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G4G] Re: 长平:“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形象

公共外交研讨会强调 中国重视传播国家形象

公共外交研讨会强调 中国重视传播国家形象

(2010-10-10)

● 陈迎竹 上海特派员

  北京奥运的志愿者给中国国家形象带来的得分不少于金牌外交,这是公共外交最好的例子。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昨天在上海举行的察哈尔公共外交研讨会上表示,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参与国家大型活动,但他们在国内外的言行表现,都具有表达中国国家素质的意义。

  第一届察哈尔公共外交研讨会昨天在上海举行,主题为《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会议是由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察哈尔学会承办。

政协常委赵启正:

媒体是公共外交主角之一

  赵启正也举上海世博会为例指出,刚开始出现的不排队、假装残疾人使用绿色通道等现象,到后来都少了,就是很大的进步。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坚忍毅力与服务精神,更是令日本游客惊叹佩服。

  赵启正特别强调了媒体在传播国家形象方面的重要性,“媒体是公共外交的主角之一,所有公共外交的力量花了都是分母,只有媒体报道了,分子才不是零。没有媒体的报道,一个活动等于没有发生过。”

  中国近年开始重视公共外交的推广。刚成立满一年的察哈尔学会是由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韩方明创设的民间组织,致力于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积极展开与世界各国的民间团体进行交流。

  韩方明表示,研讨会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发来贺信,显示规格很高,其成果将上呈国家领导作为参考。此外,会议也充分体现公开与包容,邀请了华语世界主要媒体负责人,包括《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与《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与会发表意见。


2010/10/10 参考消息 <go2group@gmail.com>
有一部广告片,叫做《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计划在近期问世。它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委托给一家广告公司制作,分为《人物》和《角度》两个部分,前者将会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播放,后者用于外事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宣传片主要给外国人看,大多外国人看到的是《人物》篇。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author unknown) on 10/9/10

作者:长平 | 评论(4) | 标签:时事观点, 中国, 民主, 社会, 文化

有一部广告片,叫做《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计划在近期问世。它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委托给一家广告公司制作,分为《人物》和《角度》两个部分,前者将会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播放,后者用于外事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宣传片主要给外国人看,大多外国人看到的是《人物》篇。

这个宣传片首先在国内媒体进行了宣传。看得出来,很多媒体是以一种宣传的意识来报道这个宣传片的宣传——因为那个广告公司的人在拍国家形象宣传片,所以媒体就预设了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我觉得首先应该“公事公办”,一是公开这个东西到底要花多少钱,二是想想花这么多钱要干什么。

“国家形象”这几个字,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有神圣化的意味。神圣化的对象很容易抽象化,大家似乎觉得,国家形象是一个可以独立去塑造的东西。不管这个国家的法制环境如何,金融体系怎样,有多少作家因为写作被拘押,有多少公民因为房屋被拆而自焚,又有多少上访者因为申冤而被投进黑监狱,这些都不代表国家形象,我们可以另外做一个东西,掩耳盗铃地说:请大家看看这边吧,这才是我们官方认可的国家形象。

我并不反对拍一些好的东西给人看,但是你只能具体说你拍的是什么,而不能以偏概全,妄称代表。你可以拍一些漂亮的风景,去宣传旅游;你可以拍一些市井文化,去展示民间气息;你拍一个故事,去演绎某种理念。该广告片的总策划朱幼光说,“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形象宣传片,但是每个国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宣传自己。”他举例说,美国没有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因为美国的所有大片、音乐、漫画都在宣扬它的国家形象。的确,美国人老是通过通俗文化,来提倡所谓的“美国精神”。不过,朱先生可能混淆了“形象”与“观念”的区别。他列举那些美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几乎都不是由美国政府拨款拍摄,而且是在宣传一种观念,而不是塑造一种形象。观念是一种追求,而形象是一种结论。

假如真想让外国观众通过这个宣传短片看到中国的形象,那么我们首先应该看看该片自身的形象。朱幼光认为中国的情况和美国不同,其大众文化目前还没有那样的宣传能力,所以,“必须有这样的宣传片才能在短期内达到一定效果”。在短期内达到效果,换一种说法叫急功近利,或者叫投机取巧,这是该片传递给人的第一印象。以为拍一点华美的镜头,购买一些广告时间去反复播放,就可以迅速提升国家形象,这还真是把外国人当中国人了。

再来看看这个宣传片要给外国人看的东西是什么呢?根据媒体报道,“这个30秒的宣传片,最终确定要选取全球华人精英来拍摄,比如李嘉诚、姚明、杨利伟、马云、章子怡等,只要他们的面孔一出现,就能让人联想到中国,是能代表中国的面孔。”不过,就在同一篇报道中,执行制片人苏明霞说,“30秒钟的《人物篇》就是要展现最普通的中国百姓状态,他们都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生活、工作的。”从后来的报道看,这并非是误报,而是体现了制作团队的矛盾心理。他们一边拍摄着名人明星,一边强调普通人的重要,甚至最终在片尾加了一个不够有名的维和警察,就宣称“该片从百姓中来,回归百姓中去”。

为什么要如此自欺欺人呢?因为制作团队心里很清楚,真正在乎这些名人明星的,并非渴望了解真实中国的外国人,而是我们自己。炫耀成功人士,以为他们代表了国家形象,体现的是一种趋炎附势、成王败寇的心理。我相信在很多外国人眼里,这不仅无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还会起着相反的作用。但是我们自己实在是太名利熏心了,拍给外国人看,还是拍给自己看,成为一个两难选择。最后,国家形象塑造团队决定,还是先满足自己吧。

事实上,这整个国家形象宣传项目,结果都会“出口转内销”,“回到百姓中去”。只有我们自己理解自己,无限向往“急功近利”和“趋炎附势”,而且想当然地认为“全球同此凉热”。媒体一定会告诉国内民众,通过这个宣传片,我们的国家形象大幅提升了,外国人对我们佩服得不得了。从而,民众也更加坚信,通过炫耀功名利禄,在短期内达到效果,果真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长平的最新更新:
  • 转 长平专访 大陆媒体:新的裂缝,新的光亮 / 2010-10-01 14:40 / 评论数(20)
  • “清纯女”神话的实质 / 2010-09-29 22:46 / 评论数(24)
  • 【预告】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报告出来了 / 2010-09-19 02:16 / 评论数(6)
  • 长平:我愿意把我的恐惧说出来 / 2010-09-02 14:42 / 评论数(8)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喜欢推特?请翻墙跟@elaoda,鹅推特推荐用中文!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