一些作者,都前往史丹佛大學參閱蔣介石日記做為重要參考,你為什麼沒去?
蔣介石的份量在我這本書中並不重要,而且他的一些政策其實蠻清楚的。
你書中描寫的南開中學相當生動,張伯苓校長的愛國教育相當成功,這也是近代史上文學作品少見的題材?
你要知道,當時中國空軍飛行員有一半來自東北,三分之一來自廣東,為什麼?就是因為這些地方更快接觸外在世界,了解國家處境被欺負成什麼樣子,只要人民
知識夠、自覺夠,自然就有更強的愛國意識,當時國民黨其實也是相當重視教育,否則不會把這麼多糧餉資源和交通資源分給學生,保護學生到大後方,這也是孫
中山先生用教育來報國的理念。
不過最後國民黨還是在接下來的內戰失敗了,歷史只好讓給勝利者詮釋,你個人覺得在台灣的「失敗者」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歷史?
首先,我並不同意所謂「失敗者」的說法,像我父親、像郭松齡將軍、像無數願意為國犧牲的人,他們知道死亡、危險都在眼前,但是他們也都清楚自己的理念為
何,以他們的條件,要在日本人、在張作霖、在共產黨下面做官太容易了,但是他們選擇了自己的理念,郭松齡和他燕京大學畢業的妻子,死後被張作霖在廣場上
曝屍三日,但是沒有影響我父親改革的決心,我認為他們是真正「悲劇英雄」,他們如果不是英雄,那大家都去賺錢就好了!因為世界上有許多不同價值成功的
人。
據我所知,這本書已被製片人注意,被認為是中國版《飄》的絕佳題材,如果被改編成電影,你有什麼看法?
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都不要看到電影的誕生。商業化不是我的目的,我也還沒有細想這個問題,但純文學作品都很怕電影的刻板處理,讓人物的「純真」簡單化
了,這對理想的「純真」是一種褻瀆。郭松齡將軍死時四十二歲,他的夫人三十八歲,那些飛虎隊的飛行員如張大飛,二十六歲就殉國了,他們根本連自己失去了
什麼都不知道。我父親一生在家鄉的時間只有三年,一生隨著北伐、抗日、內戰,最後到了台灣,最後被蔣介石開除,我不知道電影會如何表達這種純真的內涵,
我只怕任何具體化的表現會褻瀆了難以言說的、生死投入理想的純真!■
齊邦媛小檔案
--------------------------------------------------------------------------------
1924年生,遼寧鐵嶺人。祖父母是漢滿結合、外祖父母為漢蒙聯姻。父齊世英曾留學日本和德國,回國後當選立法委員,赴台後1954年在立法院反對台電
漲價,遭國民黨以反對黨中央政策的理由開除黨籍,後長期支持和參與黨外運動,參與籌組中國民主黨。
齊邦媛1943年考入當時遷校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哲學系,一年後轉入外文系。1947年赴台,任台灣大學外文系助教。1953至1958年在台中一中教
英文。1956年到美國進修,回台後任教中興、靜宜大學。1968年到印地安納大學研究。1969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主任。1970年開始在
台大外文系任教,1988年自台大外文系退休,次年台大頒贈名譽教授位。她長期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並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
澎湖人拒絕賭博命運
不少台灣人嗜賭如命,但賭博在台灣卻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雖然有合法的樂透、運彩,但更驚人的是六合彩、各種簽賭站,牽涉的賭金動輒幾十億、幾百億,
因為屬於非法,只能在地下為之。澎湖博奕公投,就是要讓澎湖人自己決定當地的命運,是要發展得像繁華的澳門、華克山莊、濟州島?還是堅持不沾風塵?答案
揭曉,澎湖人選擇了一個清淨的未來。
--------------------------------------------------------------------------------
博奕公投在台灣掀起激烈攻防,贊成者以澎湖無黨籍立委林炳坤等澎湖商業會、財團等為代表,他們認為澎湖近年發展停滯,先天不良,受東北季風、飲用水資
源、腹地面積等影響,觀光發展局限,博奕可以引進大批資金,繁榮澎湖。
反對者以宗教團體及社運人士所組成的反賭場聯盟為主力,他們力持反對澎湖受到賭博污染,澎湖民風淳樸,居民百分之四十以上從事漁業撈補及相關行業,一旦
開放賭博,將會大大破壞澎湖的人文及自然環境,由此引發的治安問題,遠遠超過博奕帶來的商業利益。更重要是澎湖若過度開發,會影響整個生態發展,嚴重喪
失它原有的主體性。
馬政府對澎湖是否設賭場態度模糊,馬英九也未表態,由兩派人馬各自動員,財力雄厚的贊成者透過媒體大肆宣傳,反賭勢力則口耳相傳,要求澎湖旅台人士打電
話勸說家鄉長輩不要中「賭」害,並且在九月二十六日當天以螞蟻雄兵方式返鄉投反對票。
這場地方性公投,反賭勢力獲得勝利,百分之五十六選票「不同意」澎湖設置觀光賭場,有一萬七千多人投下「不同意」,比「同意」者多出近四千票。縣長王定
乾表示,未來將推動澎湖邁向低碳島,發展藍色經濟觀光島嶼。(童清峰)■
中國參與建立全球新秩序
全球新秩序基本架構已現:舊秩序的G8峰會仍然繼續,但以國際安全事務為主,而G8以前主控的經貿及金融事務則讓渡給了G20,中國和印度、巴西等新興
大國將扮演主要新成員角色。
--------------------------------------------------------------------------------
中共建政六十週年前夕的九月二十一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赴美,展開為期五天的「峰會之旅」,包括了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中美「雙邊峰會」,以及出席聯
合國氣候變遷峰會、第六十四屆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禁止核武擴散與核裁軍峰會及G20第三次金融峰會。短短五天舉行五個攸關世局的重要峰會,這種歷史的機
緣與偶然,的確是二次大戰結束後所僅見。
回顧二戰結束迄今的六十多年,本質上可說是以美國為主的「大美帝國統制下的和平時代」(Pax Americana)。全球的政治、安全、經貿、金融以
及環境等問題,幾乎都無例外的以美國為最重要的軸心而展開。它也可簡稱之為「冷戰—全球一體化」的秩序。
不過,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不變的秩序。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以美國為主軸的世界秩序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其實已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其原因計有美國本身持
續軍事擴張所造成的國力耗損、全球其他國家地區持續發展已進入國際多邊主義時代、美元地位不穩和全球貿易秩序的擾動……在所有的問題裏,影響全球最大
的,厥為美國金融不當擴張而引發並全球受害的金融海嘯及全球衰退。所有這些問題,都顯示現在已到了新的全球治理和全球秩序必須出現的時候了。
過去幾年,全球為了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核戰、恐怖主義的問題爭攘不決;金融風暴後各種不同的峰會持續不斷,可以說都是新秩序形成前的蠕動過程。而最大的爭
端集中在新秩序裏要容納哪些成員,要形成什麼樣的規則。
而由今年「九二一」開始的多個高峰會,已可看出新秩序的基本架構已現:舊秩序的G8峰會仍然繼續,但以國際安全事務為主,而G8以前主控的經貿及金融事
務則讓渡給了G20。毫無疑問,中國和印度、巴西等主要開發中的大國將扮演主要新成員角色。
前年德國主導G8峰會時曾提出一個構想,那就是聯合國除了「安理會」外,還應有一個「經理會」,討論全球經濟事務。但無論「安理會」或「經理會」,都有
極強的體制性,反而容易一談事情就劍拔弩張。以G20這個對話式的組織來取代,可能更容易在交流中達成共識。而為了增加G20裏開發中國家的發言權,
G8成員將讓出IMF和世界銀行的部分投票權,對中國等新興大國來說,雖不滿意但可接受,至少已顯示出舊秩序在吸納新成員而形成新秩序的方向已開始起動
了。
「九二一」後連續五個峰會都攸關未來的世局及中國的角色定位至鉅,其中有幾點特別值得注意:
其一,乃是「九二二」胡錦濤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他在會上提出了中國的節能減碳計劃,除了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外,並將推展綠能,到二零二零年將
佔能源中的百分之十五。胡錦濤宣布後,各方皆予肯定。中國主動承擔國際義務,願成為國際社會正面積極的成員,這對中國未來國際形象至關重要。十二月哥本
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將因中國關係而減少許多阻力。
其二,則是有關未來的經貿新秩序,美歐在貿易保護主義這個課題上始終有所保留,並經常閃爍其辭。最近美國在輪胎問題上對中國進行「特保」懲罰性關稅,中
國則以「雙反」對美製某些汽車和肉雞產品作為報復。胡錦濤在和奧巴馬進行高峰對談時,也嚴肅提出警告,不容貿易保護主義。中國的這種立場其實也是開發中
國家的一致立場,G20峰會因而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反對新設貨物及服務的貿易障礙」這樣的字句明訂在G20峰會的公報中。目前全球雖宣稱復甦在即,
但各國債務沉重,失業率居高不下,這乃是保護主義的溫床,開發中國家必須極力防止。
其三,這次G20峰會最重要的乃是由於歐盟的堅持,已將金融寬鬆及肥貓問題寫在公報裏,目的就是要把金融寬鬆、過分投機以致於形成金融泡沫的現象作出反
制;再其次,各國也正式明定要在二零一零年三月前消滅避稅天堂,否則將予制裁。各國能對避稅天堂問題作出如此斷然的決定,其實至關重要。避稅天堂乃是投
機現象泛濫,各國賦稅收入日益困窘,政府債務居高不下的關鍵。這個問題在前兩次G20峰會時都點到為止,現在終於作出斷然決定,相信它對改善各國困境必
有極大助益。其他如各國決定配合綠能開發而決定將減少及停止石化能源的補貼,加強金融監理,防止財務槓桿投機操作,凡此種種對全球金融穩定都意義至為重
大。
從最近這幾次峰會,我們已可說,經過近年的折衷磨合,現在全球在重大的生態問題、經貿及金融秩序問題上,一個新的秩序確實已在開始了,而中國正參與建
立!■
扁要求美接管觸犯叛國罪名
扁控告美總統奧巴馬及國防部長蓋茨,要求美國接管台灣,指自己是流亡總統。此舉已觸犯內亂外患的叛國罪。
--------------------------------------------------------------------------------
日前陳水扁突發奇想,委託福爾摩沙法理建國會執行長林志升,在美國向軍事法庭提出訴訟,控告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國防部長蓋茲,應負起佔領台灣的義務,啟動
在台灣仍有效的美國軍事法庭,對扁案重審。此舉的荒謬已近異想天開,扁若不是遭羈押過久,精神嚴重錯亂,否則就是觸犯內亂外患的叛國罪。
扁的立論是以二次大戰結束的「舊金山和約」為基礎,指美對台有軍事佔領權,中華民國是流亡政權,而他只是流亡政權的總統而已,他甚至還說,他在總統任內
通常接受AIT(美國在台協會)的指示辦事,以證明美國對台灣有實質的指揮權,因此,台灣法院判扁的罪是無效的,扁案應由美國軍事法庭審判,而他個人願
意配合到美國作證。
扁的這番說辭已近狂人的地步,然而民進黨內,包括扁的嫡系高志鵬、台南選出的立委黃幸男,竟然都附和扁這套論述,認為美國確實應當介入台灣的政府運作,
而且應該把扁案挪到美國審理。這批長期高唱「台灣主權」不容一絲一毫受到壓抑的獨派旗手,如今為了扁案竟可以徹底出賣台灣的主權,努力爭取台灣成為美國
軍事管轄的地區,簡直是玩弄台灣主權於股掌之間!
其實,在李登輝時代,「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主張已顯現在李的執政風格上。李對台灣的主張傾向於日本,把台灣當做日本一部分,尤其李在推動「美日安保條
約」的「周邊事態法」時,強烈遊說美日把台納入周邊有事一環,九六年順利將台灣納入,而台灣也積極聯合日本對美施壓,把台灣作為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形
成美日台的準軍事同盟。
李下扁上後,如今更可看到扁為脫離牢籠,不惜赤裸裸的表明,台灣是美國軍事佔領地,而更宣示,他接受美國指示做事,甚至還違背了總統的職責。也即,扁可
能又要吃上較輕的瀆職罪,甚至更重的外患叛國罪。民進黨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對於扁的這種無視台灣主權的言行迄今仍未出面駁斥,也令人懷疑他們主張的台灣
主權,也只是因人設事的政治權宜說法而已。
嚴肅的看,扁荒腔走板的說法早已是典型的外患罪,罪責也遠比貪污罪更嚴重,最高還有死刑可能。只不過,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中,除了極少數人會認真對待扁的
這套論述外,其餘的人大概是把扁視為腦袋已經短路了,在牢籠裏關久後所想出來的瘋狂策略,多少增添了扁案一絲鬧劇的效果而已,希望奧巴馬能開得起玩笑,
不要認真看待此事。■
德國大選右轉 左右共治結束
德國左派提不出因應國際金融危機風暴政策,從而造就右派自由主義趁勢浮起的機會。
--------------------------------------------------------------------------------
德國國會大選揭曉,保守派基民黨/基社黨與自由民主黨共拿下三百三十二席(總席次為六百二十二席),佔絕對多數,默克爾再度成為德國政府領導人,並結束
了與社民黨四年的「左右共治」。德國政治向右轉,除了默克爾本身的領導能力受肯定外,左派提不出因應國際金融危機風暴政策,從而造就右派自由主義趁勢浮
起的機會,德國如此,其他歐洲國家的情況也相差無幾。
德國四年的左右共治順利,並未發生政治危機,四年來減少了一百萬失業人口。然而,在健保方面因國庫困窘而未達預定目標,是上屆聯合政府的敗筆。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國,總理默克爾被《福布斯》(Forbes,又譯《富比世》)評選為「地球上最有權力的女性」。她的政治生涯與德國近二十年來的歷
史緊緊相連,柏林圍牆倒塌,她得以在兩德統一的機會點上彈起,前總理科爾提拔這名「來自萊比錫的小女孩」(科爾對她的暱稱),她很快在基民黨內佔有一席
之地。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兩德統一後第一次全國大選,默克爾高票當選國會議員,擔任家庭與青年部長,建立全國知名度。一九九四年連任後,轉任核能安全與
環境部長。
一九九九年德國基民黨一連串的財務醜聞,迫使科爾下台以負起政治責任,默克爾從二零零零年四月起,扛起了基民黨的大擔子,收拾殘局,從政治廢墟中一步步
走出來。社民黨執政後,默克爾成了反對派的領導人,面對氣勢正旺的社民黨,她沉著聯合基社黨,終於在四年前的大選中超前,與社民黨組聯合政府,開始在國
際舞台嶄露頭角。
默克爾個性沉穩謹慎,作為政治領導人,她不譁眾取寵,也不打高空,與社民黨前總理施耐德的表現截然不同,她的穩健與內斂深受德國民眾喜愛,這位女總理大
權在握卻從不顯露出強勢,因此能與社民黨相安無事共治四年。
二零零八年秋天,全球金融風暴捲起,法國總統薩爾科齊不斷使出招數,救銀行、救企業、救經濟,如一隻活蹦亂跳的兔子。相形之下,德國政府對金融危機的反
應就慢多了,默克爾因此贏得「烏?」稱號。如今,德國比法國早一步走出經濟風暴,在這場?兔賽跑中,烏?還是贏了。■
電盈私有化終結的啟示 .馬建波
李澤楷力推的電盈私有化失敗,是對法治精神的檢驗,說明香港法律體現道德良心。
--------------------------------------------------------------------------------
馬建波﹕澳洲南澳國立大學MBA碩士。長期在中國財政系統工作,現為港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沃德國際顧問公司首席經濟師。
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三位法官以「人為操控」為由,對終止電訊盈科(簡稱電盈)私有化做出一致判決,宣告李澤楷力推電盈私有化夢幻的破滅。這是香港法律道
德良心的體現,也是對香港法治精神的一次檢驗。
然而電盈並不甘心,於九月初向香港終審法院提出上訴。九月十五日電盈大股東又以「不影響公司正常運營和顧及股東利益」為由,突然向香港終審法院提出「撤
消上訴」的申請,這意味著困擾市場長達三年的電盈風波終於塵埃落定,香港法治尊嚴不容挑戰再次得以體現,電盈小股東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電盈風波又一
次滌蕩了香港的社會價值觀,也給人們留下太多的思考。
始於二零零零年的電盈故事一直如童話般神奇,但卻給廣大的香港大量股民留下了一段難以磨滅的傷痛記憶。它給香港股民帶來的精神傷害和財富衝擊,決不亞於
一九九七的亞洲金融危機和去年世界金融海嘯的撞擊。
二零零零年全球科網泡沫的狂潮,演繹了李澤楷鯨吞英國大東公司所控之香港電訊的神話,為其創造了一展財技發家暴富的良機。在洶湧的泡沫狂潮裏,在愛國情
懷的美妙包裝下,在李老「超人」的聲威庇蔭裏,在大陸和香港政府的真誠祝福中,小小超李澤楷展示了驚人的超人本色,以高負債融資(八百九十九億港幣,約
合一百一十五點九億美元)的方式,以二千六百億港幣的高昂代價鯨吞「香港電訊」。為順利完成了從包裝、造勢、吞併到借勢和將持股高位成功套現的連貫動
作,香港電訊亦更名為「電訊盈科」。
就在人們嘆服於他的驚人財技的當口,電盈的股價已隨轉瞬消逝的科網泡沫一瀉千里,應聲落地,曾由零點四元炒上二十八元的神話,短短半年不到便由複權價格
的高位一百四十二元(大比例併股)跌落如今的二元附近,真正跌到地板價而一蹶不振。這隻香港股民的至愛、魂牽夢縈的昔日香港藍籌在恒指成分中從此徹底消
失,淪落為人碰人傷、無可奈何的「八號仔」。
然而可悲的是,此時善良的股民仍未清醒,還天真的將電盈股價的暴跌歸咎於科網泡沫的破滅和香港經濟的衰退,人們還期待著小小超重整雄風,讓電盈股價東山
再起。然而,李澤楷的表現卻令廣大股民失望,他再也不願意「雄起」,因為他所關心的不是電盈的前途和眾多中小股東的利益,而是其資本斂財和快速暴富的遊
戲。直到二零零六年六月,李澤楷不顧中資股東中國網通和香港社會的反對聲浪,試圖以六百億港幣的高額代價(當時電盈市值僅三百億)出售電盈最核心的資產
(固網、寬頻、有線電視等)予外資公司,人們才如夢方醒。即將被蠶食的股東利益,終於令廣大的中小股東團結在一起,成功否決了小小超的電盈出售計劃,儘
管最後有港資財團為其解圍,亦不能成功。然而,李澤楷並不甘心,為達到其快速斂財目的,繼續大耍財技,罔顧廣大股東的利益,多次提出私有化動議,今年更
試圖在如此低殘的價位將電盈私有化。
為維護股民自身的利益和香港電訊的集體回憶價值與品牌聲譽,小股東們再次勇敢地走在一起,與李澤楷展開了由街頭抗議到法庭抗爭的最後對決。所幸,股民覺
醒、法律嚴明,廣大中小股東終取得最後的勝利,小小超的敗北,亦突顯了香港法治的尊嚴。
對於李澤楷而言,似乎也作了兩手準備,財技依然了得。電盈私有化雖然失敗,但其從今年每股派發一點三港元的特別股息中仍可穩袋十四億港幣的股息收入(特
別股息共派出八十八億)。此舉亦變相快速轉移支付了公司的儲備資源,從財務的角度看,一方面反映出,隨著香港經濟的復甦和香港電訊業的不斷發展,以及與
大陸電訊市場的加速整合,電盈的運營是正常的,發展是有潛力的,其現金流也是穩健的。根據觀察,電盈近幾年一直有持續的派息記錄,就是在未能扭轉「負資
產」形象的困境中亦能堅持派息。
而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小小超和電盈管理層的短視行為與責任缺失,派息雖能暫時安撫小股東的心情,但卻削弱了公司的長遠發展積累和動力。尤其是對持有大量
電盈股份的大股東和管理層而言,在獲取高額股息的同時,亦變相分配了公司的發展資源,使電盈背負起日益沉重的財政壓力,削弱了發展動力。
根據最新公布的電盈中期業績,其核心業務倒退百分之二,中期盈利下降百分之零點三至六點五四億港幣;早前為重組及私有化準備而大量舉債,再令電盈總負債
急增至三百五十三點九六億港幣,加之其豪派八十八億特別股息,已使電盈出現七十九點九億的股本虧損,再度淪為負資產。
由此可見,李澤楷對電盈的發展根本無長遠打算。因此,人們將香港電訊業的振興希望和發展願景託付給他,顯然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本文與港澳研究中心主任蒯轍元合寫完成。)
匯豐回歸香港意在言外 .譚衛兒
匯豐將總部遷回香港,目的是以香港做平台,大力拓展中國大陸業務。對香港來說,是喜是憂?
--------------------------------------------------------------------------------
譚衛兒﹕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穿梭兩岸三地和世界各國多年,見證多個重要歷史時刻。熱愛新聞,因為「每天都是新的開始」(Tomorrow is
another day)。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副總裁。
國慶六十週年前夕,香港股市下午收市後大半個小時,匯豐銀行作出重大宣布,其行政總裁辦公室將於明年二月搬回香港,集團行政總裁紀勤
(Michael Geoghegan) 即將長駐香港,這意味著與香港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匯豐銀行,今後雖名義上總部仍在英國,實質業務中心則移回香
港,或更準確點說,以大中華市場為主!
記者會上,匯豐行政總裁紀勤說的第一句話,不是英文,而是廣東話:「很開心來香港!」緊接著他說,香港是他第一個兒子出生的地方,對這裏他有著特別的感
情,十六年前把註冊地從香港轉移到倫敦,總部也隨之遷到倫敦的這家具有一百四十四年歷史的銀行,何嘗不是對香港有著特別的感情呢?繞了一個大圈,匯豐銀
行回來了,對香港當然是好事,但細想之後卻也是警示。
當天,細心人士不難發現,匯豐銀行的記者會,背景是鮮紅色的中、英文匯豐銀行標誌,映入眼簾的還有布滿背景版上的簡體字「匯豐銀行」。多位匯豐高層都不
諱言,有意到上海上市,日後更注重亞太區業務。寥寥數語,醒目異常的簡體字,包含了幾許感慨。十六年前那一天,許多當時在北京採訪中英有關香港過渡安排
談判的香港記者都不會忘記,中方多位官員忽然神色凝重地匆匆離開,記者們都在嘀咕:發生甚麼大事了?果然,下午香港傳來匯豐銀行遷冊倫敦的消息。雖不至
於是世界末日,但大家又不禁都心情低落:啊,香港人最信賴的這家發鈔銀行之一,原來已用實際行動對香港的九七前途投了票,香港怎麼辦?
匯豐不但遷了冊,名字也從原來的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改為
HSBC。業務從注重香港和亞太區轉向國際。九七後,香港經歷了起起伏伏,如今走向與內地經濟融合互補。匯豐呢?一場金融海嘯,市值龐大被香港股民稱為
大象的匯豐,歐洲及美洲業績乏善足陳,反而香港區業務的增長對集團的貢獻最大,而中國內地的龐大市場吸引力,更是匯豐難以抗拒的誘惑。特首曾蔭權說,匯
豐的決定說明其「有信心把香港作為開發亞洲新市場, 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最佳平台」。這話聽了不知是讓人高興還是不高興,卻道出一個現實,或許還是殘酷的
現實:匯豐的真正著眼點是中國內地市場!而匯豐的當機立斷,說明一個道理,做事必須「只爭朝夕」。
那麼匯豐迫不及待「浪子回頭」擁抱香港,實質放眼大中華市場之際,香港是甘於做好「平台」、「跳板」的本分,還是更上層樓?又如何再上高樓呢?事有湊
巧,匯豐宣布人事新安排的前一天,特首委任的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發表一份詳盡的研究報告,提出香港不能錯過珠三角的發展機遇。主席馮國經指出,中國改革
開放的前三十年,港人把握了機會,如今廣東朝著高科技與高增值產業的方向發展,正好造就香港與珠三角融合的第二波,否則香港會被其他地區超越。他特別提
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全球政經格局的瞬息萬變,一個機會的到來,可能很快會消失,為此香港人要學會「解放思想」。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鄭耀棠開玩笑說,
「解放思想」原來包括香港人的語言也開始內地化,要不馮主席怎會一再引用內地流行的 「解放思想」一詞?
縱橫商界多年的重量級人物馮國經,當然深明機會從手中悄悄溜走後的無奈與懊惱,所以在提出一系列具體建議的同時馮國經也提出,希望香港的傳媒多報道珠三
角情況,多向香港人介紹兩地融合的種種資訊。實際上,相信傳媒都意識到這一點,只是若硬銷珠三角,整天不厭其煩地說珠三角好,香港有多少人能聽得進去?
很多時候,一個小人物的故事、一則社會側影的新聞,會讓人更感動,更投入。在一個越來越「平」的世界,香港傳媒要怎樣把兩地融合的利與弊都盡可能告知公
眾?一如有關匯豐銀行的回歸,當大家都在歡呼匯豐終於「回家了」,記者會背景上那些簡體字,本身就告訴公眾許多言外之意。
匯豐的新決定,與馮國經呼籲「解放思想」與珠三角融合,有著異曲同工的意思,那就是,做實事坐言起行很重要。順帶一提剛結束的G20領導人峰會,美國總
統奧巴馬放棄紐約,轉往附近的匹茲堡舉行峰會,並非貪方便,而是藉此向世人展示,匹茲堡的轉型成功對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啟示: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鋼鐵
工業陷入大蕭條,「鋼鐵之都」的匹茲堡不能倖免,匹茲堡人果斷地把城市的發展重點,轉向教育、醫療、服務業和科技創新等領域。今天,曾代表匹茲堡光輝
的 「鋼鐵大廈」和煉鋼廠,已讓賢於令匹茲堡人更感自豪的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集節能環保、前衛創新風格於一體的大衛·勞倫斯國際會展中心,也就是
G20舉行的會場了。
多少事,從來急。■
人大再釋法不利香港穩定 .王岸然
香港實行普通法,卻須匯合中國的大陸法,情況複雜,若人大再釋法,不利香港穩定。
--------------------------------------------------------------------------------
王岸然﹕香港資深評論員,一九八五年起在報刊發表評論文章,結集書籍有《舞劍集》、《政法對弈》、《不得罪於巨室之政》。與羅祥國合著《金融投資法律實
務》、《香港證券及期貨條例解讀》。曾在不同大學任教十多年,主要教授經濟法律課程。目前是香港教育學院兼職講師,負責人權及政治參與教育的研究工
作。
香港為實行普通法地區,普通法源於英國,英國本身並無成文的憲法,憲法只是從近四百年的憲政歷史之中尋找慣例(convention)作為依據。戰後從
英國前殖民地獨立的國家大都寫下自己的憲法,在碰到需要解釋憲法條文時,法庭除了考慮自己國家的政治情勢之外,對如何解釋法例的技術問題追本尋源,還得
回到普通法的源流中去尋找規則習慣。香港的情況有更複雜麻煩之處。「新世界中國」與立法會就傳召權問題展開司法訴訟一事,再為香港的憲政制度增添新的爭
議。
複雜在於在憲制之上,香港再不是純普通法的地區,而必須匯合中國的大陸法系。在一般日常運作中,香港實行英美式普通法制度,行之有效,這亦被認為是香港
可以繼續成為國際商貿及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但當事件涉及中共的權力問題,情況就不一樣。在十二年的特區歷史之中,中國的人大常委會曾經為香港的《基本
法》三度作出解釋。這些行為提醒香港人,一般事情香港可以自決,但涉及重要事情,港人須小心。按香港的法制,法律的終審權在特區,但香港的「小憲法」基
本法的最終解釋權是在中國的人大常委,原因是基本法是中國的法律,不是香港的法律。
「新世界中國」因為聘請退休的規劃房屋地政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長梁展文作高級行政人員,事件被社會質疑是一項利益輸送。立法會根據《權力及特權法》給
予的權力,對事件展開調查,聆訊過程中,作為大老板的鄭家純和高層梁志堅被傳召到立法會專責委員會作供,兩人稱議員的質詢態度極不禮貌,深感受到冒犯,
於是入稟高等法院要求司法覆核委員會的權力,指其違反基本法,是越權的行為。
這就涉及立法會是否違反基本法的敏感憲制問題。親建制學者及輿論紛紛發表意見,指基本法並無三權分立的原則,立法會不應干預政府運作,認為官員失德應只
由政府處理。一種說法漸漸形成,指香港立法會近來自我膨脹,議員在議會內質詢官員之時態度惡劣,用語粗鄙,甚而出現掟東西、掃的行為,這不單不應是英
式議會文化,而且影響到香港的行政主導體制,借新世界一案,法庭應申明基本法的立法原意,是要成立一個行政主導的體制。
終於,高等法院法官張舉能為新世界案作出裁決,判新世界敗訴,暫時未知新世界會否上訴到特區法院的終審法院。更敏感的是作為有權勢階級的資本家會否以新
世界案為鑑,背後利用關係及影響力,要求中共中央指示人大常委主動為基本法釋法,限制立法會的傳召證人權力,以免其他大老板有「他朝君體也相同」的命
運,被傳召到立法會受到議員無情的侮辱。
新世界一方律師的理據,是基本法的條文字眼,應被理解為召開事件研訊的權力只屬立法會全體大會所有,但立法會則依據香港法例《權力及特權法》所授予的權
力,成立專責小組進行聆訊,所以小組是越權(Ultra Vires)。
一如外間評論,法官並無作出常理之外的解釋。這裏涉及實務的考慮,亦涉及法院在分權的原則下,不應代替議會決定如何行使屬於議會的權力。議會據基本法有
權就社會關注的事件展開調查及聆訊,是清楚的,大會有關將權力交給小組執行,則是引申(imply)出來的權力,法院不應干預。幾乎全世界的議會都有成
立委員會分工的做法。
另一敏感之處,是指《權力及特權法》違反基本法。法官清楚指出,《權力及特權法》立法在一九八五年,而基本法在一九九零年通過,當時並無質疑這項權力是
違反基本法。《權力及特權法》在九四年首次被港英時代的立法局使用,亦無被質疑。
法官在指出,一九九六年經人大常委會授權成立的特區預備委員會的一些文件曾指稱《特權法》不符基本法,卻並無要求當時的臨時立法會加以廢除,張舉能指有
關文件並無清楚指出《特權法》哪一部分及如何違反基本法,而結果亦被接納為香港法律的一部分。
法官在判詞中還談及基本法是一部活的文書(a living instrument),不應倚重基本法的起草歷史,不宜看重當年起草委員的意見,應更多
著眼在已經出現文本上所顯示的立法用意。筆者必須指出,這些皆是普通法法官在解釋法例時的習慣,但並不是大陸法法制的做法。大陸法法官在解釋法例時,會
審視法例的歷史背景,包括政治原因,亦會參考學者及專家的意見等,普通法的法官不會參考有關法例的國會議事錄,而基本法並不是香港的普通法,是中國的法
律體系下的法例,有關的做法並不適用。
無論如何,這些討論只應留待學者探討,人大常委若就新世界案貿然釋法,結果就必然是政治性,這對香港的穩定肯定沒有益處。■
香港憲政官司里程碑 .朱一心
地產商涉嫌與前官員利益輸送,立法會傳召其聆訊又提訟挑戰立法會權力,法官判地產商敗訴,樹立香港憲政史的里程碑。
--------------------------------------------------------------------------------
經過兩個月的司法覆核及等待,錯綜複雜又撲朔迷離的香港前高官「梁展文事件」,十月內將進入高潮——立法會的研訊將重開。九月二十四日,事件最關鍵的證
人富商鄭家純的司法覆核被裁定敗訴,他代表房地產項目「紅灣半島」發展商新世界中國挑戰《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失敗,須接受立法會傳召。這除了確
認香港立法會憲制地位,也是香港憲政官司的里程碑。
觸及香港《基本法》及《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的「梁展文事件」,起因自房屋署前署長梁展文在任時曾以低價出售政府居屋「紅灣半島」予新世界發展,
當年梁展文同時兼任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除了紅灣半島之外,離職前數年曾涉及多宗大型地產項目,包括「嘉亨灣」容許發展商恆基兆業增加建築面積等。梁
展文近年都是個爭議性人物,不料退休未及二年,又再成為新聞人物,他於二零零八年八月一日找到退休新出路,即是加入新世界中國出任執行董事及副董事總經
理,年薪三百萬港元(約合三十九萬美元)。由於他涉及紅灣及一些地產項目的處理,部分市民於是質疑梁展文和新世界之間有否利益輸送問題。雖然新世界中國
於八月中已終止梁展文的工作合約,但為了公眾利益,立法會立即展開「梁展文事件」的討論,並成立十二人組成的專責委員會,於今年三月行使《立法會(權力
及特權)條例》傳召有關證人出席研訊。
但被傳召的二位新世界中國證人主席鄭家純及執行董事梁志堅,本應於七月初出席第二次研訊,但他們卻反過來提出司法覆核,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Dinah
Rose來港,並由鄭家純傳聞中的女友大律師王穎妤運籌策畫,挑戰《基本法》第七十三條的立法會職能條文,提出立法會應視為全體立法會,而非只有十二人
的委員會,並指研訊的言論超越《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的權限。
新世界中國敗訴後表示短期內決定是否上訴,更指案件涉及重要憲法。然而,從高等法院宣讀的長達一百一十一頁的判決書看,理據具體而有力,敗方上訴獲勝機
會不大。法官宣讀裁決時,三度提及三權分立的原則,表明法院不應干預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的傳召證人是合乎公眾利益,十二位專責委員是立法會選出來,予以
授權,而《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就是賦予委員會權力。至於新世界提出的立法會越權,違反《基本法》,法官張舉能則稱,立法會的很多功能和權力都由
委員會行使,是立法會的自然延伸,裁定專責委員會有權行使特權法。
其實最先擁有紅灣半島七幢大樓的是香港政府房屋委員會,大樓於一九九九年由新世界旗下承建公司參建,二零零二年建成單位達二千四百七十個。但港府於二零
零二年十一月公布新措施拯救樓市,聲言政府不再賣樓,遂計劃出售這大型屋苑,並以補地價方法售予發展商,再由發展商在市場上進行買賣。政府初開出的價錢
是二十五億港元,但二零零三年售予新世界發展的成交價卻是八點六四億港元。談判過程雖然迂迴曲折,但最後成交價卻仍難以叫市民接受。
市民大概不知道政府為什麼接受這超低的補地價,期望在即將重開的「梁展文事件」中揭開面紗。然而,無論上述兩位重要證人是否敗訴,紅灣半島在不少香港市
民心目中仍是一個不光彩的名字,所以現在已更名為「海濱南岸」,去年起開始分期發售。這之前,新世界曾計劃把紅灣半島七幢大樓全部拆卸重建豪宅,零六年
遭全港三十個組織包括小學生群起攻擊,指其為「全球最大簇新未入伙清拆項目」,在壓力下,新世界發展遂退為翻新。今天,新世界高層又再提訟不想出席研
訊,使其企業形象再一次滑落。接下來,就要看他 是否坦然面對立法會,還是一直以憲政問題為由,繼續上訴至終審法院了。■
中國最大門戶網站 新浪股權變更玄機
--------------------------------------------------------------------------------
九月二十八日,中國最重要的門戶網站新浪網(sina.com)發布公告,宣布重大股權交易,由新浪CEO曹國偉(圖)為首的團隊,以一點八億美元購入
新浪五百六十萬普通股,持股比例已超過百分之十,成為新浪最大股東。而新浪「毒丸計劃」規定機構投資者持股不能超過百分之十,因此實現了新浪歷史上第一
次管理層取得控制權。
二零零零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網,資本來源複雜,股權極度分散,從來沒有佔優勢地位的控股股東。雖然自一九九九年起,新浪已經奠定了中國頭號網絡
媒體的地位,但因為股權分散,管理層如走馬燈一般換個不停,使得新浪的政策極為短視,市值與影響力也日漸被對手超越。
目前新浪日均流量超過一億,是在中國影響力最大的非官方媒體。新浪管理層直接控股,可能會使未來內容與服務更趨穩定。 ■
金融海嘯啟示危機中的轉機
新加坡國大教授段錦泉從風險管理角度探討金融海嘯,認為金融危機是亞洲新契機。
--------------------------------------------------------------------------------
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去年來勢洶洶,沖走了好幾家大銀行和投資銀行。但是,有關這件大事的有精闢見解的中文書至今仍未多見。
新加坡國立大學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段錦泉教授的這本新著來得正是時候。作者生長在台灣,本科教育是生命科學,卻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獲得金融學博士學位,曾經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執教金融工程和風險管理。
本書的第一部分解說了這次金融危機的前因後果,第二部分談到這次風暴的教訓。第三部分是作者在當地中英文媒體發表的作品選錄,其中不乏獨到建議,例如:
新加坡可以成立一個類似美國存款保險的國際風險擔保機構,以加強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地位和影響力,對國際金融建制和穩定作出適當貢獻。
作者在感言中也坦然透露,書中的演講和文稿,以及在英文《海峽時報》刊載的四篇稿件,都是他的多位博士生、同事和學生收集資料和翻譯成的。
書中最精闢的論文是:《金融危機是警惕,也是亞洲新契機》。在談到雷曼兄弟違約給人們造成的巨大損失,作者痛斥「參與推銷的銀行不僅是風險管理不及格,
就連形象管理也不及格」。
這類金融專題的文稿不易寫,要做到深入淺出,就必須具備很老練的文筆。問題是會講課和教書的人,不一定懂得寫作技巧。很會寫作的人,不一定精通和理解融
資和財技的運作。而跟大規模的英文出版業相比,中文出版界還沒有很好的改寫或撰述制度。
有興趣閱讀這類專書的,有很多是想理解這場災難的來龍去脈,以免無知而破財的門外漢。因此內行人寫書時,更要考慮到讀者有很多是外行人。本書要是能夠列
出中英文辭彙對照表,並略加註解,將對普通讀者大有幫助。譬如:公允價值會計法(Fair Value Accounting )、信用違約互換
(Credit Default Swap, CDS)、房屋抵押支援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抵押
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如有加插一目了然的圖表和數位,則可讀性更高。
去年的世紀金融風暴導致不少億萬富翁因傾家蕩產而自殺,新加坡也有一位原籍日本的永久居民加藤高正醫生在今年三月間入住麗嘉登酒店後,在浴室內切腹自
殺。雷曼債券害了許多人輸盡老本,其中包括很多專業人士。段教授指出:「以新興經濟體為主的亞洲,全民受教育的程度相對較低,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普遍欠
缺。在文化上,相對歐美而言,亞洲公眾的風險承受力,似乎相對較弱,個人信用觀念也不夠牢固。」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富有的人越來越多,有關財技和投資理財的書,相信必有市場。據說中國財經作家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已經銷了二十萬本,而且被譯成多
種外文版本。第二本書《金權天下》也已上市,可見有關課題已經有廣大的讀者群。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出版者新加坡的八方文化創作室,自成立以來,就致力出版一些人文的書籍,如今能夠推出大眾化內容的財經書籍,可喜可賀。其老闆潘國駒
是物理系教授,其世界科技出版社專門出版和分銷科技和學術期刊和書籍,乃華人出版業奇葩。(蔡良乾)■
書名:危機中的轉機──2008-2009金融海嘯的啟示
作者:段錦泉
出版:八方文化創作室
頁數:146
定價:新加坡幣12元
書名:CHINA
作者:陳玉慧
出版﹕印刻文學(www.sudu.cc)
頁數:415
定價:新台幣380元
CHINA,昌南也,為製瓷之地,宋代之後易名為景德鎮,西人如是稱呼瓷器,又如是稱呼中國。陳玉慧以瓷器為切入點,寫出最情色最大膽又最傳統的中國,
最溫柔最浪漫又最冒險的西方。一段顛倒眾生的愛情傳奇,一部懾人心魄的瓷器盜竊史。作者是法國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院碩士,著有《徵婚啟事》、《海神家族》
等。
書名:香港華爾街的孩子
作者:妍宇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www.jointpublishing.com)
頁數:177
定價:港幣75元
香港和紐約華爾街一樣,在過去百多年間從寂寂無名到綻放異彩。作者生於香港,父母是印尼華僑。她擁有八分之一馬來血統,是八十年代新移民的獨生女,通曉
五種亞洲方言,芝加哥大學畢業後在投資銀行工作。她不單希望通過第一身的體驗帶讀者探索年輕投資銀行家在崛起與失意間、僥倖與奮鬥間的內心掙扎,更希望
把這個幸福飽暖又起伏無常的年代,盡情的記錄下來。
書名:商人的咒
作者:曹建偉
出版:馥林文化(book.fullon.com.tw)
頁數:712(上下冊)
定價:新台幣500元
這是一部反思中國商人生死命數的作品,以詭異的文字雕琢出商界的本質,以宗教的情懷抽象出靈魂的無奈。在虛幻的商業世界裏,三名極不安份的小商人,心懷
豪商巨賈的企圖,踏上了不同方式的經商之道。作者著有《長大》、《營運力》等。
曖昧的《建國大業》 .林沛理
《建國大業》對中國電影產業化的貢獻,會比它發揮的宣傳和愛國教育功能更重要。
--------------------------------------------------------------------------------
林沛理,文化雜誌《瞄》(Muse)主編,《信報》及《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家。著有評論集《影像的邏輯與思維》、《香港,你還剩下多少》及《能說「不」
的秘密》(次文化堂出版),最新的一本書是《破謬.思維》(天窗出版)。
二零零九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以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戰勝利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為背景、於國慶檔期在全國包括香港盛大公映的《建國大業》,被媒體
稱為「主旋律電影」。張愛玲說一切的音樂都是悲哀的,但為慶祝國家誕辰而奏的旋律卻會是個例外吧?它應該是眾志成城的和諧、披肝瀝膽的昂揚和晴空萬里的
明快。可是從《建國大業》的主旋律,我聽出的不是和諧而是矛盾和衝突,不是昂揚而是鬱結與鄉愁,不是明朗而是半明半暗的曖昧。
《建國大業》要發揮有效的政治宣傳(political propaganda)功能,便不能單單只做到政治正確 (political
correct)。它要成為國人愛國教育的有用文本,更不能單單只有一份愛國情懷。這是因為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再加上全球化與互聯網帶來的資訊自
由,今日的中國人己經幼稚不再。大約半個世紀前,一套捶胸頓足、歌頌革命偉大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直教人看得熱淚盈眶,這個天真、無知的年代
(age of innocence/ignorance)已經一去不返。
這一代看《超級女星》長大、以寫博客為榮和視移動通訊為理所當然的中國人,受不了隆重的革命熱情;也看不慣搥胸脯、打手勢的革命英雄。他們不是沒有熱
情,也不是沒有英雄;但他們的熱情是對所謂(由廣告和媒體定義的)「生活中更美好的東西」(the finer things in life)的追
求,他們的英雄是大眾娛樂工業製造出來的流行文化偶像——從遠處看,這些演員、歌手和明星級運動員似乎正「活著他們的夢」(live their
dreams)。
面對這樣的一批受眾,《建國大業》不得不打破以往主旋律電影的框框:一改嚴肅的演說腔和生死攸關的沉重氣氛,加入喜劇感和大量商業元素。為求平易近人,
歷史細節的真確性(historical authenticity)可以放棄——例如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濃烈地方口音,在電影中已經聽不到。更重要的,
是導演把影片拍得像一列轟轟地往前開的火車,只講建國的飛揚,卻幾乎絕口不提革命的犧牲。所以,這部《建國大業》最好的時候也只是予人以興奮,而不能予
人以啟示;因為它只有力而無美,只是壯觀而不悲壯。
不過,《建國大業》幸不辱命,在大陸掀起熱潮(上映三日票房紀錄已破億元人民幣),還是要多得它的明星效應。不管是在大陸還是香港,影片最重要的宣傳角
度都是「國慶六十週年鉅製,匯集史無前例的一百七十二位國內明星」。正是這批「史無前例的一百七十二顆明星」將《建國大業》由悶死人的政治宣傳和愛國教
育,變成不得不看、不看沒有話題跟人說的「媒體事件」(media event)。在這個意義上,《建國大業》彰顯的是娛樂價值在今日中國無可取代的地
位。的確,影片首次用上粒粒皆星的陣容(an all-star cast),有可能為中國電影開創一個新的類型。它對中國電影產業化的貢獻,會比它發
揮的政治宣傳和愛國教育功能要重要得多。
關於這一點,電影的製作人大概也心裏有數。影片在擁抱與市場經濟結伴而來的娛樂價值的同時,對中國作為一個前資本主義社會(Pre-
Capitalist society)表現出深刻的懷舊之情。有一幕寫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與一批開國元勳節節勝利之後入城,卻周圍也買不到香煙,因
而明白到日後必須弄好經濟,並自認對經濟一竅不通。影片其實是在暗示,這批革命元老高貴,因為他們未被市場經濟的價值侵害。這也是《建國大業》最曖昧和
矛盾的地方:要好好欣賞這套電影、投入它的世界,你需要採取的不僅是一種「姑妄信之」的態度(suspension of disbelief),還要
對中國的近代史故意裝作一無所知 (willful ignorance)。《建國大業》將毛澤東寫成一個不戀棧權力、不心懷怨恨,愛民如子的無產階級
偉大領袖,他唯一的嗜好就是吸煙。無疑,六十年前毛澤東在天安門宣布新中國成立,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刻,但他日後的所作所為,還配得上那些為他出生入
死的解放軍對他義無反顧地說「毛主席萬歲」嗎?革命吞噬自己的兒女(Revolution devours its own children),革命
家不僅在奪取政權之後,甚至在奪取政權之前已開始互相傾軋。《建國大業》當然不會提到這些,所以它寫革命,最後只能停留於天真的境界。■
雅虎拋售股票謀劃徹底退出中國 創新受制約中國互聯網出現退步
九月中旬,雅虎公司在香港市場,突然將手中所有的阿里巴巴(HKG:1688)股票全部拋售,套現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英國《金融時報》引述雅虎高層的
話說:「過去六個月中國政府對待Google及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嚴厲態度,已打消了雅虎獨自征服中國市場的念頭」。「不直接在中國經營,對於雅虎來說是
個好得多的策略。」
--------------------------------------------------------------------------------
二零零五年,雅虎向阿里巴巴集團注資超過十億美元,佔整個阿里巴巴集團超過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目前上市的阿里巴巴(HKG:1688),只是阿里巴巴
集團的分支。雅虎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曾經被譽為典範,正是這場合作,推動了阿里巴巴迅速成長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互聯網企業之一,也為雅虎帶來了巨額收
益。但是現在,雅虎卻謀劃徹底退出。
今天雅虎的退出,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幾乎已經看不到什麼實質影響,但是對於整個中國互聯網來說,卻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
目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網站中,幾乎有一半已經退出了中國。他們包括最成功的社交網站Facebook、最成功的圖片網站Flickr、最有影響力的微博
客Twitter等,不過,他們都是被動退出,中國當局設置的GFW將他們屏蔽在外。而現在,雅虎成了第一個主動打算退出的重量級互聯網企業。想來,雅
虎應該不會是最後一個。其實近半年以來,關於谷歌(Google)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也已甚囂塵上。九月四日,谷歌中華區前總裁李開復離職之後,谷歌
在中國的戰略何去何從,備受矚目。
改革開放超過三十年的中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功,但隨這種成功而來的,也有部分利益集團的狂妄與霸道,反映在互聯網領域,則是神秘的「有關部門」,對民營
與外資網站限制加深。今年六月份,谷歌因「低俗」,被「暫停該網站境外網頁搜索業務」。而國產網站,日子同樣不好過,豆瓣(douban.com)是中
國web2.0創新的典範,但今天,豆瓣敏感詞過濾令用戶煩不勝煩。也許,雅虎的主動退出,是中國互聯網一個新的開始。(李永峰)■
GFW升級Tor失效
--------------------------------------------------------------------------------
九月二十四日,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六十週年國慶,還有整整一週時間,社會日漸緊張與興奮。就在這一天,互聯網上眾多用來突破GFW的破網軟件統統失
效,其中包括一向被認為是萬無一失的Tor。Tor是一種可供匿名訪問代理服務器的工具,最初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贊助,目前由電子前哨基金會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EFF)負責維護,在中國的技術人員中非常流行,一向被認為高度安全。但是,這一
次,當GFW升級之後,不止傳統的自由門、無界等破網工具被GFW封殺,連Tor也倒下,這引發了眾多利用破網軟件的網民恐慌。(李永峰)■
加拿大盜版黨崛起 發布BT下載基地
--------------------------------------------------------------------------------
起源於瑞典的盜版黨,今年七月開始在加拿大崛起。近日,加拿大盜版黨(www.Pirateparty.ca)發布自己的BT下載基地,與瑞典的海盜灣
(The Pirate Bay)遙相呼應。加拿大盜版黨宣稱,他們在瑞典海盜灣受到司法追究之後,依然還要建立起新下載基地,目的在於向全世界展示盜
版黨的宗旨——分享互聯網。盜版黨是一些熱衷於網絡共享、反對舊版權制度的人成立的實體組織,除了瑞典、加拿大以外,德國和美國等地的盜版黨發展也很
快。瑞典的盜版黨甚至向真正的政黨轉型,並已在歐洲議會中獲得一個議席。(周續娟)■
錯失的十年 .許知遠
十年過去了,中國不僅沒把握住那個強大的上升潮流,反而使之變了味道。
--------------------------------------------------------------------------------
許知遠,二零零零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生活》雜誌的聯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專欄作家。他最近的一本書是《醒來》,香港版是《鍍金中
國》(天窗出版社)。
拖著彩煙的戰鬥機劃過上空,中心的道路被封鎖,坦克穿過長安街,試圖拍攝綵排的日本記者被毆打,警察們四處巡邏,上訪村的人群被驅趕,每一個井蓋都再次
被檢查,華人明星們聚集在一部電影中為國家權力唱讚歌……炫耀、傲慢、緊張、焦躁、荒誕的氣氛包圍著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六十週年的慶祝,最終與「人民」與「共和」毫無關係,它是官僚系統的一次自我慶祝。被挑選的人民會出現在廣場上,他們歡樂與舞蹈,像是
活動的道具。
在一個信息泛濫、記憶模糊的年代,重溫往事變得如此艱巨,更何況,官僚權力仍牢牢的把握著過去,它選擇記憶的內容和尺度。以至於血腥變成了榮耀、迷狂被
理解成激情、愚蠢則成為了理想。人們也經常默許和認同。年老的一代,主導去忘卻苦難,因為歡樂似乎更對眼前的生活有利,更何況,在長期的教條之下,他們
可能也失去了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能力;年輕的一代,他們還來不及體驗,或者是過多混雜的信息已佔據了一切;那些願意也有能力的回憶者,無法分享他們的記
憶,一個扭曲的公共空間不能也沒興趣分給他一席之地。我們是一個習慣遺忘的國家。我們誇耀五千年的歷史,但每個人對二十年前的事,都記憶不清。
倘若六十年的歷程太過複雜,其中的悲劇太讓人不安,就讓我們談談最近的十年。這個中國日益富有、國際影響力日益強大的十年,它將以十月一日的閱兵,而達
到頂峰。但很有可能,歷史學家們將把二零零一年之後的十年,定義為一個錯失的十年。
任何一個組織,它是一家公司、一所學校或是一個國家,它的表面的輝煌和內在的弊端,都可能並行不悖。通用汽車在八十年代初即已問題叢生,但是規模掩蓋了
一切,當一切被揭開時,它變成了一艘迅速下沉的巨艦;傳統的聲譽也帶來遮蔽,北京大學早已喪失了大學內在品質和創造能力,但是它依舊可以憑藉蔡元培時代
的成就來自我炫耀;卑斯麥時代的德國,是歐洲新生的強權,它的軍事、商業、科學、文學上的成就都令人矚目,但是當一戰爆發時,人們才意識到蘊涵著如此的
內在缺陷:教育潰敗、信仰喪失、人民的分裂、官僚系統的膨脹、多元聲音和制衡機制的消失,它是個金與鐵的年代。
那中國呢?還記得二零零一年前後,這個國家曾經蘊涵的對未來的樂觀和期望嗎?它度過了九十年代初的嚴寒和緊接而至的喧嘩與躁動,經濟自由已經帶來了一個
相對寬鬆、儘管仍弱小的市民空間;私人經濟不斷蓬勃,而且逐漸蘊涵了一個中產階級群體;互聯網技術打破了信息匱乏,讓人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年輕人紛紛
要開始創造自己的事業,儘管他們的視野仍舊單一,卻充滿了活力;國際化和技術革命一樣,增加了樂觀,中國要舉辦奧運會,加入了WTO,國際規則將可能幫
助這個古老的國家跳出舊循環的困境;連政治體制也做出了某種妥協,它歡迎了私人企業主的加入,經過了九十年代末的私有化浪潮,官僚系統的控制能力衰退
了,人們也希望這個在全球商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商人階層,能夠變成為另一支社會力量……
但將近十年過去了,最初的這些期望,都改變了味道。這個國家不僅沒有把握住那個強大的上升潮流,反而使之改變了味道。在表面上,它的確日益強大。經濟增
長的速度無人匹敵,軍費開支迅速攀升,它培養了世界上最多的工程師和技術專家。但一旦深入其中,你會發現在國家內部的腐爛的速度,就像是這上升的數字一
樣驚人。
私有經濟的活力,正迅速被國有企業的壟斷所擠壓;大學教育徹底淪為權力與金錢的俘虜,培養出一代沒有靈魂和人格的青年;市民空間尚未成熟,就已被控制、
收買,然後自甘墮落;互聯網沒有轉化成自由表達的渠道,反而越發變成了群眾語言暴力的發洩場,它令公眾輕易陷入極端化的情緒;政治權力則越發傲慢和僵
化,面對危機時,它是在無能和高壓之間搖擺;而社會的不穩定感在迅速增加,貧富差距和普遍的腐敗,則令民怨四起……在這一些變化背後是一種令人憂慮的傾
向,社會的獨立空間、個人的獨立性、市場和技術的自由度,都在被國家權力所吞噬,整個社會的創造力和熱情,被消耗和扭曲,而正是這種創造力和熱情,才是
推動一個國家的根本動力。國際局勢的變化,也幫助了掩飾了中國的停滯。既然民主試驗屢遭失敗,自由市場則陷入金融危機,那麼中國或許的確找到了它的獨特
模式。但倘若你認識這種模式的代價有多麼高昂,它的獨特性實在不值得讚賞。
七年前,很多人願意談論「胡溫新政」。但現在,最初那些政治語言和政治姿態所帶來的期待,已經大打折扣。終於一日,我們要承認,因為政治勇氣與智慧的匱
乏,我們錯失了這十年。■
華文媒體話語權崛起 .江迅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全球華文媒體正處於一個重要的發展期。世界各地華語媒體高層人士共聚上海,成立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共同提升華文媒體話語
權。
--------------------------------------------------------------------------------
全球媒體正走向一個新的整合時代,中國經濟崛起給華文傳媒帶來發展機緣。「中國因素」是提升華媒話語權的重要動力。一個大國的崛起,首先在於資訊的崛
起,在於百姓知情權的崛起。九月二十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閉幕之際,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宣告成立,論壇發表了上海宣言。與會的來自
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三百多家華文媒體高層人士,暢談兩年來華文媒體如何經歷風風雨雨,在金融危機中「浴火重生」,他們表示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
正齊心協力逐步增強國際「話語權」。
中國新聞社社長、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秘書長劉北憲說,目前,世界輿論仍由西方強勢媒體所主導,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兩年,中國發生了諸多重大事
件,分布於世界各地的華文媒體以獨立新聞立場和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完成了對這些事件的傳播報道,衝破西方媒體強勢傳播造成對中國誤讀的信息遮蔽。
他說,零八年拉薩「三一四事件」發生後,中國國內媒體及時報道,西方媒體記者未到事件現場,卻發出鋪天蓋地的報道,相當篇幅違背基本事實,在公眾中造成
混亂。海外華文媒體利用地緣之便主動出擊,以具說服力的原創報道,反擊西方輿論。美國《僑報》三月十七日刊發當地藏學專家披露英國BBC中文網新聞圖片
嚴重失實的專訪,對披露西方媒體歪曲事實真相的報道發揮了重要影響。三月十九日、四月七日,該報先後發表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負責人撰寫的《西方媒體對
西藏問題意欲何為》和《致CNN的公開信》兩篇評論,代表旅美華僑華人強烈譴責CNN等西方媒體「採用雙重標準,背離新聞操守」的行為。
劉北憲說,法國《歐洲時報》四月八日刊載了法中友協主席、漢學家溫明登的文章《西藏問題的假面舞會》,表達「對西方媒體無休止地詆毀中國已深感厭倦」。
面對西方部分國家出現抵制奧運風潮,海外華文傳媒協會立即發出《全球支持二零零八北京奧運簽名活動倡議書》,獲得全球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四十四家
海外華文媒體的參與,得到近百萬人響應。在零九年烏魯木齊「七五」事件中,西方媒體故伎重演,發出大量顛倒黑白的報道和評論。全球各地華文媒體作了大量
客觀公正報道,在平衡西方輿論報道中再次發揮重要作用。他說,「西方強勢媒體的傳播版圖在縮小,其傳播能力有所減弱」。
世界華文媒體集團、馬來西亞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張曉卿說:「星洲媒體集團、明報集團與南洋商報集團於二零零七年宣布結合計劃,在香港和吉隆坡同時上市,為
的就是壯大力量,爭取更多話語權。明報擁有五十年歷史,星洲日報剛剛辦完八十週年報慶,南洋商報也有八十六年歷程,亞洲週刊有二十二年的辦刊經驗。我們
體會到,在歷史的跨度和深度中,在今日全球媒體版圖的重組和變化中,必須放眼世界,打開新的格局。」
剛剛當選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名譽主席的張曉卿說:「推動新的媒體集團,是要在這新媒體時代找到更廣闊的資訊空間,超越地理的隔閡,也超越心理的隔閡,
讓全球更多華人擁有一個全球資訊『零距離』的強大動力,尋找一個更從容、更具體的國際『話語權』。推動新的媒體集團,不僅是為了商業和話語權的理由,也
為了文化的理由。因為只有在一個新的高度和平台上,全球中文讀者才可以享受一個更全面、更優質的文化空間。」他說,今日中國以及全球華人社會,一個不懂
英文或任何外語的中國人,都可以透過中文,來學習全球最優秀的文化遺產,來了解全球的新聞和世界趨勢。這可以化解全球華人近百年以來與西方「信息不對
稱、不平等」的集體焦慮感。文化的富足,可以讓中國,也讓華人擁有更多知識和氣度,去面對本身的欠缺,去尋找「後發制人」的力量。
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在國際話語體系中的影響力長期不成比例。中國現在致力於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際傳播能力。《人民日報》
從零九年七月一日起擴版,由四版印張增加到五版印張。它旗下的《環球時報》從四月開始出版英文版,《求是》雜誌也開始出版英文版。新華社從七月一日起向
歐洲地區提供英文視頻。中央電視台原已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頻道,從七月一日起又開通阿拉伯語和俄語頻道。這些措施僅僅是開始,與會者期望中國出現一
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報紙、電台、電視台、網絡媒體和期刊,出現一批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新聞人。
世界華文媒體集團執行董事、馬來西亞星洲媒體集團總編輯蕭依釗認為,佔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全球華人,至今仍無法爭取到相對平等的「話語權」。近十年
來,中國一直在為扭轉「話語權」處於劣勢的格局而努力不懈。今天國際秩序正發生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的神速發展,中國媒體積蓄了足夠的經濟實力跨出國門。
對中國媒體而言,這是一個轉變的契機。過去意識形態傾向性較強的中國媒體,今後需以開放的心態,按國際化的新聞理念和規律運作。不論是中國國內或海外的
華文媒體,首先必須在華人世界樹立公信力,才能具備走向全球的實力。
《澳門月刊》社長兼總編輯王定昌說,一個國家國際「話語權」的大小,直接取決於本國實力的大小。媒體本身就擁有「話語權」,媒體「話語權」的大小和它的
實力有關,實力強「話語權」自然就大。這實力包含「硬實力」和「軟實力」。高尚之「魂」和高品位之「格」,是媒體「軟實力」的主要組成部分。「魂」即
「靈魂」,是一個媒體的精神內核;「格」即媒體的精神氣韻、品格風骨。敢於在權貴面前講真話是「軟實力」中最為寶貴的要素。因此講真話才能提升「話語
權」。
《歐洲時報》社長楊桔率一班華人知識精英,歷二十多年酸甜苦辣,把旅法華僑華人稱之為「精神家園」的《歐洲時報》從小報辦成大報,弱報辦成集團性報
紙。她說,「只有海外華文媒體主動向主流社會融入,才能引導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才能保障大家更和諧地生活與發展」,「海外華文媒
體客觀、公正、開放地介紹自己,會受到所在國主流社會歡迎,只有讓主流社會了解我們,我們才有說話的權利」。
在世界中文報協主席、香港新聞聯會主席張國良眼中,海外華文媒體正處於一個發展期、上升期,而這正得益於母語國的影響力在增強。他期待能有一個為海外華
文媒體服務的大平台,助力於海外華文話語權的提升。但他直言,海外華文報紙較普遍地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從管理層到編輯記者都存在人才老化問題;二是經
營管理模式仍相對較傳統,「這其實也是人才問題」。
在論壇上,台灣中華資深記者協會理事長賴連金的《如何打造華文媒體的話語權》、《日本僑報》總編輯段躍中的《利用主流社會資源,打造華人媒體話語權》、
《澳洲僑報》社長金凱平的《中國的強國之路與華文媒體的國際化》、加拿大《環球華報》社長張雁的《團結才能發出中國的最強音》、西班牙歐華報集團董事長
王紹基的《以「融入」入手,贏得華人話語權》等演講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和熱議。
「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由國務院僑辦、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新聞社共同主辦,於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上海舉辦。如何打造華文媒體的話語權、金融危
機下華文媒體的生存之道、華文媒體在上海世博會中作用和角色,是這一屆論壇的三大主題。論壇前夕,中新社編撰出版的《世界華文傳媒年鑑》(二零零九年
卷)、《全球金融危機下的華文媒體——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推出。■
華文媒體話語權崛起 .江迅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強,全球華文媒體正處於一個重要的發展期。世界各地華語媒體高層人士共聚上海,成立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共同提升華文媒體話語
權。
--------------------------------------------------------------------------------
全球媒體正走向一個新的整合時代,中國經濟崛起給華文傳媒帶來發展機緣。「中國因素」是提升華媒話語權的重要動力。一個大國的崛起,首先在於資訊的崛
起,在於百姓知情權的崛起。九月二十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閉幕之際,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宣告成立,論壇發表了上海宣言。與會的來自
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三百多家華文媒體高層人士,暢談兩年來華文媒體如何經歷風風雨雨,在金融危機中「浴火重生」,他們表示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
正齊心協力逐步增強國際「話語權」。
中國新聞社社長、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秘書長劉北憲說,目前,世界輿論仍由西方強勢媒體所主導,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過去兩年,中國發生了諸多重大事
件,分布於世界各地的華文媒體以獨立新聞立場和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完成了對這些事件的傳播報道,衝破西方媒體強勢傳播造成對中國誤讀的信息遮蔽。
他說,零八年拉薩「三一四事件」發生後,中國國內媒體及時報道,西方媒體記者未到事件現場,卻發出鋪天蓋地的報道,相當篇幅違背基本事實,在公眾中造成
混亂。海外華文媒體利用地緣之便主動出擊,以具說服力的原創報道,反擊西方輿論。美國《僑報》三月十七日刊發當地藏學專家披露英國BBC中文網新聞圖片
嚴重失實的專訪,對披露西方媒體歪曲事實真相的報道發揮了重要影響。三月十九日、四月七日,該報先後發表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負責人撰寫的《西方媒體對
西藏問題意欲何為》和《致CNN的公開信》兩篇評論,代表旅美華僑華人強烈譴責CNN等西方媒體「採用雙重標準,背離新聞操守」的行為。
劉北憲說,法國《歐洲時報》四月八日刊載了法中友協主席、漢學家溫明登的文章《西藏問題的假面舞會》,表達「對西方媒體無休止地詆毀中國已深感厭倦」。
面對西方部分國家出現抵制奧運風潮,海外華文傳媒協會立即發出《全球支持二零零八北京奧運簽名活動倡議書》,獲得全球二十八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四十四家
海外華文媒體的參與,得到近百萬人響應。在零九年烏魯木齊「七五」事件中,西方媒體故伎重演,發出大量顛倒黑白的報道和評論。全球各地華文媒體作了大量
客觀公正報道,在平衡西方輿論報道中再次發揮重要作用。他說,「西方強勢媒體的傳播版圖在縮小,其傳播能力有所減弱」。
世界華文媒體集團、馬來西亞媒體集團執行主席張曉卿說:「星洲媒體集團、明報集團與南洋商報集團於二零零七年宣布結合計劃,在香港和吉隆坡同時上市,為
的就是壯大力量,爭取更多話語權。明報擁有五十年歷史,星洲日報剛剛辦完八十週年報慶,南洋商報也有八十六年歷程,亞洲週刊有二十二年的辦刊經驗。我們
體會到,在歷史的跨度和深度中,在今日全球媒體版圖的重組和變化中,必須放眼世界,打開新的格局。」
剛剛當選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名譽主席的張曉卿說:「推動新的媒體集團,是要在這新媒體時代找到更廣闊的資訊空間,超越地理的隔閡,也超越心理的隔閡,
讓全球更多華人擁有一個全球資訊『零距離』的強大動力,尋找一個更從容、更具體的國際『話語權』。推動新的媒體集團,不僅是為了商業和話語權的理由,也
為了文化的理由。因為只有在一個新的高度和平台上,全球中文讀者才可以享受一個更全面、更優質的文化空間。」他說,今日中國以及全球華人社會,一個不懂
英文或任何外語的中國人,都可以透過中文,來學習全球最優秀的文化遺產,來了解全球的新聞和世界趨勢。這可以化解全球華人近百年以來與西方「信息不對
稱、不平等」的集體焦慮感。文化的富足,可以讓中國,也讓華人擁有更多知識和氣度,去面對本身的欠缺,去尋找「後發制人」的力量。
中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在國際話語體系中的影響力長期不成比例。中國現在致力於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際傳播能力。《人民日報》
從零九年七月一日起擴版,由四版印張增加到五版印張。它旗下的《環球時報》從四月開始出版英文版,《求是》雜誌也開始出版英文版。新華社從七月一日起向
歐洲地區提供英文視頻。中央電視台原已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頻道,從七月一日起又開通阿拉伯語和俄語頻道。這些措施僅僅是開始,與會者期望中國出現一
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報紙、電台、電視台、網絡媒體和期刊,出現一批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新聞人。
世界華文媒體集團執行董事、馬來西亞星洲媒體集團總編輯蕭依釗認為,佔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全球華人,至今仍無法爭取到相對平等的「話語權」。近十年
來,中國一直在為扭轉「話語權」處於劣勢的格局而努力不懈。今天國際秩序正發生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的神速發展,中國媒體積蓄了足夠的經濟實力跨出國門。
對中國媒體而言,這是一個轉變的契機。過去意識形態傾向性較強的中國媒體,今後需以開放的心態,按國際化的新聞理念和規律運作。不論是中國國內或海外的
華文媒體,首先必須在華人世界樹立公信力,才能具備走向全球的實力。
《澳門月刊》社長兼總編輯王定昌說,一個國家國際「話語權」的大小,直接取決於本國實力的大小。媒體本身就擁有「話語權」,媒體「話語權」的大小和它的
實力有關,實力強「話語權」自然就大。這實力包含「硬實力」和「軟實力」。高尚之「魂」和高品位之「格」,是媒體「軟實力」的主要組成部分。「魂」即
「靈魂」,是一個媒體的精神內核;「格」即媒體的精神氣韻、品格風骨。敢於在權貴面前講真話是「軟實力」中最為寶貴的要素。因此講真話才能提升「話語
權」。
《歐洲時報》社長楊桔率一班華人知識精英,歷二十多年酸甜苦辣,把旅法華僑華人稱之為「精神家園」的《歐洲時報》從小報辦成大報,弱報辦成集團性報
紙。她說,「只有海外華文媒體主動向主流社會融入,才能引導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才能保障大家更和諧地生活與發展」,「海外華文媒
體客觀、公正、開放地介紹自己,會受到所在國主流社會歡迎,只有讓主流社會了解我們,我們才有說話的權利」。
在世界中文報協主席、香港新聞聯會主席張國良眼中,海外華文媒體正處於一個發展期、上升期,而這正得益於母語國的影響力在增強。他期待能有一個為海外華
文媒體服務的大平台,助力於海外華文話語權的提升。但他直言,海外華文報紙較普遍地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從管理層到編輯記者都存在人才老化問題;二是經
營管理模式仍相對較傳統,「這其實也是人才問題」。
在論壇上,台灣中華資深記者協會理事長賴連金的《如何打造華文媒體的話語權》、《日本僑報》總編輯段躍中的《利用主流社會資源,打造華人媒體話語權》、
《澳洲僑報》社長金凱平的《中國的強國之路與華文媒體的國際化》、加拿大《環球華報》社長張雁的《團結才能發出中國的最強音》、西班牙歐華報集團董事長
王紹基的《以「融入」入手,贏得華人話語權》等演講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和熱議。
「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由國務院僑辦、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新聞社共同主辦,於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在上海舉辦。如何打造華文媒體的話語權、金融危
機下華文媒體的生存之道、華文媒體在上海世博會中作用和角色,是這一屆論壇的三大主題。論壇前夕,中新社編撰出版的《世界華文傳媒年鑑》(二零零九年
卷)、《全球金融危機下的華文媒體——第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論文集》推出。■
周立波小檔案
--------------------------------------------------------------------------------
生於一九六七年,一九八一年進入上海滑稽劇團,師從上海曲藝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於八十年代末,其表演風格融各派冷面滑稽於一體,又不失人文才情
的調侃和嘲諷。九十年代初,曾經離開舞台十餘年。周立波入過獄、下過海、經過商、出過國後重返舞台。二零零八年底,由周立波創作,以上海話為主,普通話
為輔的海派清口(區別於依賴色情笑話的葷口)《笑侃三十年》等在全國轟動。
--------------------------------------------------------------------------------
幽默是社會開放的指標。尤其對權力的調侃和消遣,更有一種微妙的制衡作用,讓那些權力的傲慢不再傲慢,讓那些自以為是的領導可以收斂,讓社會的發展更有
一種健康的活力。
這也是中國「周立波現象」的突破性意義。在共和國慶祝六十週年之際,周立波在上海舞台上突破性的笑聲,也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享有更多的軟實力。原來中國
的領導人都可以被「笑侃」,原來中國的權力都不會那麼僵硬,可以在笑聲中顯得柔軟,可以在哄堂大笑中更貼近老百姓的心。
因為政治的弊端在於老百姓抱怨「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讓笑聲來諷刺政治,在於防止政治製造了哭聲。讓嚴肅的時政變成了笑謔的對象,也讓公共生活更有人的
味道,更可以貼近集體的心靈。
周立波當然擁有突破的智慧。他碰觸最敏感的題目,在於他「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分寸拿捏精準。他調侃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理論,說小市民更重視水表、
電表和煤氣表,謔而不虐;他對革命戰爭片英雄的笑侃,在死前總是要求入黨和交黨費,就是對那些黨八股和教條主義的批判,也當然在觀眾的爆笑聲中帶來深刻
的反思。
這也使他的「海派清口」,超越了北方的單口相聲和「二人轉」,不是靠下半身「性」的話題,而是靠上半身的思想話題。而上半身往往比下半身更加敏感。周立
波進入了趙本山、郭德綱等不敢進入的禁區,但又可以全身而退,留下了令人錯愕的笑聲和驚嘆號。
這樣的笑聲其實已經在中國大陸缺席了大半個世紀。公共場所不談國家大事,成為幾代中國人的禁忌,但只有在今天上海的美琪大戲院,才找到了那些失去的幽默
感,也找回了人民追求快樂的權利。
這樣的權利不僅是爆笑一頓,而是用笑聲來挽救人民被剝奪的反思。沒有言論的自由,就沒有追求快樂的權利。
這也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一再書寫的主題。幽默論時政,其實就是一種「反一九八四」的心理結構和生活方式,確保「老大哥」不會操控你生活的一切,確保
思想警察不會出現,而是可以讓老百姓自由自在地調侃權力,抒發民間的心聲。
而笑聲也是最好的解藥,解開了多少被束縛的心結,也解開了社會停滯不前的死結。多少荒唐事,盡付笑談中,往往是化解社會矛盾的氣閥。近年台灣興起的政治
模仿秀,如《全民最大黨》等,廣受歡迎,也對大陸遊客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而香港亞視近來也開創了《香港亂》的節目,隔海呼應。如今周立波一個人一張
嘴,在上海別樹一幟,分庭抗禮,也是為中國大陸「爭臉」,讓兩岸三地的笑聲共鳴,也就更有助台海的和平。
這也顯示中國人的笑聲擁有感染力,彼此傳染笑聲,也是在提升中華民族的軟實力。只有在政治權力被自由調侃的過程中,只要幽默的權利被法律充份保障,中國
人才可以告別有苦笑不出來的悲涼。■
周立波警句選段
?七十年代讀了一首詩:「寶島台灣,那裏有我們的同胞,他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碰到鬼了?1977年的時候,人家台灣的夜總會已經有六百多家了,
我們連西洋米都吃不起。
--------------------------------------------------------------------------------
?雷鋒扶過一千多位老奶奶過馬路,但那時候老奶奶到最後都缺貨了,全世界都是雷鋒,就是沒有老奶奶。現在老奶奶多了,雷鋒找不到了。現在老奶奶要過馬
路,雷鋒也不敢扶,扶到一半,老奶奶腦充血,雷鋒馬上就接到律師信。
?中國的革命戰爭片最吃不消,英雄都打不死,就算萬一中彈,死前還會從懷裏掏出入黨申請書,在斷氣之前,還要交第一次黨費。
?歌頌毛主席的歌很傻的,比如有一句:「毛主席的書我最愛讀,千遍那個萬遍呀下功夫」。一本書要讀一千遍一萬遍,很傻瓜啊!還有一句:「就好像一把鑰匙
打開了千把鎖。」你們說毛主席做什麼事情啊?
專訪:中國社會學家鄧偉志
周立波是社會政治現象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演出,在上海的舞台上經久不衰,雖然大部分媒體認為這只是一種創新的娛樂表演,但實際牽動的是上海社會各個層面,並在全國有影響力。這
樣的現象也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社會學家鄧偉志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就表示,周立波現象,不完全是文化現象,是一種政治現象,也是社會現象。
--------------------------------------------------------------------------------
將流傳於網上、散軼於民間、滯留於基層的內容收集、改編,加工提升並加以創新,以表演的方式展現給觀眾,周立波受到歡迎。鄧偉志指出,重要的是他觸及了
政治。鄧偉志曾認識中國著名的相聲演員,他們說,相聲不觸及性,不觸及官場,就沒有味道。周立波的「清口」就觸及到官場,觸及到政治工作、政治人物,但
是又不違反政治方針,這是他具吸引力的地方。
鄧偉志記得在胡耀邦任中共領導時,有一個上海漫畫家畫了二幅畫,一幅畫鄧小平,把鄧小平的鼻子畫得很突出;另一幅畫胡耀邦,胡耀邦則是揮著拳頭很誇張。
大家都反對,提出批評,上海還召開了討論會,反而是胡耀邦知道了表示,這沒有什麼嘛。由於胡耀邦表態了,事後就沒有批評,但後來就很少有人畫這樣的漫
畫。鄧偉志看到,今年歐洲的狂歡節,在結束時評獎,一幅德國女總理的裸體像被評為一等獎,裸體是趴著的,後面還翹著尾巴,充分表達的是德國的自由和政治
容忍度。周立波舞台模仿中國國家主要領導人,有些還是現任領導,至今沒有被阻止及叫停,鄧偉志認為:「我們國家領導的寬鬆容忍,比過去提高了很多。」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被認為是一種表演式的演講,或者是演講式的表演,鄧偉志認為,這是在向當今的各級領導幹部挑戰。「現在很少有人可以應戰,有位著名的外
交大使說,現在的幹部不會講話。確實是有些幹部不會講話的,有些人給自己的老婆孩子說話都拿腔拿調,講套話,這是他自己沒有水平、沒有自信的表現,如果
你覺得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表真理的、反映事物本質的,你就敢講。現在有些領導什麼是真理他也不知道,只能去念稿子。」鄧偉志欣賞前上海市長陳毅和前北京
市長彭真,他們手拿提綱,從來不照稿念,講得生動極了。
周立波的演出場場爆滿,有人說反映的是草根文化,但事實上觀眾群很廣泛,有草根也有白領,甚至上海市的主要領導幹部都去看了。鄧偉志說:「我對草根文化
幾十年來都充滿了感情。交誼舞是宮廷舞蹈,但起源於草根;西裝畢挺,紳士風度,起源於馬伕。很多精英文化都是草根文化起源的,不受草根歡迎的文化,絕對
沒有生命力。對學術影響力有多大,過去就看寫了多少大文章,上了哪個雜誌,現在要看有多少轉換為生產力。而社會科學來講,就是看你的理論是否受到老百姓
的歡迎。來自草根,也要回到草根,要有應用性。這些也應該引起理論界、引起官方的思考。」
周立波現象引發的思考是多元的,鄧偉志指出,中國需要談政治和社會發展,因為「我們已經窮得只剩下錢了,過去我們只有一個思考,要麼是政治思考,要麼就
是金錢思考。政治掛帥導致空談政治,金錢掛帥導致只講錢,人就只有肉體沒有靈魂。現在是肉體走得太快,丟失了靈魂」。鄧偉志認為,周立波現象也是一種參
政的方式,有頭腦的得到反思,沒有頭腦的只能哈哈一笑。觸及到哪個政治領域,那個領導就應該去想一想。■
獨家專訪:「海派清口」演員周立波
他帶來有思想的快樂 .紀碩鳴
周立波說,敢於模仿中國領導人不是因為自己膽子大,而是中國已經具備這種寬鬆的環境。他要帶給觀眾的不是笑話,而是有嚴肅的思想主題的快樂。
--------------------------------------------------------------------------------
周立波坐在寬敞的沙發上,在他的辦公室接受亞洲週刊的訪問,面對著一個寬大的電視屏幕,一邊回答記者的問題,一邊看著新聞節目。採訪很輕鬆,雖然坐著,
但周立波用的卻是舞台、甚至還有肢體語言,不時以表情和手勢來加重他說話時的感染力,回答問題時抑揚頓挫,一會用普通話,一會兒又夾帶著上海方言,有時
還學阿扁,來幾句閩南話,時不時逗得人忍俊不禁。
想不到,採訪這位大紅大紫的上海滑稽演員,話題卻從做生意談起。周立波稱自己是「演員中最會做生意的,但又是生意人中最會演戲的」。他娓娓道來,在生意
場上,三百六十行,似乎都觸碰過,讓人感覺他雖然演戲,但更是一位見過世面的生意人。
「座落在西藏路復興路口的上海申能大廈,下面的光大銀行的門面是我的,現在已經三、四千萬了」,周立波講得有點繞口,從「大廈」到「銀行」,最後是一個
門面。當時周立波用了人民幣六百多萬(約九十萬美元)買下,沒多久就出手了。他的意思是說留到現在就可以大賺一筆了。「我這個人沒有耐心」,周立波看到
了自己的弱點,上海滑稽劇團科班出身的周立波在市場經濟的大浪下「做過裝修,在全上海可以排名第三,但又做不下去了」。武漢的美林宮館由周立波一手策
劃,武漢的銅鑼灣後期也曾經是他的傑作,但他都沒有堅持到最後。
九十年代初,周立波接觸過投、融資,也曾從事過裝修、房地產,後來到日本,再回歸舞台。他說:「經過人生的幾個跳躍,社會的主要行當,我都親身經歷過,
感同身受的。對任何一個專家坐下來談經濟,談生意,我都不會自卑的,你只是個專家,我是幹家,是直接操盤的。」最後周立波回歸舞台,他說,要帶給觀眾的
不是笑話,而是快樂!以下是訪問的摘要:
是什麼原因成就了你?
這個世界上沒有偶然,偶然中一定有必然的貫連,周立波這個現象的產生,是歷史給了我一個機會,時勢造英雄,但機遇和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我覺得我過
去的四十年的經歷,都是在為海派清口做準備。似是偶然的派生物,回眸一看全是必然。似乎我前三十多年的人生經驗就在為成就海派清口。
如何定義海派清口?
海派就是上海,清口就是針對粗口、混口、黃口來的。清口屬比較乾淨,清爽。清口與我們已知的曲藝而言,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是以搞笑逗樂為目的,而海派
清口是以搞笑為手段,達成很嚴肅的思想主題。我的整場演出,可以讓觀眾笑六七百次,但笑完以後回去還想笑,同時會有啟發:哎呀,周立波在告訴我們一些什
麼!有回味。
海派清口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
海派清口的特殊性在於不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小丑的位置,我會把自己放在智者的位置。我與觀眾的位置至少是平等的,我從來不會給觀眾俯視,我不會為博取觀眾
一笑去作賤自己。我是一個極端的大上海主義者,很多人說我是一個大上海主義者,我對這個稱號不反感。一個人為自己的城市感到驕傲是沒有過錯的,當然我們
驕傲時要注意方式。
除了笑聲,你實際上要傳遞的是什麼?
笑聲中傳遞著我個人色彩很濃厚的思想和觀點,整個海派清口表演其實是一埸主張與舉證的晚會。我有很多自己對生活、對時政的獨特觀點,想讓觀眾在笑聲中分
享。
能不能說,你在用自己的方式作演講?
這是帶有表演性質的演講。是用娛樂的方式講時政、講時事、講經濟和社會文化現象。可以這麼說,我沒有低層次的煽動諷刺。我要強調,調侃和諷刺是有區別
的,諷刺帶有攻擊性,調侃是善意的,包括我經常會用批評的方式去表揚,以褒揚的方式去批評。
你觸及時政,還把國家領導人作調侃對象,有人常問,你怎麼膽子這麼大?
媒體問我,你有沒有尺度?我說我膽子並不大,因為中國已經具備這種寬鬆的環境,這不是你敢不敢的問題,而是你會不會的問題。接觸時事政治是有底線的。周
立波的底線就是多年接受黨的教育而具有的覺悟。我在台上談時事,我可以遊刃有餘,因為我根本不用打腹稿,我真正可以在台上做到,一邊思考,一邊表演的。
但我在台上是有極限的,政治、宗教都有底線。有人問,你怎麼敢講溫家寶?嗨,這是時事,時事飽含政治,政治並不代表時事,我有自己的解讀。
你的底線到底是什麼?
我天天看《人民日報》,我是一個愛國者。如果我算一個藝術家,那我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愛國藝術家。祖國是沒有辦法選擇,我鄙視有些所謂當代的「藝
術」,用展覽中華民族的不幸去贏取外國人金錢的人,不管他有多大名氣都被人不屑一顧。中國已經經歷了這麼多的苦難,不幸是用來警世的,不是用來展覽的。
什麼血緣油畫系列,把國人的悲愴說事。有些所謂的藝術家背後都有外國背景,有陰謀的一眾基金資助。祖國怎麼可以不愛?人家說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
些都是沒有良心的藝術家做的事情。討巧,投其所好,這幫人在海外華人中就是漢奸。你要叫我講共產黨不好是不可能的,但我會指出共產黨的弱點在什麼地方,
及對共產黨不公平的地方。都是在我的笑話中,很嚴肅的東西。
你做了這麼多行,都沒有堅守下去,為什麼說你回歸舞台就能堅守得住呢?
物質與精神相比,精神的收穫遠高於物質的收穫。今天回到舞台上,觀眾還在等我,他們認可我,這對我來說太幸福了。一個人在舞台上,可以讓一千三百個觀眾
陪你坐過山車,我叫他們停就停,我叫他們笑就笑,這不是用財富可以換來的,但這也不影響財富向我湧來。社會分類,有自然人有社會人,有地球人,我說的地
球人當然是我們國家偉大的政治人物,在全世界有影響力。我就是社會人,社會人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很多企業家,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一定是一個社會活動家,
一定是有社會責任的人,你自己用錢能用到多少呢?我覺得我是一個有藝術責任感的人,所以我堅信可以堅守。
站在人生的舞台,你總體考慮想給觀眾和這個社會什麼?
其實,通過海派清口,無論是什麼主題,最後要傳達的就是學會快樂,享受快樂。我把很多不幸都可以演繹為快樂。人有很多不快樂,其根本都在於試圖改變各種
形式或者是現實,但你面對現實又沒有改變的能力,所以就不快樂了。為什麼不學著改變自己呢?海派清口傳遞的就是這樣的信息,用溫馨的、很通俗的方式,學
著改變自己。比如說,今天你買了一件衣服,很好,穿著出去,心裏很舒暢,不幸的是,走了兩步肩膀被一枚釘子撕破了,你心裏一定很不舒服。我會講,你應該
開心,你運氣太好了,如果再高二十公分,不是傷著你的臉,傷著你的眼睛了嗎?針對同一個事實,快樂和悲觀的結論是不一樣的。今天你喝了一半水,悲觀者
說,只有半瓶水了;樂觀者認為,還有半瓶水呀!現實沒變,你變了,結果不一樣。我的每場演出都會有大量類似的信息提供給大家。快樂再快樂(掏出一張百圓
人民幣),上面寫著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只有用掉,錢才是你的。就是這個概念。
讓人快樂,首先要自己快樂,你能經常生活在快樂中嗎?
生活給了我一份從容,我的運氣給了我一份快樂,可讓我不用每天去為生活奔波,空下來,我沒有馬上去享受生活,我在反思,然後把我思考的結果告訴觀眾,他
們一起快樂,這就是我經常的快樂。
你的笑話和快樂之間又是一種什麼關係呢?
我希望帶給觀眾的不是笑話,而是快樂,生活中需要的是快樂而不是笑話。笑話一笑了之,快樂是滲透到生活中的歡愉,成為一種精神力量。曲藝反饋給觀眾的是
可笑,我給觀眾的是好笑。這是兩回事,可笑是由上而下的,好笑至少是平等的,如何區分好笑和可笑?好笑是通過一種平等的關係,傳達幽默的信息,幽默是需
要邏輯的,熟練的掌握邏輯才能有幽默的結果。可笑只要貶低自己就可以做到,生活中的小丑就是如此。
在可笑和好笑中最後達到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現在這個社會,經濟發展了,生活改善了,大家需要尋求精神生活,一些專家就很吃香。當我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到一定程度,人需要自我認定,我是誰?我該做什
麼?一種社會及自我認定很重要,讓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責任,我正在做這個工作。好比社會的發達與否是看對同一件事情的分工。分工越細,社會越發達。發達
國家的經濟案會高於刑事案,落後地區則相反。恩格爾系數決定這個城市的類型。溫飽解決了以後是娛樂,娛樂解決後是藝術。
上海有海派清口,香港有棟篤笑,兩者的異同在哪裏?
香港的棟篤笑給過我啟發,棟篤笑範圍比海派清口大,但文化含量有問題,局限在市井民生中,他開的玩笑比我大,可我的幽默難度遠遠超過他,我們有我們的國
情。形式上給我的啟發很大。但我和他的角度不一樣,他們其實是背出來的。我是沒有綵排,沒有劇本,完全是口述的,有藝術專家評述,周立波就是口頭文學
家,把我的演出一字不漏的整理就可以出書,這一點都不誇張。我對整個語言文字的把控能力是很專業的。我可以非常熟練的運作文字、語言。
在貼近時事的形式和內容上還會有什麼新東西?
在十一月二十日推出的新一輪「我為財狂」的演出中,我會推出全新的周氏理念,當然,這些理念在西方不稀奇了。我會提出,讓投資的人去買房子,自住的人去
租房子。現在上海一千萬人民幣一套的住房已經不稀奇了。任何一千萬的資金你給基金管理,起碼可以給你百分之十的回報,就是一百萬。你拿三十萬出來可以在
上海租很好的房子,還有七十萬理財,現鈔為王。有人問,萬一房子漲了怎麼辦,我說錯了,九八年金融危機你忘了,房子還會跌。你不能為明天的所謂的利潤而
喪失今天的生活質量。昨天已經過去了,今天是最真實的,明天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人應該生活在今天。哈哈,你看,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場曲藝演出了。■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