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

[G4G] Re: 谁想在一夜之间“消灭”中国所有的经济学家?

--  作者:思维力量
--  发布时间:2007-09-26 13:11:00
--  吴敬链是不是一个流氓---看一看他过去的极左的表现吧
吴敬链是不是一个流氓---看一看他过去的极左的表现吧

吴敬链现在是市场派代表人物,先锋主将,动不动呵斥别人极左之类的,但是看一看黎阳先生揭露的他过去的历史吧(网络文章,我不确定其真实性)
吴敬琏女儿写的《我和爸爸吴敬琏》一书披露了以下事实:

吴敬琏"大义灭亲",跟当了"右派"的父母坚决"划清界限",毫不留情"揭发批判"。

吴敬琏"文革"中是"五.一六"分子("五.一六"是文革中以炮打周总理、大闹打砸抢而闻名的一个组织)

吴敬琏积极参与了批判孙冶方。(1964年组织批判孙冶方,吴敬琏是最得力的棍子手,用棍子学术模式(包括个人人身攻击)进行对孙冶方的批判。)吴敬链后又同样的方式猛批自己的老师顾淮。

吴敬琏当初"左"到了家,教训老婆不许坐沙发,说无产阶级都坐凳子,你为什么要坐沙发?而吴敬琏更不止一次对全家人宣布:"一个人不应该有两件以上的衬衫。"他对女儿往铅笔盒、橡皮上写名字很反感,"不要把这么一点点小东西都变成'私有财产'"

有人或许争辩说这些都是"文革"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事,不算数。那么"文革"之后呢?

号 称"吴市场"的吴敬琏在十二大开过之后的1983年还在起劲地批判"市场经济",大骂"从计划经济改变为市场经济"的主张是"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 义论战中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反社会主义派的观点相似"。(吴敬琏:《论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工业经济管理丛刊》1983年第 9期)

当年"左"得出奇,如今右得抓狂;当年"大义灭亲"的"无良心"成了今天的"吴良心";当年起劲批判"市场经济"的"无市场"成了 今天"言必称市场"的"吴市场";当年连沙发、第二件衬衫都斥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极"左",如今则右得连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容忍----一方面作为国家 证券委的评审委员,一方面担任推荐公司上市业务的券商董事:这种"制度性腐败"在西方国家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犯罪行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不过"左"也好,右也罢,其实都是表面现象。不管如何变来变去,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谋私 利。什么"学者的良心"、"理性思维",全是信口开河;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说是为民请命,实际全是假公济私。普通老百姓愁的是买不起房 子,人家愁的却是自家的停车场不够大,放不下五六辆汽车。俗话说"狡兔三窟",人家护照随时都备上五六本,比狡兔更狡。所以说所谓"左"派右派其实全都是 两面派。只要有利可图,需要"左"就"左",需要右就右,根本没有一定之规。正如鲁迅所说:"无论古今,凡是没有一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并无线索可寻, 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流氓。""所以外面虽然好像突变,其实是并非突然的事。倘没有应具的条件的,那就是即使自说已变,实 际上却并没有变,所以有些忽然一天晚上自称突变过来的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家,不久就又突变回去了。"

有些人开口闭口骂批判"主流精英"的人是极"左"、"文革余孽"。其实真正的极"左"、"文革余孽"往往恰恰正是这些"主流精英":当年闹极"左",如今变极右,从头到尾一个两面派。不信翻翻这些人的老底子,历史地看,全过程地看,保证一目了然。

"左派"=右派=两面派不是什么新鲜发明,"古已有之"。既然如此,为什么偏偏总是这种人吃香?简单得很,"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权的喜欢两面派,两面派怎么可能不吃香?

==============================================

如果以上的内容是属实的话,那么显然吴敬链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流氓了,变来变去的,随着风向随时转变的,而且每一次都要显得比其他人更见坚决!


2007/3/21 参考消息 <janada.gg@gmail.com>
http://blog.xinhuanet.com/blogIndex.do?bid=4141&aid=51956#detail

经济学家、政协委员吴敬琏在"春运火车票价不上浮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的"宏论"之后,一些评论人士"义正辞严"地批评吴敬琏"违背民意",有的声称建议吴敬琏该补一补"穷人的经济学"。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媒体关于经济学家的报道:

----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教授进行了专访。这位教授出语惊人:中国真正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有的经济学家还没有对经济科学做什么样的贡献就想着获诺贝尔奖。

---- 而《中国青年报》的专题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郎咸平( 310%),吴敬琏(198%),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 "

这 样的导向,让人感到失望和担忧。因为这种声音似乎振聋发聩,让人警醒。但它让我们感到的是:这个世界没有了真话,没有了真实的东西。那我们相信什么呢?怀 疑周围的人,对所有的经济学家抱有怀疑的态度,或者学拒绝中国的文学?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有钱的人良心都大大的坏了,从而产生仇富心理?所有这些,都是很 危险的。

这 些文章的确在告诉人们,中国的经济学家太差了,最好的也就是一百个人当中有三十个人相信。其余的连个百分之十都达不到。在经济方面,我们没有可以信赖的 人;在文学方面,我们遇不上说真话的作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你没别指望遇到一个有良心的人。而且,这种否定很快会扩大到各个领域。有人曾经说中 国控以来没有真正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最近又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声音很响亮,理由很充分:朋友们,这年月谁也不能信了!!!

而且,在中国青年报的" 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的报道出来后,我 就大胆的预测:明天,就是信任度最高的郎咸平和吴敬链,也会难逃一劫。因为全部人员被抹黑后,只想下两个人了,他们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了。到了那个时候, 他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其实,这种结果是不客观的,也是缺乏理智的。比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似乎很权威,但是你仔细琢磨,其实是打了一剂助热药。香港 那位教授的说法正震惊了所有的人时候,他们开始调查。这种氛围下参加调查的人能理智能客观吗?调查结果能真实吗?就象是你给一百个妇女播了一个超级哭片, 然后请她们谈一下此时的感受,如果你想让她们说都哭了,我看一点也不困难。《中国青年报》在大家听了不超过五个真正学者的背景下,迅速调查,与看了哭片流 泪有什么区别?

      而在学者遇到全盘否定的时候,我想真的应该站出来帮助他们说几句话。尽管他们也有问题,甚至问题比较严重,但是我一直不主张全盘否定一个事物。如果我们什么都不相信了,我们的信仰会不会动摇?我们会怀疑周围所有的人。 --------也许,剩下的,可以算得上真实的,只有超级女生之类了。因为这才是"民主"的产物,才是真实的声音。

    中国一夜之间没有了经济学家,没有了文学大师,没有了有良心的富人,打死我也不信。真的。

--
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
更多精彩, 请 google.com/group/Googroup




--
鹅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鹅不是老大,天才是老大
您无所不谈,鹅也不例外
鹅是参考消息@无所不坛
janadabc.blogspot.com
墙内请用谷歌阅读器订阅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参考消息(G4G)"论坛。
 要在此论坛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Go2group@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论坛,请发邮件至 Go2group+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更多选项,请通过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o2group?hl=zh-CN 访问该论坛

-~----------~----~----~----~------~----~------~--~---

没有评论: