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G4G] 联合早报网 人民网为温家宝呼吁政改辩护

人民网为温家宝呼吁政改辩护

(2012-03-22)

早报导读
1周点评:千万富翁白手起家的秘密!
高端奢华充斥奢侈品中国
 
一批民工在上海一建筑工地歇息。人民网文章指出,温家宝的政改目标是:让人民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路透社)

  人民网的文章指出,以前温家宝在国内外谈政改,大多是一种“仰望星空”,而在14日记者会上,温家宝则一指点破穴道,挑明中国政改的要害处,就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但温家宝倡导政改的努力遭到“自由派”和“毛粉”(毛泽东粉丝)的冷嘲热讽。

于泽远 北京报道

  中国官方人民网近日发表文章,为总理温家宝呼吁的政治改革辩护。文章说,温家宝近年来15次谈政改,有识之士都予以支持与赞赏,却遭到“自由派”和“毛粉(毛泽东粉丝)”的冷嘲热讽。

   文章认为,温家宝的政改思路包括:第一,“民主自由”应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第二,依法治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民民主 权利,反腐要推进财产申报、公示制,这是温家宝的政改路线;第三,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 人对未来有信心,这是温家宝的政改目标。

  3月14日,温家宝在记者会上重提中共文革的错误,警告如果中国的政改不成功,不仅经济改革的成果可能丧失,文革的历史悲剧也可能重演。温家宝还誓言,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要为改革开放奋斗一天。

  3月15日,被质疑有文革倾向的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因“王立军事件”遭到免职,在中国左、右阵营中引发空前激烈的争论。但在官方管控下,这些争论主要通过微博和互联网进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都没直接参与左右之争。

  人民网昨天发表题为“温总理期待什么样的政治改革”的文章说,当下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无疑是上身穿着经济辉煌的锦衣,而下身穿着政治文明的短裤。要提升政治文明,全民共识就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文章指出,以前温家宝在国内外不同场合谈政改,大多是一种“仰望星空”,而在14日记者会上,温家宝则一指点破穴道,挑明中国政改的要害处,就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但温家宝倡导政改的努力遭到“自由派”和“毛粉”冷嘲热讽。“自由派”指温家宝是“作秀”,这是最伤害温家宝人格的指责。温家宝的良知难得,独立人格难 得。“可叹的是,某些人不管温总理做什么,说什么,都骂。既然民众都期盼完善政治文明,为何不能宅心仁厚,同气相求,给力一下这位朴实儒雅的亲民总理,善 待中国政坛这一抹阳光呢?” “毛粉”则指温家宝“反动”。在“毛粉”看来,改革开放的中共都已经“反动”了。唯有毛泽东文革时代是伟大光辉正确的。文革幽灵,至今还盘旋在共和国上空,并在某些城市变脸出现。

   文章指出,造神运动,唱红歌,闹革命,搞批斗,文攻武卫,是让文革过来人最心有余悸的历史印象。文革期间,冤案错案假案层出不穷,人命被草菅,人权被践 踏,亲情被撕裂,人格被扭曲,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破坏,整个国家俨然是“东方疯人院”。全国人民饥肠嗷嗷,却每天忙于整人或被整。在强大宣传机器渲染粉饰 下,产生“中国人民最幸福、世界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集体幻觉。

  文章认为,温家宝在记者会上浓墨提及文革悲剧,是因为当前某些人试图利用人们对现实不满和怀旧情结,利用底层百姓对毛泽东的崇敬心理,鼓吹文革优越性,通过“唱红打黑”等高调手段,建立现代版文革社会。

《法治周末》暗批重庆

  《法治周末》昨天也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暗批重庆“‘唱红’变成了高于一切的政治任务,从幼儿园的孩子到监狱的犯人,都在高唱革命歌曲,使人恍然不知‘今夕是何年’”。

   文章分析,为什么文革对中国社会危害深重,却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国人怀念它?这种看似不可理解的现象其实也是政治体制造成的必然后果。文革结束后,这场浩 劫的制度根源曾受到一定程度的反思。然而,由于复杂的政治原因,文革遗毒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有些人从骨子里仍对文革顶礼膜拜,每一个掌握权力的人,都不 希望受到约束。其结果,权力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极“左”思潮找到了畸形发展 的空间。如果政治体制得不到及时改革,那么中国将面临社会共识完全破裂的危险。

  文章指出,要从根本上清理文革遗毒并遏制极“左”思想回潮,及早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役,取得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形成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思想共识,乃当务之急。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