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星期日

[G4G]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跻入西方把持的飞机制造业

媒体看中国 | 2011.11.11

中国跻入西方把持的飞机制造业

 
Presseschau China in den deutschen Medien 2.  DW-Grafik: Per Sander 2010_06_18_presseschau_chinesisch.psd

《商报》认为,中国雄心勃勃地进入飞机制造业,迈出工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同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的国际竞争,试图避免让这个行业重蹈汽车生产领域的覆辙。尽管西方公司存有戒心,但是不愿舍弃中国市场,中国可以很好地利用外部资源。

 

针对中国制造大型客机,《商报》11月9日报道说,"在工业政策上,进入航空工业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一步,这个曾经的发展中国家由此挤进西方或许最有声望的高技术领域。……巨额资金加上更大的雄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该报认为,"毫无疑问,全球飞机制造业出现一个新的竞争对手,但也是一个新顾客。德国的飞机配件供应商在世界市场除了空客和波音外,现在也可以给第三家大买主供货了……。"

评论认为,"面对中国的发展,欧美的飞机供应商变得进退两难。飞机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计划从2016年起用C919机型和波音 737以及空客A320形成竞争。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只有借助于西方供货商。但是,西方公司与东方新伙伴的合作愈是紧密,就愈是削弱其本国的忠实客户。中国 人在无耻地利用飞机制造业很高的外部资源利用度。……"

作者认为,竞争促进商业,80年代空客成为波音的竞争对手,导致大型飞机的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当第三家在市场上出现,难道因为是中国的,就不一样了吗?所以不足为奇,西方供货商也和这个新手合作,当然也会转让技术。……"

评论说,西方企业家为了防止技术流失而联合起来的设想"只能是幻想"。"这种形式的团结一致在自由竞争的猎场无法实现。要是涉及到争取新的市场份额,西方 人会变得争先恐后。因为中国的飞机市场是世界上增长最强劲的市场,专家们估计中国在未来20年需要4300架新飞机,价值4800亿美元。大家都想去中 国,在这种复杂局面下,难道要让某个长远打算的西方国家介入并从法律上禁止合作、以免技术流失吗?"

着眼于国际竞争

评论认为,欧美是不可能这样做的。"竞争作为进步的动力已经在全球应验,汽车工业就是例证。就像欧洲人曾向亨利福特(Henry Ford)学习、日本人向奔驰学习过一样,中国人已经向日本人学习了。他们认识到,从根本上重新研制复杂的产品是多么没有意义,与外国行家成立合资公司更 时髦也更省时间。
"可是在汽车业,中国模式的缺点就显露出来。中国伙伴舒服了,他们不是独立自主,而是指望外国人作主。所以,中国今天依然没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

"中国政府想在飞机制造上避免这个弱点,因此迫使飞机制造业从一开始就准备应对国际竞争。对于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只允许它在配件供应方面成立合资公司。……"

作者认为西方公司向中国提供飞机配件无可厚非,"……要是有一天中国的飞机比欧、美的更好更便宜,那我们就得承认,我们还没有好到家。可是,幸运的是,离这一天或许还有一段时间。……"

编译:林泉

责编:洪沙

(以上内容摘自或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