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NEWS.COM-- 2009年1月28日11:23:59(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多维社记者吕贤修报导/"华人在制药产业,一般从事科研较多。如果在重叠的部门,包含生化及统计,一定会受到影响。但相较于金融、制造业,美国医药业的工作机会仍然较多。"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会长夏明德博士对多维表示。(chinesenewsnet.com) 在此环境下,他相信海归趋势是必然的。美中医药开发协会长期以来,主要角色是促进中美医药产业交流、合作。包含中国医药业来美召人,美国同业至中国开发市场等,同时也为会员提供创业机会。以人才招聘活动而言,他说明,包含科研、临床、管理、市场等领域,往往都有数百人的规模,而且逐年增加。以此观察,他相信回中国的人会越来越多。(chinesenewsnet.com) 夏明德对多维分析,会员回中国发展,多数在上海、天津、江苏、北京、山东等地。有些在跨国及民营公司担任管理工作,有些自行创业。对他们而言,与美国一成不变的工作相比,这是个锻炼的机会。成就感高,而且可以避开裁员的风险。(chinesenewsnet.com) 有些药界华人,即便被裁员,仍选择留在美国。因此,08年12月,协会也特别为此举办研讨会。针对在经济危机中可能失业的会员,提供职场培训,包含工作机会、升迁技巧及生涯规划等,也分析回国工作的前景。(chinesenewsnet.com) 相较于金融、制造业,他认为,美国医药产业的工作机会仍然较多。各大药厂都有提供失业保险,通常在几个月的期限内,失业的人都能找到新工作,真正转行的华人占极少数。目前,也没有如优先裁减持工作签证人员的传言。加上华人在此业界多属高学历人才,即便持工作签证被裁,还有学术路线可走。不似金融业裁员,产生华人失业潮。(chinesenewsnet.com) 他观察,近期到美国求学的生化人才,虽然有人选择毕业后直接回国,但多数都清楚中国目前的需求。就算不打算长待,也会在工作中尽快吸收一项新药从研发、临床到上市的过程,以及跨国公司的运作方式,以便回国后立刻能与国际接轨。(chinesenewsnet.com) 由于新药开发成本高,夏明德表示,过去中国几乎只能生产西药的仿制药,以及中药。但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进驻,直接与中国同业竞争,中国制药界必须寻求与国际接轨。美国药界的现况,对求才若渴的中国是个好机会。此外,到去年年底为止,中国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总投资额,已达66亿人民币。很多海归的企业,都因此得到资金。(chinesenewsnet.com) 至于跨国企业在中国,看中的主要是临床实验市场。中国各种疾病的人口基数大,病例也丰富。至于研发工作,在上海、长江地区,目前已有7、8家大药厂设立了研发基地。他认为,这也是全球化后,美国医药产业工作外流的现象之一。这点,奥巴马政府不可能阻拦。未来,新政府若推动药价限制,势必进一步冲击医药界。但由于可能开放干细胞研究,对此产业又是件好事。(chinesenewsnet.com) 夏明德指出,由于竞争日烈,不似以往的分散研究,美国药厂纷纷选择聚焦特殊领域,如抗癌、心血管等。而"重磅炸药"的运作模式,也在朝"个性化"医药改变(personalize)。此外,传统制药、生化制药、学术界,三方加强合作,更将有利于创新。(chinesenewsnet.com) "全球化与创新,是医药产业的两大发展趋势。前者,加速了外包企业的发展,目前已体现于临床实验。后者,取决于新药推陈出新的速度。掌握这两者,企业才能在未来生存。"他说。(chinesenewsnet.com) 美中医药开发协会网址:http://www.sapaweb.org/(chinesenewsnet.com)
关键字: 裁员 相关新闻: |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