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G4G] Re: 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

祝华新:给地方政府10条应对网络舆论的建议


给地方政府10条应对网络舆论的建议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 祝华新


   1.我们已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今天不仅有党报党刊、国营的电台电视台,还有都市报和网络媒体,以及境外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诳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湖南省委宣传部官员讲得到位:发生新闻是第一位的,发表新闻是第二位的;堵了一个记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不了互联网上网民的口。

   2.中国客观上已经产生一个"压力集团",这就是3.38亿网民。其中,包括2.26亿网民看网络新闻,新闻跟帖是最为草根化、大众化的网络舆论;1亿网民访问BBS,这是网络舆论形成和发酵的主要推手;1.82亿网民开博客且6425万人半年内更新,所谓网上"意见领袖"的博客是"权重"最高的网络舆论;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4亿网民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他们中的"公民报道者"托起了两种新锐的网络舆论载体——微博客和QQ群,每天都有可能用手机和互联网实时播报公共事件。

   3.遭遇突发事件,政府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例如危机管理专家诺曼・奥古斯丁主张:"说真话,立刻说。"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总结的经验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则要求"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4.社会问题非政治化。研究表明,近年来很多地方的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群体性事件,当事人和围观民众的诉求都是地区性、行业性利益问题。高明的地方领导者,总是善于把带有某种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具体的经济、民生方面的问题政治化,只会激化矛盾,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断裂点上。

   5.针对某些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形象的负面新闻,一旦调查属实,建议政府迅速采取必要的"切割"手段,包括中央和地方切割,地方与基层切割,政府和无良官员切割。避免上级政府为下级政府、政府为个别无良官员的不作为和其他问题"背书",不要被他们用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所忽悠。

   6.在网络舆情中,政府特别是宣传部门要勇于"抢旗帜"。在历史上,我党与当政的国民党反对派作斗争时,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就特别擅长抢民主、和平的旗帜,赢得了广大工农群众和民主党派的拥戴。今天,就是要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样的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

   7.群体性事件处置往往包含三要素,即公布事实真相,惩处民众暴力和恢复社会秩序,惩戒不作为或有问题的官员。瓮安事件以来各地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这三件事孰先孰后,很有讲究,效果也大不一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领导干部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必须问责。如果地方政府不反思自己在新闻发布和说服公众方面的工作不足,却迁怒于无辜的当事人和网民,恐怕是有失公允的。

   8.政府在舆情应对中如何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因为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无论报纸、电视还是网站)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最主要的一条,政府应该具有权威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信息优势,学会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利用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力地引导舆论。但也要警惕政府的"主场优势"变成"主场劣势",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要正视这样一个严峻现实,一些地方在公共政策、社会治理、官员操守等方面存在阙失,让网民对公权力产生某种不信任感,对社会公正缺乏信心,形成传播学上的所谓"刻板印象"。在不少地区,修复政府的公信力是当务之急。

   9.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在网络社区(BBS、微博客、QQ群等载体)和"公民报道者"和"网络意见领袖" 中发展"盟友"。盟友不是部下,也不是潜在的敌人。要允许和鼓励他们对地方政府的施政阙失提出批评,开展舆论监督,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对话,帮助他们理解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全部复杂性,引导他们在最根本的问题上帮助地方政府,缓释民间某些不满情绪。

   10.政府的网络舆情研判和应对能力,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意早期受到冷落,才演变成中期的"民议"、后期的"民怨"。民意在每一道环节上的被冷落与搁置,都会导致舆情能量的聚集。一方面,要改进政府的立场表达和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增强说服力;另一方面,要把握住社情民意的脉搏,认真倾听网民和公众的利益诉求乃至某些非理性情绪,促进官民沟通,促进社会不同群体利益的均衡表达和平等博弈,化解社会隔阂和对立情绪,打造国民政治共识,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09/7/25 参考消息 <go2group@gmail.com>
中国青年报7月24日报道 今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10件地方热点舆情进行研判点评,就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做出客观分析。

这10件地方热点舆情分别是,四川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陕西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上海市户籍新政,河南灵宝市王帅案,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浙江杭州市飙车案,河南郑州市副局长"替谁说话",重庆市高考状元造假事件,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湖北石首市骚乱。

按:有人质问表中怎么没有7.5事件,请仔细看"地方"二字。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via 牛博山寨头条 by 常非常 on 7/24/09

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

说明:本表数据为11位舆情分析师采用德尔菲法,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表现进行分项评估后得出。其中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三项为常规指标,分值区域分别为-10~10分;恢复秩序、动态反应、官员问责三项为特殊指标,分值区域分别为-5~5分、-3~3分、-3~3分。舆情分析师依据以上各项指标对政府表现分别做出评价,政府表现越出色、应对越得体则得分越高,反之则得分越低。最终依据各项表现综合所得总分,得出蓝、黄、橙、红四级警报级别,警报程度相应由低到高。其中总分20.00分以上为蓝色警报,政府应对总体较为得体;总分15.00~19.99分为黄色警报,政府应对有待进一步加强;总分10.00~14.99为橙色警报,政府应对存在明显问题;总分10.00分以下为红色警报,政府应对严重失当,存在重大缺陷。

中国青年报7月24日报道 今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对10件地方热点舆情进行研判点评,就地方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做出客观分析。

这10件地方热点舆情分别是,四川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陕西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上海市户籍新政,河南灵宝市王帅案,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浙江杭州市飙车案,河南郑州市副局长"替谁说话",重庆市高考状元造假事件,湖北巴东县邓玉娇案,湖北石首市骚乱。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表示,通过对各地政府在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方面的政治智慧和创造性工作的梳理和小结,希望能为党和政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处置突发事件,采取科学的、专业的手段化解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排查处理矛盾纠纷,提供尽可能客观、科学的舆情参考数据和舆论引导建议。


按:有人质问表中怎么没有7.5事件,请仔细看"地方"二字。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