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星期五

[G4G] 老党的博客调查“秋雨图书馆”!

"秋雨图书馆"已被中国移动、五粮液埋单

  ——"余秋雨捐赠灾区三学校图书馆"实地调查(下)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何三畏 on 7/1/09

"秋雨图书馆"已被移动、五粮液埋单
  ——"余秋雨捐赠灾区三学校图书馆"实地调查(下)
                                                                文、图/勒克儿
  勒克儿《对"余秋雨捐赠灾区三学校图书馆"的实地调查》上篇说:都江堰与余秋雨先生的"君子协定",是当地内部报刊《都江堰快报》记者李崎以个人名义撰写文稿,发给媒体和上海"九久文化公司",再以教育局副局长肖融"确认"的官方申明:"都江堰教育局刚刚选择了蒲阳小学、李冰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由余秋雨先生捐赠(图书),并命名为;秋雨图书馆'"、"每所学校1万册图书"……
  对这个都江堰官方给的"台阶",余秋雨先生似乎还不愿意顺"阶"而下。在其最新博客中,余秋雨先生坚称是"捐建的是三所图书馆"。(详见6月26日勒克儿博文《"捐款门"都江堰不对余秋雨说不》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6956208/blog/1245957406
  但6月24日,勒克儿在都江堰,对"捐款门"所涉学校采访调查结果表明:三所学校所有建筑包括图书馆在内,重建资金除了成都市政府力扛之外,中国移动、五粮液集团可以说是"大出血"……

第一站:李冰中学
  李冰中学重建工地门前右侧的墙上,写着"中国移动捐建"标语。看到这,心里暗忖:李冰中学的图书馆,好像与余秋雨先生没半块砖关系。
  对余秋雨"捐建学校图书馆"的说法,现场工长张雷直呼"不可能"。他说,"这里所有建筑都是中国移动捐建的。"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图书馆。
  李冰中学重建今年1月14日开工。承建方是华西建筑集团12公司。整个工程总投资46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24000平方米。该校重建规模,在都江堰所有在建学校中位列第三。
  李冰中学图书馆在多功能厅一楼,面积300多平方米,二楼是阶梯教室。主体工程已经完毕,工人们正在进行内装。
  "这图书馆建设成本,起码也得五六十万。"张雷说。
  "你们是否听说这一图书馆要命名为'秋雨图书馆'"?
  "呵呵,我们修房子,只管从移动那里拿钱。命名'秋雨图书馆'?也说不定哦,万一移动公司只管出钱整死不挣名,又怎样?"张雷说。
  李冰中学校长罗位全说,本校是由政府拨款3000万、中国移动捐资4500万,共花7500万修建的(包括整个学校的软硬件)。余秋雨先生捐书的事,是今年5月中旬教育局通知的。他捐什么书我不清楚,但我想,他是文化人,相信捐的书都是有内涵有档次的。
  
第二站: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
  该校属原址重建。由成都建工集团承建。施工工地上,一公告栏对这次重建作了简单介绍:"成都市财政出资9300万元,五粮液集团捐赠2500万元……"。
  成都建工集团项目经理罗先生介绍说,新修的校舍由12个单体建筑构成,建筑面积34000余平方米。图书馆是个独立建筑,有两层,总面积2100多平方米,"仅图书馆一项的投资就在三四百万元"。
  走进这个重建学校大门,右侧是一座现代化的室内篮球馆,左侧就是图书馆。加上进门迎面扑来的高大钟楼建筑,这三处算是该校的标志性建筑。
  这是都江堰所有中小学中最壮观的图书馆,此时工人们正在进行内墙装饰。一楼1000多平方米是通间,很开阔,二楼则分为了两间。建筑统一井字梁,四周的两面墙,全部4米以上落地窗,看上去气度非凡。
  该校校长谢颖说: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教育局通知了我们,余秋雨要给我们学校捐书10000册。但因为我们学校目前还是板房,要等到新建的学校启用了,才有图书馆……大概就是这些,别的情况我不清楚。
  
  "会不会把这一图书馆命名为'秋雨图书馆'呢?"
  面对提问,在该校板房校区小卖部逗留的几个本校老师"嗤嗤"笑答:这个我们不清楚。不过,如果出1万本图书的钱就可以冠名"秋雨图书馆",那人家五粮液出了2500万,是不是只要五粮液集团吱个声,学校就冠名成为"五粮液外国语学校"呢?
  
第三站:蒲阳小学
  蒲阳小学是原址重建。包括两层食堂,两层宿舍,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总投资1000余万元。工地进门左侧介绍注明此工程是"成都兴蓉投资公司"投资兴建(该公司老板是成都市政府)。工地正中央一建筑顶端,"衷心感谢四川籍丽江人士对蒲阳小学到无私援助"的大幅标语煞是抢眼。
  相信,如果余秋雨先生之前真的对该校有所捐赠,无论现款抑或物资,这里的师生肯定会为其大书特书。
  由于面积相对较小,这里的施工进度比前两所学校都快,外墙已进入贴瓷砖阶段。和李冰中学一样,图书馆位于多功能厅一楼,由图书室、借阅室和体育器材室三部分组成。工人们正在为图书馆和教室安装电扇。承建此工程的华西集团12公司项目副经理张忠义介绍,图书馆面积约150平方米,"算下来,图书馆到投资也在二三十万左右。"
  蒲阳小学校长王芳说:5月中旬的样子,教育局通知我们,说余秋雨要给我们捐书、建图书馆。我理解的捐建图书馆,就是捐书。我不知道他要捐多少书,捐什么书。反正现在给我们学校捐书的慈善人士很多。
  
结束语:图书购买的"糊涂账"
  说到图书购买,其间玄机颇多。恰好勒克儿目前就在四川出版集团打工谋生。在出版集团,即使大门保安,也知道"码洋""实洋""成本价""特价"购买悬殊百倍!
  "码洋"购买,是超级大款,不管出版定价多少,通认;"特价"购买,甚至可到书库估"堆堆",与清仓卖废纸差不多。估"堆堆"的书与新旧无关,只是严重滞销的陈货而已。
  在四川出版集团各大出版社书库里,很多特价书是地震前出版的,甚至也有一年内出版的新书。出版年份一般三年以上者,大多打"堆堆"卖,其余一般都在1-2折左右。
  图书购买"行情",局外人看来的确像雨像雾又像风。
  一个人神侃,不足为凭。来看看曾在出版单位工作过的北京《竞报》专栏作家叶匡政如何说。
  叶匡政6月25日以《余秋雨"捐书"仍是一本糊涂账》为题发表"竞报评论"披露——
  书的批发价一般为定价的4至6折,民营书商低些,大出版社高些;还有就是一本书的成本价,就是制作书的实际成本,一般多是定价的3折。由于图书市场不景气,这些年书的退货量很大,除了极少数畅销书外,大多数书一旦过了销售期,也就半年到一年左右,卖不掉就退回到出版商的库房,这些书最后多以1折左右处理给特价书商。出版商的多数库存书,实际价值只有一折。
  假设3万册图书平均定价为15元的话(一般学生用书也就这个定价了),那么对出版公司来说,其实际价值就在18万元至4.5万元之间浮动,可高可低。因为书的品种、门类、进货渠道不同,就是1万册图书码在哪儿,再资深的出版人也难以估算其实际价值,而只有进货人自己知道。即使同一本书,到特价书商那儿买只要1~2折,到出版社则变成了5折,而到书店又成了9折。
  出版界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前些年在北京就听说,有一些机构在利用图书价值的特殊性,搞捐赠避税的事。最后即落个捐赠的美名,又赚到了大量的税款。
  扯这个闲话,并不是说余秋雨就想这么做,但此举无疑又给公众质疑留下了新话柄。按说余秋雨也算个精明人,怎么一碰到大是大非,就如此"拎不清"了呢?他是太轻视公众智商了,从来没把公众舆论看作是一个真正的法庭。这个毛病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余秋雨不过是一个活教材。


 
李冰中学建设中的图书馆(共2层,底层是图书馆,楼上是阶梯教室)。

李冰中学建设中的图书馆(共2层,底层是图书馆,楼上是阶梯教室)。

李冰中学图书馆建设工段负责人张雷接受勒克儿同仁采访。

李冰中学建设工地外墙的标语。
 
"捐款门"  都江堰不对余秋雨说不
       ——"余秋雨捐赠灾区三学校图书馆"实地调查 (上)
                                                                    文、图/ 勒克儿

  "我们是极重灾区。因为感恩,都江堰不会对任何捐助过或者正在实施捐助的人说不。哪怕捐赠只是一分钱……"面对采访,都江堰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王培军如是说。
  震后周年,沸沸扬扬的余秋雨"捐款门",再度使都江堰教育局成为媒体焦点——
  今年,因为一个"君子协定"。
  去年,因为聚源中学和新建小学。
  
  这个"君子协定",是当地内部报刊《都江堰快报》记者李崎以个人名义撰写的《余秋雨捐赠灾区三学校图书馆始末真相调查》文稿,发给媒体和上海"九久文化公司",再以教育局副局长肖融"确认"的官方申明:"都江堰教育局刚刚选择了蒲阳小学、李冰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由余秋雨先生捐赠(图书),并命名为'秋雨图书馆'"、"每所学校1万册图书"、"20万元捐款'肯定封不了口'"……
  对这个"君子协定",余秋雨先生似乎并不满意。在其最新博客中,余秋雨先生坚称是"捐建的是三所图书馆",并表示"不接受网络查账"。
  6月24日,勒克儿与同事余子炊驱车到都江堰,对所谓"捐款门"所涉学校一些当事人进行采访调查。
  
《都江堰快报》并未公开发表《真相调查》
  在都江堰教育局,没有找到副局长肖融。在其行政办公室,主任王培军快人快语:这个事情,目前我算是"新闻发言人"。
  很快,王主任递给了我们一份新闻通稿:"都江堰对这个事情的官方说法都在上面,你们报道不能超过其中范围。我能给你们说的,也是这份通稿内容,其他,我一概不知。"
  这份新闻通稿,署名是"《都江堰快报》记者李崎文、图"。并留有个人联系电话。新闻通稿内容就是那篇《真相调查》原文。
  这个《真相调查》,网上已经流传甚广。
  据了解,《都江堰快报》并未公开发表该文。
  
  "有没有最新的进展?"
  "等到9月份就见分晓。"王培军口风很紧。
  至于余秋雨捐的都是些什么书?什么时候能到?这3万册书是按码洋价核算,还是按折后价?对我们一连串提问,王主任仍是那句:"等到9月份就见分晓。"
  在该局各办公楼层与工作人员闲聊中,我们获得如下一些信息:
  "事情都接近尾声了,你们才来?今天你们是第二波,上午来的是新华社。上周媒体记者才多哦……"
  "能否提供一份登载这篇调查的《都江堰快报》?"
  "我们报纸不得登这些东西。咋可能登这些嘛……"
  "为何在你们局领导公开信息栏没有看到肖融副局长名字?"
  "政务信息栏是很早前弄的。肖局上任才一个多月。上任前是柳街镇小学校长。"
  "为什么捐款门事件,找不是很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肖融副局长出面?"
  "因为今年5·12周年祭,余秋雨来都江堰演讲,是肖局负责接待的……"
  
不符合新闻发布程序的都江堰"官方回应"……
 《都江堰快报》是当地的内部刊物。按照我国新闻出版规定,内部刊物的工作人员,不能领取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颁发的《记者证》。因此,内部刊物的工作人员,没有采访权限并对外发布新闻。
  按照宣传惯例,类似这样代表有关部门对外口径的"新闻通稿",一般是由"有关部门"撰文,由当地宣传部门作为"出口",再由相关媒体报道。
  这才是符合程序的官方消息。
  
  与都江堰几个官场老朋友聊及这一不符合程序的"官方回应",他们一语道破天机:就这点事儿,由政府出面未免小题大做。由都江堰教育局出面,给余秋雨找台阶下比较妥当。因为,余秋雨毕竟是都江堰的朋友……
        这席话是否属实,无法考证。不过,都江堰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王培军所说"我们是极重灾区。因为感恩,都江堰不会对任何捐助过或者正在实施捐助的人说不。哪怕捐赠只是一分钱……",的确值得玩味。
  
  2007年就成为全国"GDP3000亿俱乐部"成员的成都市,可谓富城敌省。背靠这棵大树的县级市都江堰,面对余秋雨先生的这20万,可以说"不差钱"。这点钱,最多算是宝瓶口流下的一滴水。
  这话,都江堰政府当然不会真说。
  但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一直关注都江堰灾后重建的全国上下应该不难猜到。
  
  汶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亲赴灾区,首站就在都江堰。万众一心抗震救灾,决战都汶路,千军万马都在此间浴血奋战……
  因为聚原中学的惨烈,因为决战都汶路的悲壮……都江堰名闻遐迩自不待言。
  正因为如此,灾后重建,来自全国民间爱心的波涛洪流,因为入川后并不清楚其他灾区地理地势,而都江堰被40公里"成灌高速"折叠的便捷,"天时、地利、人和",民间救灾物资和款项在此间被"低淘滩,高作堰"式分流,情理之中。
  同样作为极重灾区,都江堰受损程度绝对不能和北川相比,两地灾后重建的进度,更不能相提并论。
        都江堰,对口援建的是上海市,背靠的是成都市政府,不仅都是有钱的主儿,更重要的是,上海对口援建卓越的成效,都江堰无论是财力还是城市管理理念都有质的飞跃,都江堰的重建,属于脱胎换骨款式。
        北川重建,属于"涅磐"式重生。
       北川对口援建的是山东省,其倾其全力的援建工作不仅相当优秀,在四川可谓有口皆碑。但北川背靠的是绵阳。绵阳的财力与成都不在一个层面,且绵阳本身受灾地区更多,地方财政对灾区的补贴可谓捉襟见肘。再加之,北川关内那令人扼腕的交通……
  说到底,对灾区关注的不平衡造成了灾后重建发展的不平衡。如今的都江堰,说他最"受宠"不为过……
  但为什么还是要给余秋雨台阶下呢?其实早在地震之前,余秋雨就多次到都江堰,地震后也来过两三次。用知情人的话说,"余老师和领导关系好"。单凭这点,不管你余秋雨是不是大师,是不是名人,这点名声还是要为你顾及的。所以,"捐款门",都江堰不对余秋雨说不,更在情理之中。(待续)
 

在第四层办公楼的信息公示栏。

都江堰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王培军。


相关链接:"秋雨捐书"事件过程
  2008年5月23日,余秋雨的新浪博客中贴出了《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的文章,对记者提问中"余秋雨教授,从报纸和网络上看到,您给四川灾区捐款一次就高达二十万元。"作了回答。
  2008年6月12日,上海一家报刊登载《〈2008分之1〉公益短片启动余秋雨任撰稿人》一文中提到:"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余秋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20万元,成为全国学者、作家中捐款的最高纪录。"
  2009年6月4日,萧夏林的一篇名为《余秋雨20万假捐款"真相调查"》的文章被国内多家博客网站和论坛转载,作者认为余秋雨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捐款属"虚拟虚构捐款"。
  2009年6月5日,余秋雨在博客上撰文,称有四个"咬余专业户"一向浪费精力对其进行造谣,而有关捐款的事情也是此四人所为,并暗示自己可能要对他们进行"揭露"。而余秋雨的助手金克林也表示,接受捐赠的单位将于下周发表声明澄清此事。
  2009年6月8日,余秋雨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读书人公司发表了正式声明。九久读书人称,去年"5·12"地震发生两天后,余秋雨先生决定捐款2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重建项目,委托九久公司代为联系安排。后公司找到相关单位,决定将捐款用于三所新建学校的图书馆。
  2009年6月13日,九久读书人公司董事长黄育海表示,因为学校在重建中涉及到合并划分等问题,学校的名字还没有定。等到9月开学之后,大家到这些学校图书馆去看就一目了然了。对于捐款凭证,黄育海表示,捐款有很多方式,"余秋雨是做实事的人,直接捐建项目。这种善事能有什么收据?"
  2009年6月14日,易中天在自己的博客上调侃起了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余秋雨,博文的题目是《余秋雨的权利和义务》,认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篇充满了易氏风格的"檄文"认为,余秋雨可以不捐款,但是不能诈捐,否则就是骗取公众的爱戴和同情,涉及到公德、公义、公信力以及公众回报。易中天毫不客气地敦促余秋雨尽快拿出"捐款早已如期到位"的确凿证据,以息众怒,以正视听。
  2009年6月18日,《钱江晚报》披露:6月17日,记者致电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董事长黄育海,他说都江堰市政府很快将作出书面回应。一个小时之后,记者收到一封由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转发的电子邮件,这篇长达四千余字的文章是《都江堰快报》记者李崎撰写的一篇报道,名为《余秋雨捐赠学校图书馆乃"君子协定" 实际捐赠金额将突破20万元》。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