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

[G4G] 《我的通讯十年》-华为周红博士科大演讲全文实录

【编者注:于读者建议,我从网络上找到此文并转载于此,希望大家客观评论。我读了2遍。非常不错和优秀的华为骨干。】
老大认为,演讲题目应该是"我的通信十年"。

 
 

参考消息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08-11-9 通过 弯曲评论 作者:陈怀临

【编者注:于读者建议,我从网络上找到此文并转载于此,希望大家客观评论。我读了2遍。非常不错和优秀的华为骨干。】

大家好,我叫周红,十一年前毕业于复旦大学,到华为公司工作。最初带领一支七人的团队从事CDMA无线接入设备开发,那时候华为无线领域的销售大约一亿元,整个公司约4000人,年产值约20亿。十年来,全球电信产业增加了一倍,华为公司人员发展到约8万人,去年的产值约1000亿,增加了50倍,华为无线领域的产值从当初的1亿增长到今年的700亿左右,我所负责的无线研发团队增加到近万名员工,分布在全球十六个城市。
      
     大家知道,这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十年来的复合增长率每年只有约7.2%,从2000年IT泡沫破灭以来,欧美电信厂家纷纷大合并、大裁员,这次次贷危机使得情况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公司,特别是无线领域复合增长率达到182%,还在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受到格外关注。
      
      华为之所以发展这么快,要感谢科大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除了与华为公司进行关键领域的研究合作外,学校还向华为公司输送了很多杰出的人才。科大办学精益求精,每一千位学生中就能培养出一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十年前
     
      我们刚走上CDMA和WCDMA研究道路的时候,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翻得最烂书,就是朱近康老师写的扩频通信原理;目前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万飚、核心网产品线总裁蔡立群、瑞研所长杨超斌、上海研究所干部部长应陵、基站开发部部长卞红林、以及控制器开发部部长黄学文都是大家的师兄、师姐。
     
       非常羡慕大家!我念大学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天天能打电话、能用计算机、能上网,找工作还不用犯愁!现在通信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大家能在条件最好、机会最多的时代学习计算机、芯片、电路系统与通信,今年全球电信业务总收入估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广阔的事业舞台!  
   
       我国通信业发展得非常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电话发明了100年后,我国人均拥有的话机数量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5%!那时候打电话要排长队、要等很长时间,而且可能接不通。
   
      八十年代末,一部电话初装费要差不多5000元,我的父亲在一家上万人的国有大型企业担任副厂长,每个月工资才四十多元。当时在复旦大学只有两个地方可打电话,一个是旦苑餐厅右边小屋,外面经常排上长长的队,另一个是在东区女生宿舍,也就是熊猫楼下的接待室,可以打国际长途。电话费贵的惊人,到美国一分钟电话要我一个月的伙食费。在学校的时候,我从来没打过国际长途,连家里的电话都很少打,主要是靠写信,一张邮票两毛钱。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话发明后整整一百多年的时间中,我们国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通信产业,没有自己的人才,整个产业被国外企业垄断。大学生活,找不到工作:
      87年我考上了复旦大学,读半导体微电子专业,也就是今天的芯片设计。通过半导体参杂、刻蚀等方法,把成千上万的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变成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这是一个及其精密的活,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复旦大学大操场后面的净化大楼,进去之前要换鞋子换衣服,还要在一段过道中间封闭起来猛吹一通,把身上的灰去掉。尽管如此,当时没有全真空环境,设计出来的东西,做出来往往不合格。净化楼流传着不能吃带鱼的故事,谁吃带鱼谁就做不好芯片,大家想来想去,最后只能怪罪于呼出来的气里纳离子太多。由于整体工业基础弱,如激光、化学、机械等,我们很难做到很高的精度、集成度、速度。一次做实验,我们寝室分成两个小组,另一个小组做出了beta管,放大倍数达到1000倍,而我们组只做到0.1倍――在清洗时少了几秒钟,结果半导体变成绝缘体了!
      
     大三那年学了计算机,手痒痒,特别想编程序,想办法溜到全系各个实验室去侦察了一圈,发现CAT实验室凌教授那里有好几台微机,就毛遂自荐去干活,赖在那里不走,结果就成立CAT实验室最小的师弟,整天跟师兄师姐们混在一起。凌老师对我很好,给我一把实验室钥匙,于是几乎每天我都呆在实验室,疯狂地编写各种程序,除了做各种各样电路设计仿真、信号处理算法外,也做一些好玩的事,有一次我突发奇想,在实验室连续干了三天,接连吃了十几包方便面,终于编程序让计算机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时候还没有计算机音乐、没有声霸卡更没有MP3,这首歌后来变成了我孩子的催眠曲。周末的时候,我和师兄弟们常常通宵打游戏,我们都是高手,用GAME BLASTER在内存中追查出生命力、火力装备的数据,然后把自己篡改成超级强大、长生不老、战无不胜的英雄。我喜欢通宵干活,半夜了,毛主
席像后面的物理大楼黑黢黢的,只有CAT的427房间亮着灯,空调嗡嗡响。我想,那时我一定是整个学校上万名学生中睡得最晚、用电最多的人。

       91年毕业的时候,找来找去,只有四个地方专业对口:北京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无锡华晶、四川永川24所、上海贝岭。几位家里条件好的上海籍同学不约而同地到美国念书去了,有路子的同学分到北京和上海,还有一位同学分到永川24 所山沟沟里。八年后我在深圳碰到他,告诉我们那里的条件其实还不错,特稀罕大学生,每天的衣服换下来放在门口,自会有钟情的小姑娘帮你洗,就像七仙女的故事,他去了第二年结婚、第三年生孩子、第四年就跳槽了。我还记得大四那年的冬天,同学们浩浩荡荡骑着自行车去上海贝岭找工作,那时候漕河泾大部分还是农村,坑坑洼洼的路上来回花了三个小时。我们那一届,一个都没去上海贝岭,或者说上海贝岭一个都没要我们。
      
      我的成绩普普通通,英文和政治很不好,大多数时间只能拿三等奖学金,有一年丰收,拿了二等奖学金,还有一年收成差一些,只拿到鼓励奖。班上学习成绩最优秀的都是女生,她们后来绝大部分都出国去了,其中一位在美国买了农场,开始了养牛生活,一位同学读书回国后做了老师,如今已经是半导体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了。当时我既不是优秀学生,保送不了研究生,家里也没有任何关系,分不到北京和上海,也不愿意到无锡和四川。于是只能拼命补习英语和政治,以我们班的最高分考上了研究生,继续读书。为了将来能有出路,转到无线电专业,做信号处理和通信。
      
       读研的时候手头特别紧张,父亲以前每个月帮我存的5元钱解决不了温饱问题,除了申请贷款外,还在外面找活干。第一次是到军工路上一家炼钢厂,编程序让计算机来自动控制炼钢,从行车抓斗配料到高炉过程控制,一个车间只需要两个人,第一次挣了350元,加上几个月吃馒头咸菜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把红棉吉他和一把萧,后来在上千人的相辉堂大礼堂表演过吉他独奏小罗曼史,萧主要用在女生楼下吹给女朋友听。还有一次接了一个翻版图的活,实验室全体师兄弟、师姐妹几个月干下来挣了5000元,买了一台彩电。
      
      在学校十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事,通信、软件、硬件、芯片、算法,课内的和课外的,学术的或挣钱的,基本上都行,较广的阅历为之后带队伍、把方向打下了基础;二是在研究生当小课老师时,追到了一位很好的太太,为今后安心工作建好了大后方。

都四千人了,还去华为干什么?
      
      过了五年,博士毕业了,这时候半导体和通信行业都开始火了起来,可以留校,或到国外去做博士后,还可以去外企――贝尔实验室的工资很有诱惑力,一个月8000元,后来好几位师弟去了。这时候选择太多了也很痛苦!对我来说,在学校憋了十年,摩拳擦掌真想干些大事。一天晚上,一边做实验一边聊天,谈到了我要去华为的打算,我的好朋友,第一届全国芯片设计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周汀很吃惊地问我,"都四千人了,你还去华为干什么?"的确,当时的华为只是一家民营企业,在大多数同学心中,华为在名气和待遇上完全不能与贝尔实验室相比的,在生活安逸上更不可能与学校比。现在回忆起来,我之所以选择到华为,主要在于华为有着梦寐以求的发展平台以及充满激情的文化。

(more…)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