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Re: [G4G]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中国驯服通胀的代价

大麻�要�了

在 2011年11月11日下午5:56,Kasia Hu <hometown.kasia@gmail.com> �道:
>
>
> 2011年11月10日 07:40 AM
>
> 分析:中国驯服通胀的代价
>
> 英国《金融时报》 欧阳德 北京报道
> 字号
> 背景
> 英文 对照 评论[66条]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
>
> 中国已暂时杀死了通胀恶魔,但在遏制通胀过程中,整体经济遭受了显著损害,有可能引发一场更严重的增长放缓。
>
> 表面看来,最新数据看上去完全像是北京方面一直在试图设计的软着陆。上月通胀同比大幅降至5.5%,而前一个月为6.1%。推动中国经济的投资保持稳定,同比增长24.9%。
>
> 但在银行体系、私人部门,特别是房地产市场,都隐藏着大麻烦。
>
> 北京方面肯定意识到这些问题。但对于它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渐进做法是否足以保持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强劲增长,各方仍有疑虑。
>
> 在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美国又深陷复苏乏力之际,中国出现失误(政策放松力度不够,导致增长骤跌)的空间,对全球经济而言是一种不可取的风险。
>
> "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陷入低迷的很大风险。鉴于外部环境已大幅恶化,中国央行需要投保,立即放松货币政策,"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
>
> 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暗示,政府已准备调整政策,当时他宣布应当"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自那以来,中国股市已上涨约10%,投资者预期官方将放松货币政策,但迄今政府只是在边际进行了微幅调整。
>
> 中国不愿以更大力度放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官方在过去一年艰难消除刺激方案的后遗症,2008年末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出台了庞大的刺激方案,以推动经济增长。
>
> 以创纪录速度猛增的银行房贷,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在接近两位数的水平,但这使各银行背负了大量可能难以收回的贷款,并引燃了通胀。直到不久以前,中国的通胀一直运行在三年高位。
>
> 为了使中国经济重新置于控制之下,中国政府自去年10月以来已5次上调利率,9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还责令各银行将放贷限制在强制性的上限以内。
>
> 面对生硬的放贷配额,各银行对信贷作了配给安排。它们向大型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此类企业的违约风险被视为可忽略不计),同时几乎切断了向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的放贷。
>
>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局面。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小企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60%,就业岗位的80%。
>
> 作为华东的企业家"温床",温州爆发的一波小企业破产,给政府敲响了警钟。过去一个月里,旨在加强面向民营企业的融资的各种措施,包括创建融资工具,已帮助缓解了现金紧缺局面。
>
> 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无望得到类似的帮助。
>
> 将浮现泡沫的楼价置于控制之下,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是十分必要的,但迹象显示,政府的各种生硬做法(比如限制买家的购房数量)可能引发一场崩盘,而非逐渐刺破泡沫。
>
> 10月份通常是一个购房高峰月份,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0月房地产交易量环比大跌25%。
>
> 野村证券(Nomura)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北京方面推动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应当有助于抵消私营部门投资放缓,但这方面的成功把握不大。
>
> "楼市风险是头号下行风险,"他表示。
>
> 当温家宝最初发表微调言论时,房地产开发商全都松了一口气。但温家宝后来又表示,旨在遏制住宅价格的各种措施将继续实施,尽管开发商纷纷叫苦。最新数据公布后,温家宝在这一点上再次明确表态。
>
> "我特别要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绝不可以有丝毫动摇,"他在政府网站上的一份声明中表示。
>
> 随着增长放缓取代通胀成为中国的重大风险,这种缺乏灵活性的态度或许会带来危险。
>
> 译者/和风
>
> --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