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

[G4G] 自由亚洲|访谈:解读中国特色的“新型主流媒体” (上)

自由亚洲|访谈:解读中国特色的"新型主流媒体" (上)

第十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日前在苏州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会议上特别强调了加强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型主流媒体"?在新闻不自由的大环境下,中国能否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邀请了资深媒体人、旅居加州的著名作家凌沧洲先生,以及台湾"中国时报"华府特派员刘屏先生对此进行了点评。

以下是访谈摘要。

唐琪薇:刘屏先生,在您的理解,中国官方所指的新型主流媒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是不是大家理解中的网络新媒体?

刘屏:我看他(任贤良)的演讲内容不完全是这样。 现在所谓的新型媒体,往往是在现有媒体基础上的网络扩张。比方美国的"纽约时报"有网络版,象台湾的报纸也做电视版,电视台也把新闻文字稿变成网络平面新闻等等。但中国的新型主流媒体,从有关负责人的演讲内容所谈的概念,好像和这些不全然相同。可能对很多人来讲,究竟如何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即使不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至少也需要多方评估,看怎样能找出一些比较合理的发展模式。

唐琪薇:刚才刘屏先生也提到中国的新型主流媒体和美国台湾媒体的发展方向似乎有些不同,我也看到中国官方的解释是:新型主流媒体既不是传统媒体也不是网络新媒体,而应是既有传统媒体的导向意识、高度权威、职业追求,又有网络新媒体的即时互动、创新时尚、草根亲近的"融媒体"。凌沧洲先生这种解释是不是很有中国特色?您怎么解读这段话?

凌沧洲:是很有中国特色。你怎么看待"主流"这个概念? 在大陆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大都是官方控制的,现在又创造出一个新词叫"融媒体",这完全是一帮人在玩弄概念。我觉得他们之所以要提出新型主流媒体这个概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传统主流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希望官控媒体也能进入新媒体领域,但是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周小平习近平唐琪薇:您的话让我想到前一段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捧出网络写手周小平,中共是否希望打造出一批象周小平这样民间草根的吹鼓手呢?

凌沧洲:我认为这是当局在改变宣传手法和策略。周小平的语言确实比较网络化、草根化,但是他被当局隆重推出在中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感,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因为周小平是一个用虚假事实写文章的人,即使他的语言再网络化、亲民,就是没有用的。

唐琪薇:我们知道,今年8月习近平就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刘屏先生您觉得习近平所指的这些新型媒体集团,是在央视、新华社的基础上打造呢,还是会有新的新型主流媒体出现?

刘屏:这让我想到多年以前台湾还是威权体制之下,有一位民权运动支持者讲过一句话,他说你要从反面去解读专制体制的宣传内容。从习近平的话可以看出,显然中国主流媒体的形态比较呆板,手段比较落伍,在竞争力上也是缺乏的。为什么?关键是主流媒体呈现的是不是事实?如果你的阅听大众对你失去了信心,你再怎么包装也无法达到你所期望的竞争力和需要达到的宣传作用。中共希望媒体的最高主控权还在党和国家手里,而不像其他一些国家的媒体已经是百花齐放。究竟是在央视、新华社基础上打造,还是会有新的新型主流媒体出现,我们还不确定,但是不管怎么,中国当局的目的还是希望达到宣传官方的效果。然而在时代变迁之下,媒体又要有竞争力又要被官方牢牢掌控,这个很难兼顾。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唐琪薇邀请资深媒体人、旅居加州的著名作家凌沧洲先生,以及台湾"中国时报"华府特派员刘屏先生对中国当局想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进行的点评。这个访谈分上下两部分,您现在收听的是上半部分,下次节目请继续关注访谈的下半部分。

(记者:唐琪薇 责编:嘉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穿墙网站镜像索引 (墙内可直接点击)

2014年11月4日 下午 7:37
标签: 

相关文章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