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2日星期日

[G4G] 『访谈』郑智化:音乐的反思

《周末画报》×郑智化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admin <liangpin@metroer.com> on 7/12/09

       台湾流行音乐对大陆影响之深远,是任何一种非本土文化不能比拟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歌坛涌现出了几位被称作人文歌手的艺人,其中包括黄舒骏、张洪量、郑智化等人。他们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当大多数人还在学习如何赞美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开始了反思。而郑智化作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之一,为我们带来了街头巷口那些被人反复传唱的歌。

       登陆维基百科的中文版,输入"郑智化"三个字,会发现这样的形容,"他所创作的歌词对于社会有着犀 利的批判,他的歌声则带着沧桑的味道"。的确,了解流行文化的人会记得"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了解郑智化的人记住的却是《大国民》、《中产阶级》和《三十三块》。当时在奥美广告公司工作的郑智化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歌手,但因为一首名为《给开心女孩》的广告歌红遍台湾之后,唱片公司想尽办法说服他出版唱片,"当时我只想玩一玩,既然是这种心态,所以一定要写一些我想写的题材,不管市场如何"。于是他用报道文学的方式书写整张专辑,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专辑同名曲《老幺的故事》,这首描述矿工生活的作品因为写得过于真实感人,以至于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的父亲是一位不幸遇难的矿工。可事实上,第四张专辑里面的《裁缝》,才表达了对他父亲的敬意。

       十年弹指一挥间。郑智化离开了娱乐业,结婚生子。"我非常喜欢音乐,同时讨厌娱乐业,我跟他们一直格格不入,而且要生小孩,不想让她认为自己的爸爸曾是一个 歌手,对我们这种知识分子来说,歌手是一个很不入流的职业。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怎么可能让孩子看得起自己。"因为他开始选择另一种生活,从此与这个行业不相问闻。

       直到2002年,3岁女儿的一句话才让郑智化有了复出的念头。"当时因为幼儿园老师要孩子们学写家长的名字,可想而知,如果她的老师是我的歌迷,看到'郑智化'三个字会是什么反应。女儿回来问我以前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老师听到郑智化就像听到鬼一样。半年之后,我得知一些大陆的朋友给我弄了'郑智化歌迷联盟'的网站。我想自己都不唱歌了,还有这么多朋友想着我,就让联盟的人弄了个聚会,回大陆看看他们。"

       郑智化先是在2005年举办了一场演唱会,而后通过 EP《飞鸟》正式宣告复出。此时他的新作没有当年那种反叛,而是选择一种相对内敛的表达方式。"这个时代虽然还是痛苦的时代,但是已经有了希望,但在1990年代,我们看到的绝望高于希望,我只能适应社会与心态的共鸣去创作。"他觉得现在这个网络满天飞的环境是对创作的糟蹋,"出两首歌和十首歌对我来说一模一样,简直是浪费才华, 即使我写一百首歌,也是两首两首地出"。

《周末画报》×郑智化

Q:和你同时期出道的黄舒骏、张洪量,以及更早的罗大佑,都被称作人文歌手,但现在人文歌手好像越来越少,你觉得人文歌手是时代的产物吗?
A:是个时代的产物,但这个"时代"是在两岸一种特别关系上面,还有两岸社会环境的不同之下,造成了歌手在这样一个华人市场里面被忽视。其中的原因和政治有关,而台湾的政治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其实华语流行音乐一直到目前为止,大陆受到台湾影响还是相当大的。也许这几年,大陆有了有了自己所谓的派别和音乐出来。但不可讳言,台湾音乐影响这块大地很深很深,甚至有一种崇台情结,这是我很不喜欢的。当年我红的时候,常常跟当地的乐手或创作者讲,你为什么要看不起自己,你自己的东西就一定比我们差吗?可是没有办法,那个很难一夜之间改变。 台湾现在的底蕴突然不见了,变得浮躁,人们没有所谓的文化、艺术,只剩下一个政治,全世界走过这么多国家地区,没有一个地方像台湾这么乱七八糟的。所有核心价值都被抽离,只剩下"我要选举,我要拼倒你",太夸张了。这时候大陆刚好在经济起飞,但是文化没有完全跟上来,有文化底蕴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剧。

Q:当年为什么要把《Let It Be》翻唱成闽南语?
A:这样的歌翻成普通话没意思,所以就用闽南语翻唱。 闽南语有自己特殊的韵脚,可能你们没办法了解,但是它表达起来很随性,所以我完完全全按照英文歌词翻译成闽南语,一点不觉得奇怪。语言本身有一些限制,如果你懂法文,会知道在讲c'est la vie、bonjour那种味道在哪里,可你不懂这个语言,怎么讲都没办法了解。因为我懂的语言比较多,所以常常开玩笑说很多 "我爱你"不见得好听,中文讲还好,日语是"爱してる よ",也OK,英语是"I love you",有点感觉,但德文的 "ich liebe dich",我永远都不觉得那个叫"我爱你"。 这是我对语言的偏见吗?我觉得不是,而是发音没有进入那个体系。

Q:《达奇达奇嘟》写的是什么?
Q:这是根据一个孩子的故事改编的,那时候我参加社工,帮助弱势群体,包括达奇这个小孩,他语言学习特别吃力,对我们来讲学习"嘟"这个单音很简单,他要花上一个礼拜。这首歌就是在关心这样的弱势群体。

Q: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现在唱片业衰败的原因除了网络下载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A:唱片公司自食其果,把所有东西都幼龄化,欺骗那些无知的小孩。这些人最容易被煽动,问题是他们也最容易变心。结果就像现在,一天到晚都必须推马戏团出来。正常情况下应该是50岁的人依然可以买票去看演唱会,但在我们这边不一样,别说50岁,就连30岁的都不知道自己该听什么了。于是有些人开始把钱从娱乐市场转移,买Prada和LV,但文化这一块还是空虚的,没有东西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周末画报』 采访/撰文 王硕  摄影(大图) 王涛  

良品周刊·平媒精选文章由现代传播 旗下媒体提供,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到《周末画报》、《新视线》、《生活》等诸多杂志的经典文章,支持RSS订阅Email订阅 ,亦可通过Google Reader鲜果QQ阅读有道  等在线阅读器获取,或在MSN直接订阅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在饭否上关注良品杂志




Tags - , ,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