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

[G4G] 孔庆东独家回应“间谍门”

"不用多理那些坏人吧,和那些狗屁不通的谎话相比,正经的读书工作要紧啊"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李秀卿发自北京 对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来说,今天初冬的日子过得很不清静。孔庆东在他的博客里写道,仅仅在11月14号一天,"来自全国的八万多条短信和电话,几乎把我的手机打爆了",内容只有一个——询问他关于被怀疑是朝鲜间谍一事。
"当今最卑劣的谣言"——孔庆东如此概括这次来势汹汹的"间谍传闻"。11月19日,孔庆东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采访,与在博客上的"面对谣言我放声高歌"的豪放风格有所不同,孔庆东显得颇为平静与坦然,不但没有任何冲动的言语,而且向记者表示,"就当好玩了"。

 
 

参考消息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

 
 

于 08-11-19 通过 《国际先驱导报》的博客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的博客

孔庆东因言谈嬉笑怒骂,一贯引人注目。

    "不用多理那些坏人吧,和那些狗屁不通的谎话相比,正经的读书工作要紧啊"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李秀卿发自北京 对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来说,今天初冬的日子过得很不清静。孔庆东在他的博客里写道,仅仅在11月14号一天,"来自全国的八万多条短信和电话,几乎把我的手机打爆了",内容只有一个——询问他关于被怀疑是朝鲜间谍一事。
    "当今最卑劣的谣言"——孔庆东如此概括这次来势汹汹的"间谍传闻"。11月19日,孔庆东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采访,与在博客上的"面对谣言我放声高歌"的豪放风格有所不同,孔庆东显得颇为平静与坦然,不但没有任何冲动的言语,而且向记者表示,"就当好玩了"。

谣言凶猛

    孔庆东的"间谍门"风波可以用"来去匆匆"四个字来形容。
    11月14日,孔庆东在与朋友吃午饭时突然得知自己成了"间谍",这令他哭笑不得,"有人给我打来电话问这子虚乌有的事。"原来,有网站出现一条爆炸性新闻:"据北大消息人士透露,昨晚(13日)7点钟左右,北京国安部门的几位便衣警察,来到北大,通过北大保卫部找到该校孔庆东教授,以孔组织'北大主体思想学习小组'、为朝鲜提供情报为由,宣布对孔拘留审查,然后孔教授带走。"该消息被迅速转载,广泛地传播开来,网友称其为"间谍门"事件。
    虽然有网友发现孔庆东于13日22时55分曾更新过自己的博客,"照理当天被带走怎么可能再发表博客"。但这样的声音被淹没在更多人的将信将疑中,很多人开始把"间谍门"跟孔庆东以往的一些劲爆性的言论联系起来。
    孔庆东被认为是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因研究金庸著作在国内大众文化领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其本人又因言谈嬉笑怒骂,一贯引人注目,赞者称其为"北大醉侠",毁之者则怒批其"观点太左"。
    而面对"间谍"谣言,孔庆东在博客上反击道:"殊不知,俺孔庆东这样顶天立地的大和尚,最喜欢逗猫逗狗了。阶级敌人越是捣乱,俺就越是开心。像今天这样的谣言,你们天天造上两段才好,那就一方面让人民群众上了社会实践课……另一方面让孔和尚等真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茶余饭后,有了开心的谈资。"
    此后的11月16日,又有一篇题为"孔庆东间谍案真相"的文章在网上被转载,该文对孔庆东13日当天的行程做了披露,"国安的两位同志在我校保卫部安国江部长的办公室,约见了孔庆东教授,非常客气地询问了孔教授几个问题,主要是孔教授向校方申请建立主题思想研究课题组的问题,还有传闻孔教授经常出入朝鲜大使馆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庆东都如实作了解释,获得了对方的充分谅解。询问过程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气氛友好平和。"
    随后,大小网站纷纷将原先的"间谍"传言删除,11月17日,网络基本恢复了平静,剩下的只有网友的惊讶和不明真相者的询问与怀疑。 
   
"我只当好玩而已"

    11月19日,孔庆东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短信采访。
    《国际先驱导报》:前几天有人说您被国安部门带走调查,引起了很大轰动。
    孔庆东:这个幼儿园小班水平的谣言居然能够欺骗了那么多人,说明当今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的识别能力还有待大幅度提高。
    《国际先驱导报》:谣言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
    孔庆东:不用多理那些坏人吧,和那些狗屁不通的谎话相比,正经的读书工作要紧啊。
    《国际先驱导报》:您是否打算追究下去,或者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孔庆东:生活中的民众苦难更值得关注,我毕竟过得很幸福。如果北大不追究,我就更无所谓啦。
    《国际先驱导报》:今年有很多知名人士被谣传是间谍,例如吴敬琏、沈国放等,您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孔庆东:我无暇理这些事,只当好玩而已。

名人为何频陷"间谍门"

    孔庆东并不是第一个被谣传为间谍的名人。仅在今年下半年,经济学家吴敬琏、前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也曾以"间谍"的身份出现在谣言中。
    名人纷纷身陷"间谍门",原因究竟何在?
    除了有人恶意中伤与造谣外,"媒体亟待加强媒介素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斌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几起名人被诬陷间谍事件,主要发生在网络上。从中可以看出,媒介素养亟待加强,面对来自诸多方面包括个人在内的信息,媒体应该加强甄别能力。"
    同时,"当读者面对海量信息时,也应当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否则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谣言的肆虐传播"刘斌说。

本文选自《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第87期,敬请查阅更多精彩内


 
 

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