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Re: [G4G] 德国之声中文网 经验之谈:在中国当“媒体大使”

可笑经�

Kasia Hu <hometown.kasia@gmail.com> 於 2011年11月20日上午4:48 �道:

人生 | 2011.11.20

经验之谈:在中国当“媒体大使”

 

德国罗伯特・博世基金会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德中记者交流活动,两国的媒体工作者有机会到对方国家进行3个月的生活体验。德国之声记者Christoph Ricking是今年这个交流项目的成员之一,他在中国当了3个月的“媒体大使”。

 

路透社驻京记者站负责人Benjamin Lim在清华大学给我们今年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德中记者交流项目成员作报告时,用了"盲人摸象"来形容要了解中国的难度。想要给一个如此浩大的国度一个高 度概括,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中国又是一个充满对比和矛盾的国家: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腾飞与西部偏远城市的贫穷落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中共政府的 宏观调控;一边是严格的新闻管制,另一边又可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看到极为大胆的言论;既是维稳至上的警察国家,又存在无视法律的现象;一个宣扬改革开放的 国家,却经常表现得异常保守和孤立。

充满矛盾的国家

我们作为来自德国的"媒体大使"一共在中国进行了3个月的工作生活体验。其中一项内容是,在第一月里我们在清华大学听关于中国的一系列讲座。讲座席间,我 再次感到了中国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比如在新闻管制这一问题上,讲座的主讲老师们观点各异。他们中有人认为,中国的社会"不健康",中国需要新闻自由和公 民社会,也有人认为,中国人不具备基本的媒体素质,所以需要新闻管制,以便防止媒体报道对民众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新闻管制并不是明确的"一刀切",而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灰色地带",谁也说不清,什么是可以报道的,什么是要被"和谐"的,也许这一模糊地带是有意 设计的。有时候甚至一篇内容"敏感"的文章今天还不在"被和谐"对象之列,而明天就成了删除的目标了。让我特别觉得敬佩的是那些敢于闯入这个"灰色地带" 的中国新闻工作者,他们有勇气去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并延伸中国新闻管制的底线。

宣传教育和观光旅游相结合

我们在中国有机会结识了一些外国驻华记者。他们讲述了在中国从事新闻工作的困难。他们必须承受来自官方的压力,有些记者甚至遭遇过暴力袭击。

我们这些德国的"媒体大使"也有幸参观了一些中国报刊的编辑部。我们在参观《环球时报》编辑部时,发现那里的编辑团队是那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0。《环球时报》在中国很畅销,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它也被认作是走"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 "路线的报纸。

清华大学还给我们安排了一个为期一周的调研之旅,目的地是河南。不过,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调研,因为每天的活动安排都很紧:参观古庙、化工厂、在建的巨 型工程项目、恐龙公园,少林寺...每天晚上都有丰盛的大餐,河南当地负责接待我们的人极为热情好客,每晚都要和我们"不醉不休"。显然,这是一种宣传教 育和观光旅游尽而有之的结合,有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我是在这是作"媒体大使"么?

在国广实习

在中国的时光过得飞快,转眼我就进入了3个月交流项目的第二部分:两个月的实习。我实习的单位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德语组,这里有20名编辑,还有6名"外 籍专家",就是来自德国、瑞士等德语母语的外籍工作人员。我到这里上班第一天的感受是,这里真安静:没有人聊天,没人打电话。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只有节目 负责人办公桌上才有电话,其他员工都用MSN联系,或是用手机打电话。这里的中国同事都很友好,不过也很"保持距离"。我在下了班以后有时会和一些德国同 事或其他部门的同事出去喝一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中国的内容全部是正面的,重点是介绍中国文化的多样性,经济的发展,中国美食的精华还有民俗等。德语组的中国编辑们把新华社的消息稿 件翻译成德语,那几位"外国专家"在进行校对,最后还要经过责任编辑审稿把关。每周有一次编辑部会议,商定下一周的报道内容,但不是全部编辑与会,而是高 级编辑,如中国传统武术或者唐代造纸术。有时候国广也会派一个50多人的外国记者团去进行实地报道,比如去西藏看看,或是参观中国最富裕的村庄,或是出席 大连的商务峰会。"外国专家"们要就这些活动撰写报道、拍制录相,当然内容必须是正面的。

我每次到中国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几年前我就在山东学习过一年中文,之后我作为自由记者给德国之声供稿,内容也大多与中国有关。这一次参加博世基金会的 交流项目,我第一次有机会在中国从事记者工作,这又是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我与中国的缘分肯定还未尽,中国对我来说也仍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而我就像 是那个摸象的盲人,在一点一点的感触我的中国。

从2008年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与汉堡媒体学院每年组织一次奖学金项目。8名德国记者和8名中国记者分别作为"媒体大使"到对方国家进行3个月的生活工作体验。这些"媒体大使"除了参加一些讲座和调研旅行外,还要在一家当地媒体实习。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编译:谢菲

责编:李鱼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