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星期二

[G4G] Re:『访谈』白岩松:每个人都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哑巴除外)


死人能说话吗?死人也有权发声啊!

2010/10/26 参考消息 <>
十年前,当白岩松出版《痛并快乐着》的时候,就已经在书的后记当中允诺,十年之后会再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因为他觉得十年是一个很有效的跨度,相比之下,太短的间隔容易注水,太长的等待又容易遗忘。同时,因为担心自己用忙碌的理由或者松懈的借口去逃避这本书的创作,所以这几年他给自己施加了许多无形的压力,逼着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十年前的计划实施下去。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admin <liangpin@metroer.com> on 10/25/10

       十年前,当白岩松出版《痛并快乐着》的时候,就已经在书的后记当中允诺,十年之后会再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 因为他觉得十年是一个很有效的跨度,相比之下,太短的间隔容易注水,太长的等待又容易遗忘。同时,因为担心自己用忙碌的理由或者松懈的借口去逃避这本书的创作,所以这几年他给自己施加了许多无形的压力,逼着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十年前的计划实施下去。

       和那些觉得需要通证明自己有文字能力的人不同,写字对于他来说是个老本行。虽然如今主持人的身份让他家喻户晓,但是在此之前,他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报纸编辑,这些年来,自己主持的稿子都是由他亲自撰写,与此同时,还会把一些不适合在自己节目里播出的内容落实于笔墨之间。这本《幸福了吗?》的面市让白岩松松了一口气,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允诺的完成,同时也可以把之前的东西全部抛掉,踏踏实实走进下一个十年。

       正像封面上写的那样,“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作为走在新闻第一线几十年的人,他懂得用更加心平气和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让许多人为之困惑的敏感事件,不一定影响你的世界观,但注定会让你懂得,用平静心态面对一切,你的视角会有所不同。只可惜他把这些大事写得过于详细,以至于在采访时,失去了追问的必要,于是我们换了一个视角,从央视和新媒体的角度,和他聊了聊新闻的过去与未来。

《周末画报》× 白岩松

基本上一提到新闻媒体,就会不可避免地想到尺度问题,你做的《新闻1+1》算是国内尺度最大的一档新闻节目,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把握这个尺度的?
其实在中国做新闻谁不是在把握尺度呢?这种分寸感是最关键的一个东西。关于这个问题,我喜欢拿足球场上的越位和反越位来举例。最无效的进攻是什么?是越位,而且你进得再漂亮甚至还可能给你一张黄牌。但是最简单的有效进攻就是反越位。那对于前锋,面对越位的规则,你不可能回到自己后卫那站着去。最好的前锋始终贴着对方最后一个后卫站着,然后时刻能够制造有效进攻。其实我觉得做传媒有的时候和这个很像,在我们这种空间里,你当然不能越位,所以我一直在做一个有分寸的推动者。如果你光考虑分寸,忘了推动,你分寸有什么意义?但是如果你仅仅一心就是推动,而不考虑分寸,那能推多久呢?另外一方面,你骨子里必须是个建设者。不排除有的时候你以破坏的方式去建设,但是如果长期下来大家知道你是一个建设者就好接受。其实人与人之间交流也是,如果你要只提醒他今天的衣服穿得不对,如果你用了一种很让他难看的方式的话,他不会接受。但如果你是以帮他的方式,他就会觉得很温暖。做一个传媒人,尤其岁数大了之后,人到中年你更在乎的是效果和作用,而不仅仅是过瘾。就像以前丘吉尔还是谁说过一句话,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偏激,不冲动,那是你身体有病。但是如果人到中年,岁数大了还只是偏激,是你脑子有病。

那么《新闻1+1》这几年来碰到过问题吗?
两年半做下来没出过大问题,我们所有敏感的事情几乎全碰过,瓮安事件、杨佳事件都碰了,不也没问题吗。小问题肯定有,哪个东西没小问题。网络上的声音很多,那你作为传统的媒体难道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就会积累决策者和新闻人的信心,那么就为下一步更多的人有可能去做这个类型的节目在电视里提供了空间。

这些年你一直在央视,这个电视台总让我们觉得和其他台不太一样,但是具体哪里不同,我们似乎也说不好。不知道这么些年,你跟其他电视台的同行接触之后,有没有这种感觉?
其实我也始终跟央视有意识地保持一定距离。央视只是一艘庞大的船,它是一个播出机构,它的好和不好,取决于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把它向哪个方向驾驶。所以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人群对它会有不同的评价。我觉得社会当中有的时候一说央视就会笑。但是央视真的有那么糟糕吗?其实不是。就像大家觉得《新闻联播》应该改,你觉得他们真在意的是新闻联播的改版吗?不是,人们把很多对新闻的期待或者不满放在了这个栏目身上,觉得它改了,所有的东西都通了,但是没有那么简单。

如今微博是传播新闻时的一个优良工具,你怎么看待这一类新的传播媒体?
我觉得互联网最可贵的地方是给原本话语权不多的人以充分的话语权,可是现在,不管是博客还是微博,其实真正排在前十名或者前二十名的都是原本就有话语权的人,进一步放大了他们的话语权。所以许多人找我开博客或者微博的时候,我说我就算了,因为我话语权已经不少了。但我觉得博客或者微博的好处是让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一个全民皆记者的时代,也许他没有受过专业新闻训练,但是却以非记者的身份扮演了记者的角色。互联网、微博、博客等等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大家有渠道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公民要有渠道。

那么对于网络上的荒唐事,你是怎么看待?
在我身上就发生过很多荒唐的事情,比如被自杀,比如被挂职,但我从来没拿这样的事情抨击互联网。因为我更看重它天使的那一面。你想想中国人在这里学会民主的氛围,民主的气息,民主的方式,然后每个人都有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都有价值。也许有人说,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100条留言里头有90多条没价值,都是垃圾,可是你依然欣慰于垃圾也有了出口。

网络代表的新媒体和电视代表的传统媒体比起来,双方各偏重于哪些内容?
声音的互联抨击是网络最大的优势。其实网络从新闻的角度来说,它有一个先天的弱势,它不是内容供应商。它是内容整合,它是一个渠道。网上所有的东西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传统媒体。其实我一般不太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这样的概念,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时会变化。可能跟我过去做广播有关系。因为广播曾经被认为已经是末路了,我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时候做广播,那个时候是最悲惨的时候。可是现在广播你不觉得它又具有了新媒体的那种属性吗?因为它在全国所有城市里在面对那些移动的听众,这是新生活的新方式,但它还是老载体,还是广播老载体。

你怎么看待现在层出不穷的选秀或者征婚节目?
当初《超级女声》一出来的时候,我就说,没有必要抨击它有多恶俗,因为时代会有它自己的选择。它会受欢迎,说明大家有这种需求。包括现在的《非诚勿扰》,如今它的改进不是因为决策者的要求,而是网友所代表的大众先对其发难,说马诺坐自行车不如坐宝马那句话不能让大家满意,最后累加变成了一种政策效应。我一直觉得新闻就应该是绿叶,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娱乐当道。这说明这个社会才正常,如果一旦新闻压倒一切的时候,那么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现在有些不正常,比如2003年的非典时期,还有2008年汶川地震时期,为什么要在哀悼日的时候停止一切娱乐活动,说明这三天不正常,于是我们要以一种相对极端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逝者的追悼。而且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观点,我们能不能把娱乐节目的底线再往下放放,由有益变成无害,现在我们经常强调娱乐节目要有意义,我说你能不能把它再降一下变成无害,就像小沈阳刚出来的时候,社会上有各种声音,非要在小沈阳这找意义,笑就是生活中最大的意义,为什么还要让笑这个简单的事情背负一个十七大报告出来呢,别把小沈阳变成教授,更何况现在教授干的很多事情还不如人家呢!

『周末画报』 采访 王硕  撰文 李牛牛  摄影 冯昱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特别推荐:iPhone用家可以在『周末画报・iWeekly』中阅读到更多精彩专栏文章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关注良品豆瓣小组
                     以及良品新浪微博


Tags - , ,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喜欢推特?请翻墙跟@elaoda,鹅推特推荐用中文!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向此网上论坛发帖,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取消订阅此网上论坛,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若有更多问题,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此网上论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