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1949年,胡适为什么要离开大陆?

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胡适语

1949年初春,国共两党的炮声还没有停息,中国的前途在迷盲徘徊。一个老人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祖国,去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胡适。

毫无疑问,博学多才的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的先锋,胡适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人权与自由理念就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心灵,这决定了胡适的灵魂与共产主义思想格格不入。

1949年,尽管蒋介石溃败大陆。胡适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他天性无法适应共产主义思想,他认为共产党的理想并不是自己的理想,他们是说一套做一套。他还认为在共产党的管制之下是没有自由的。当时,共产党内有人带信给胡适,希望他不要离开大陆,留下来做北京大学校长兼北平图书馆馆长,可是他不相信共产党,最终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离开了大陆。旋即从上海乘克里夫总统号轮于1949年4月6日前往美国,开始了他流亡的“寓公”生涯。

显然,胡适思想与共产党水火不容。1950年初,他在《自由中国》上发表《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一文。而在1953年7月4日,胡适借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胡适文存》,作序说:“我的一些著作虽然未必都值得长久保存流传,但在大陆上的共产党烧毁我的书的时候,在这个共产党‘清算胡适思想’的时候,我应该让自由中国与自由世界的人们知道究竟“胡适思想’是什么,究竟‘胡适思想’为什么值得共产党的疯狂清算。”胡适虽然离开了大陆,摆脱了共产党的管制,但他并没有就此万事无忧。后来大陆发生的事情也许是在他意料之中。

1949年以后的中国,政治运动就接连不断。共产党的领袖们认为不整顿人们“糊涂思想“就不能稳定全国大局,就不能巩固初生政权。其中,在1954年,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运动,后来转而批判俞平伯的老师胡适。于是,胡适由学界泰斗一下变成声名狼藉的人物。共产党的群众运动决心要把胡适批深批透。他们骂胡适是“实用主义的鼓吹者”、“洋奴买办文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

远在美国的胡适听说大陆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对他的批判运动后,轻轻笑了笑说:“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时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因为,我个人四十年来的一点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的毕竟留下了大量的毒素。这种毒素对于马列主义好比瘟疫,还发生抗毒和防腐的作用。”对这种自上而下发动的批判,胡适将其看做是自己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乃至政治信念的胜利,是另一种对自己的抬举和宣传方式。

胡适不相信共产党,更认为中国人有一种劣根文化。胡适在他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可见,胡适对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事情感到是多么悲观!

但是,不要以为胡适离开大陆就是喜欢蒋介石。胡适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同样对任何独裁专制深恶痛绝。在台湾,胡适任发行人的刊物《自由中国》以西方的自由民主精神为武器,批评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1956年10月31日蒋介石做七十大寿时,《自由中国》出版了别具用心的“祝寿专号”,上有胡适写的《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希望蒋介石不要大权独揽而应发扬民主,做个“无智、无能、无为”的守法遵宪的“三无领袖”。

胡适认为,如果台湾不彻底实行言论自由,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胡适曾经面劝蒋介石将国民党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以便群众监督。这使得国民党很恼火,认为胡适在台湾“制造人民与政府对立,破坏团结,减损力量,执行分化政策”其“目的在散播和推广个人自由主义思想,好叫人们尊崇他为自由主义者的大师,由他领导来批评现实,批评时政,批评当政者,促进所谓政治进步,造成与自由民主的英美国家一样。这是他不了解中国当前革命环境,完全近乎一种天真的妄想”。不过,胡适很幸运,国民党除了草草批判以外,并没有把他投进监牢。胡适于1962年2月24日在台湾病逝,终年72岁。

胡适的一生无论如何都与政治分不开,也许证明越是一个大知识分子,越与政治纠缠不清。在中国,究竟是知识分子在改造政治,还是政治在改造知识分子呢?我们并不清楚。

一、胡适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胡适于1962年在台北病逝。

二、胡适个人荣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自由主义的先驱代表。获三十六个博士头衔。

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19351月5日,香港大学授予胡适的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6年8月,哈佛大学授予胡适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三顶博士帽。

同年,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是为胡适的第四顶博士帽。

其余的博士帽分别是: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6日);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6月13日)。

1940年,美国8所大学分别授予胡适8个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形成“博士高峰年”:韦斯尔阳大学、杜克大学、克拉大学、卜隆大学、耶鲁大学、联合学院、柏令马学院、宾州大学。仅在三个星期内,这位博士疲于奔命,先后到这些大学出席典礼,发表演说。至此,他的博士帽有14顶了,但胡适先生却说。“这些玩意儿,毫无用处……一个是四年苦功得来的,十三个是白送的。”

是年胡适五十岁。他老家安徽绩溪为庆祝这位在海外为国效力的“博士爷”50岁大寿,由县长朱亚云出面,制作了一块“持节宣威”横匾,率乡绅们,浩浩荡荡送到上庄村胡氏宗祠悬挂,并将上庄村改名为“胡适村”。

1941年,胡适在美国被授予博士学位有5个,在加拿大被授有2个。前者全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森林湖学院、狄克森学院、佛蒙特州的密特勃雷大学、密达伯瑞学院;后者是麦吉尔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多伦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

1942年是胡适拿博士帽的第二个“高峰年”,达10个之多,都是美国大学授予的。其中两个是名誉文学博士:达脱茅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其它8个是名誉法学博士,分别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奥白林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妥尔陀大学、东北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第纳逊大学。

至此,胡适已获得博士帽31顶,而最后的5顶是:美国柏克纳尔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3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1945年11月赴伦敦以中国首席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美国柯鲁开特大学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49年),美国克莱蒙研究所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1950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授予的名誉人文学博士(1959年)。

三、胡适名言:

1、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2、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3、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4、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他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5、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6、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的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反而损害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骂。

7、一个国家没有纪实的新闻而只有快意的谣言,没有公正的批评而只有恶意的谩骂和丑诋,——这是一个民族的大耻辱。这都是摧残言论出版自由的当然结果。

8、做为一个领袖人才,不能沦为干政打杂,要自处于无知、无能、无为。以众人之智为知,以众人之能为能,以众人之为为为。(引自胡适先生写给蒋介石总统的信)

9、把自己铸造成器,方才可以希望有益于社会。真实的为我,便是最有益的为人,把自己铸造成了自由独立的人格,你自然会不知足,不满意现状,敢说老实话。

10、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