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G4G] 国际财经日报 现在300万元相当于33年前多少钱?

蔡慎坤 |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10:58 AM

现在300万元相当于33年前多少钱?
现在300万元相当于33年前多少钱?

截至2014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120.96万亿元,通常,人们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内生产总值(M2/GDP)比例来说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量化比例关系。这一比例相对合理,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M2/GDP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到2013年底,中国GDP总额为:56万亿,是1978年的150倍;而同期的M2从1978年到现在,己经增长了至少一千倍。

超发货币的后果非常直观,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投资分析师刘建位曾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还有更直观的对比,现在的百万富翁与上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相比,哪一个购买力更强?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上述数字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结论,经过又一轮4万亿经济刺激之后,当年的1万元折算到现在至少是300万元,可见通货膨胀的速度增长有多快!

印了这么多的钞票,物价想不涨都难了,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推动物价上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税收。

有人调查比较了中国与美国部分生活日用品的价格并列出了一个清单,其中汽油、柴油、肉、蛋、奶等许多生活日用品的绝对价格都己超过了美国,如果用购买力进行衡量,则差距会更大。

中国很多商品的价格超过了美国,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商品当中包含了许多人们看不见却是最终由消费者买单的额外交易成本------税收,主要是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我国在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征税,比如一辆汽车,从探矿、采矿就开始交税费,以后的炼铁、炼钢、轧钢、机械制造、运输、最后到制成成品等各个环节都要交税,因此,我国的商品中所含的税赋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比如,在中国商场里出售的100元女性化妆品中,会有14.53元增值税,25.64元消费税以及4.02元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44.19%,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间接税收,保守计算,政府税收将整个商品价格推高了一倍。

由于欧美国家征收的主要税种不是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而是最终环节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这样,他们就不会把税收计入成本加到价格当中,而我们征收的主要税种是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约占70%以上),这样,商家就必然将税收计入成本加到价格里,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物价高涨直接抑制了消费,消费的低迷又影响了生产。每逢经济萧条,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降税,就是为了降低物价促进消费的增长进而拉动生产,而我们国家在物价上涨、经济萧条时做的只是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又直接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和生产流通成本,更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期发展。

120万亿的广义货币(M2),对应60万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2个M2对应1个GDP,与美国等发达国家1个M2对应1个GDP,到底谁的效率更高、货币运转速度更快,应当不难判断。

问题在于,在这样的一种对应关系下,却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都面临严重的资金矛盾。即便勉强获得资金,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也让他们无力承受。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融资难、融资贵而现身的、受到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各种贷款公司、融资公司,虽然杠着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民解决资金困难的旗号,并享受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实质上,绝大多数都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高利贷公司,贷放给企业和农户的资金,融资成本高得吓人。而且,有些小贷公司,还沦落为社会非法集资的平台。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一些小贷公司通过高利率和障眼法,将融资成本提高到了40%左右,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要想从小贷公司获得100万元贷款,所付出的融资成本将高达40万元左右。对深陷经济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来说,有几个能够承受呢?这种不贷款等死、贷款找死的格局,何时才能改变呢?

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上海自贸区时对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把利率压下来是挺困难的,但一定要通过改革来倒逼,让跨境的资金有效流入以后,使得国内的资金成本加快降下来,这是最好的办法。

正象李克强总理所言,指望央行和证监会将融资成本降下来、将融资难问题解决,是不现实的。一方面,他们真的可能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他们实质也是金融利益集团的一员,在很多问题上,他们更多的是站在金融利益集团一边,而不是企业和老百姓一边。

金融改革,如果不能在放开市场、放开领域、打破垄断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是很难取得成功的。面对银行的无良以及无职业操守,央行只能不停地放水、注水,不停地发行货币,以至于M2迅速扩大到120万亿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发行国。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这只老虎,时刻张着血盆大口来吞噬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

天量货币投放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也是无法估量的,中国政府必须改弦更张,减少货币供应,让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特别是要让货币堆积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房地产市场长期积累的泡沫有多大,泡沫破灭的力度就会有多大。也就是说靠货币支撑的虚假繁荣有多炫目,未来回归现实的衰退就会有多壮观。

从历史规律来看,每一次重大经济危机抑或金融危机,总会使得一个货币模式崩溃。就当前来看,中国央行开动印钞机,加速掠夺民间财富来解决政府债务危机,实质上已经为未来的经济危机抑或金融危机埋下了定时炸弹抑或己经点燃了导火索。


来源:凤凰博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408829.html?touping

此文章为转载,不代表IBTimes中文网的立场和观点。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Google网上论坛中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发帖到此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go2group@googlegroups.com
通过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访问此论坛。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https://groups.google.com/d/optout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