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星期二

Re: [G4G] 余秋雨不要拿“文化垃圾”来骗人

i guess he didn't say it from his heart, but from his mind!
有人以前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余秋雨总会被人吐口水。现在应该懂得余秋雨心里到底装着一个怎样的世界了。这是个网络时代,这是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不上网,不读报,只看央视新闻频道",其实就是一条极其封闭、狭窄、保守、偏执、顽固的接受信息渠道。央视新闻频道绝对做不到"负责报道一切",甚至连"实话实说"都被取消了。依托着这样的信息支撑,喜欢对公共事件指手画脚的余秋雨,又怎么能不让人怀疑他"含泪"时也是一脸虚假呢?



2011/5/22 kkkim <kaosongcongvn@gmail.com>
余秋雨不要拿"文化垃圾"来骗人

古楚小卒





  或许是受古代贤士的遗风影响,余秋雨经常喜欢在自家门前树一面"归隐"旗号。不过,余大师常常寂寞难耐,过不了多久,他就忍不住走出门凑热闹,手持魔仗,口中念念有词,掀起一阵舆论风潮。



  "我没有手机,不会上网,不看报纸,只看央视新闻频道,但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东西。"日前,余秋雨在"宁波市第二届全民读书月"开幕式上这样说,"在我看来,现在我们接受的大部分信息都是无用的文化垃圾,我们没必要知道这么多,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余秋雨做过很多让人闹心的事,也说过太多癫三倒四的话。有时我觉得,再去过多缠纠于余长老的妄言,实在有些无聊。前段时间,余秋雨把博客关了,原以为他能消停一阵子,现在看来,余长老自己耳根清净了,却还是不忘拿"妖言"魅惑众生。余大师这次的"文化垃圾论",就包裹误导众生的流毒,必须进行荡涤与清洗。



  以前陈丹青在媒体上曾公开说"余秋雨最愚蠢的是不懂媒体"。我觉得,陈丹青这个判断很有道理。余秋雨可能不知道,今天人人都有平等接受信息的权利。纵然信息爆炸会有满地碎片,其中有一些无用的文化垃圾,但没有丰富的信息,公民又何来进行独立判断的基础支撑呢?



  有人以前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余秋雨总会被人吐口水。现在应该懂得余秋雨心里到底装着一个怎样的世界了。这是个网络时代,这是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不上网,不读报,只看央视新闻频道",其实就是一条极其封闭、狭窄、保守、偏执、顽固的接受信息渠道。央视新闻频道绝对做不到"负责报道一切",甚至连"实话实说"都被取消了。依托着这样的信息支撑,喜欢对公共事件指手画脚的余秋雨,又怎么能不让人怀疑他"含泪"时也是一脸虚假呢?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有时并不认为现在就真的是信息过量了。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所处的年代,仍然信息匮乏之极。不可否认,现在能上网,能看许多报纸,还能玩先进的手机,这样的现状,与过去相比,要丰富得多。就是与周边某些不发达国家的人们相比,也幸福多了。但是,如果真愿意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对这个世界,如果真要满足公众对信息的充分自由选择权,恐怕这样的丰富与幸福,仍然远远不够。



  不要忘了,现在仍然经常出现谣言满天飞,真相被掩蔽的现象,说到底,就是因为公众接受信息不对衬。仅仅依据一种经过层层过滤的媒介,不去对真相进行充分调查,不愿意接受不同价值判断的博弈,就披着所谓的专家外衣大放厥词,往往就是在制造与谣言并无二致的"文化垃圾"。余秋雨不仅被有些人视为专家,还欣然接受过"大师"的赐封。难道这位"不上网,不看报"的专家大师到现在真的不知道,在他发表这番"文化垃圾论"之前,网上与报上早就有无数人将他那些"媚语口红"视为最肮脏的"文化垃圾"了。



  前些天,《南风窗》杂志做过一篇关于作家沙叶新的报道,其中提到他去年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我曾多次品读过沙先生这篇叫《不为权力写作》的演讲。沙叶新说,"我在文革中的所谓作品,都是垃圾,都是帮闲甚至是帮凶之作"。除了"悔其少作",沙先生还公开表明"不当奴才,不做工具,心灵自由,不为权力"。每次读完这篇演讲词,我都会感叹,同样是上海作家,同样有着某些相似经历,沙叶新与余秋雨的做人差距怎么会那么大呢?而沙叶新不像余秋雨那样"不上网,不看报",他非常关注网络信息与网络言论,在那次演讲中,他甚至念了网上那首著名的"草泥马之歌"。



  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都会明白了,"不上网,不看报,只看央视新闻频道"的余秋雨,恰恰最容易成为给普通公民制造'文化垃圾"的人,而他眼中所谓的"文化垃圾",则很可能赋含着现代公民最需要价值因子。所以,请余秋雨不要再拿"文化垃圾"来骗人了。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